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古希腊的哲学说起
艾宾浩斯曾说,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墨菲又说,在冯特创立他的实验室之前,心理学像个流浪儿,一会儿敲敲生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认识论的门。1879年,它才成为一门实验科学,有了一个安身之处和一个名字。
起源
心理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总是与“神秘”和“不可信”联系在一起,因为在历史的演变中,“心理”二字的含义总是被赋予新的内容。心理学源于西方哲学,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就开始探讨“心”的含义,但只是把它作为哲学上的主要问题。心理学的英文psychology就是由希腊文中的psyche(灵魂的意思)和logos(讲述的意思)两个词演变而来,顾名思义,心理学就是阐述心灵的学问。直到19世纪的最后25年为止,心理学家仍然沿用哲学的方法——思辨法做研究。
独立
到了19世纪末,生物学与物理学迅速成熟起来,它们带来的实验室技术对原先的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心理学开始脱离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正式心理实验室。冯特曾经接受过作为生理学家的训练,但是在他的研究生涯中,他的兴趣转向了精神方面。截至1900年,美国的心理学实验室已经超过40所,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到了冯特的影响。
新的界定
就在心理学作为新学科出现的同时,关于它的研究主题和方法的争论就开始了。从隶属哲学到被视为科学,心理学在内容上都只涉及人的精神和心理方面。到了20世纪初期,心理学被定义为研究行为的科学,这里的行为只包含可见的外现活动。四十多年后,在20世纪70年代,又被改为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各种各样的心理学派相继出现,其研究对象、范围、性质、内容以及方法互有联系又各不相同。这里简单介绍贯穿心理学发展史主干线的几大学派。
构造主义学派
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德国,代表人物是冯特,主张研究人的直接经验,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分析心理的结构和内容,发现心理元素复合成复杂观念的原理和规律。
心理学简史
机能主义学派
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与构造主义相对立,认为意识是机体适应环境达到生存目的的工具。注重心理学的应用性研究,认为心理研究的领域应包括心理过程的生理基础及外部行为。
行为主义学派
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主张心理学不应仅研究人脑中的意识,还应去研究那种从意识中折射出来的行为,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格式塔学派
产生于20世纪初的德国,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强调整体的观点,重视各部分之间的综合。不足是研究只局限于感知觉的领域及它的一些原则有待进一步探讨。
精神分析学派
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但他过分夸大了人的自然性而贬低了人的社会性。
皮亚杰学派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瑞士,代表人物是皮亚杰,理论的核心是“发生认识论”,就是从纵向来研究人的各种认知的起源以及不同层次的发展形式的规律。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活动重视不够。
神经生理学派
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前后,代表人物有加拿大的潘菲尔德、瑞典的海登等一大批学者,强调对心理的生理机制的研究。
人本主义学派
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既反对行为主义又批判精神分析,被称做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强调人的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主张心理学应从人的本性出发来研究人。
认知心理学派
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一般认为奠基者是美国的耐塞尔和西蒙,强调意识对行为的重要作用和人的主动性,重视心理过程的联系、制约。缺陷是忽视了人的客观现实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的意义。
贯穿心理学发展史主干线的九大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