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痫第三
人在小时候之所以会患痫病以及痉病,都是由于脏气不平的缘故。有些小儿刚生下来就有痫病,那是因为他的五脏没有收敛,血气没有凝聚,五脉不流通,骨节没有长成,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好。小儿在一个月或四十天到一周岁内而生痫病的,是乳养失调、血气不和、感受风邪的缘故。痫病发作时先是身体发热,筋脉抽搐,啼哭不止,而后开始发癫痫,此时脉象浮的是阳痫,这种病虽在六腑,但外在肌肤,还比较容易救治。然而当痫病发作时,先是身体发冷,既不抽搐也不啼哭,而且病发时的脉象较沉,这是阴痫,阴痫病在五脏,而内深入骨髓,非常难救治。
肺图
《难经》说肺六叶两耳,共八叶。
发病时身体发软,经常醒来的,称为痫病;而身体僵直,好像角弓反张,不经常醒来的,称为痉病。至于反张的情况,只要大人脊背下能够容得下侧手通过,小儿脊背下能够可容得三指通过的,都救治不了了。只要通过沉浮的脉象,就可以判断病在阴还是在阳,在表还是在里。脉象的浮沉,还有大小、滑涩、虚实、迟快等症状,需要具体依照脉形加以治疗。
《神农本草经》中说:小儿惊痫有一百二十种,只要小儿的病症与平常病稍微不同,就可能是痫病的证候。小儿由于刚出生,血脉还没收敛,五脏还没发育完全,喂养的时候稍微有不注意的地方,就会生病,以致很难长大成人。小儿经过变蒸之后患的病,其他病都可以放心,唯独中风最易突然发作。小儿四肢不舒服,抽搐痉挛,气息与平时不同,像是要发作痫病一样,等到变蒸日满还没有消除的,适宜用龙胆汤洗浴。
小儿的痫病有三种,即风痫、惊痫和食痫。其中风痫和惊痫较为常见,而食痫,十人之中没有一二患这种病的。其实凡是先发寒后发热的,都是食痫。惊痫应当按图艾灸;风痫应当喂以猪心汤;食痫如果想很快就治愈,用紫丸最好不过了。小儿之所以会得风痫,是因为衣服穿得过暖导致汗水流出,风气趁此侵入的缘故。如果小儿刚得病的时候,手指屈节好像在计数,接着就发病了,这种情况得的就是风痫;如果小儿刚发病时惊怖大叫,接着就发病了,这种情况得的是惊痫。惊痫轻微的,应当立即安抚小儿,不要让小儿再次受到惊吓,这样或许可以自然痊愈。那种先不吃奶,吐后发热,而后发痫的,就是食痫了,这种病早点下泻就能痊愈。用四味紫丸祛除癖饮最好,既除病迅速而不会使人虚弱。而用赤丸治疗,很快就会痊愈,所以病重的当用赤丸。
小儿不能用母乳喂养的,应喂些紫丸来泻下恶毒。小儿由于初生,生气还很旺盛,只要稍有恶毒,就应该立即泻下,不会有什么损害的,等到病痊愈后,反而会带来更大的好处,如不及时泻下,则会酿成大病,病一旦生成就很难治疗了。要泻下病毒,用四味紫丸最好不过,既能泻下又不会损伤人,而且肯定能祛除疾病。如果用四味紫丸不能泻下的,可以用赤丸来泻下;如果赤丸还不能泻下,就用双倍赤丸;如果已经泻下但还有余热没有写尽,应当按照处方制作龙胆汤,稍稍喂一点儿,然后抹上赤膏。风痫也应当立即泻下,用猪心汤来泻比较好。惊痫只能按图艾灸再加上抹生膏,不能猛烈地泻下,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患惊痫的小儿心气不定,泻下会导致内虚,而使其虚上加虚。惊痫严重的,特别难治,所以喂养小儿时,应该处处小心谨慎不让他受惊,不要让他听到大的声音,抱的时候,应当慢慢安放不要让他感到恐惧。还有在雨天打雷时,应当塞住小儿的耳朵,并发出缓慢细微的声音来转移他的注意力。
喂养小儿的过程中,微惊可以使小儿长血脉,但千万不要让他受到大惊,一旦受到大惊应该立即灸惊脉。如果在出生五六十天后灸,惊痫会更严重,出生后一百天灸惊脉比较好。小儿如果有热不想吃奶,且睡觉不安宁,又屡屡惊悸,这就是痫病的初期症状,此时服用紫丸就可以痊愈,如果不愈可以再喂一些。小儿睡眠时受到小惊的,一个月可以喂给他一粒紫丸压惊,减去过盛的气力,小儿就不会得痫病。
中医小锦囊
小儿不宜吃的辅食之四
带壳、有渣食品不宜让小儿食用,如鱼刺、虾的硬皮、排骨的骨渣均易卡在喉头或误入气管,必须认真检查后方可食用。另外,易产气胀肚的食物,如洋葱、生萝卜、白薯、豆类等,只宜小量食用。
如果小儿在夏天有病,治疗时一定要小心,不能随便用艾灸,也不要催吐或泻下,可以用除热汤来洗浴,再扑上除热散,以及抹上除热赤膏,再将赤膏涂在小儿脐中,让小儿处在凉爽的地方,常用新鲜水来喂他。
如果小儿衣服单薄,会使他腹中的乳食不消,乳食不消会引起大便酸臭,这是饮食不节,寒痰凝集,血气瘀阻,血气饮食与寒邪相搏而导致的病在渐渐生成,可以用紫丸来稍微帮助消食。服用的方法是先少吃一点,让大便经常保持清稀,不要大泻。大便变稀后便逐渐减少,等到大便不再酸臭时,就应停药。
小儿在冬天泻下没有什么可怕的,只是夏季泻下比较难以痊愈。然而小儿如果有病,又不能不泻下,泻下后其腹中可能会稍稍感觉胀满,所以应该节制几天喂奶,不过不能随便让小儿泻。还有,喂养小儿时,每次喂的量要保持一个定数,并随着小儿渐渐长大而逐渐增加。如果小儿食量减少了,可能是腹中有些不舒服,应该稍稍喂些药,不要再喂食物,但应当喂他奶汁,严重的十多天、轻的五六天就可以痊愈,痊愈后喂食还和平时相同。如果小儿任何食物都不肯吃,只是想吃奶,这就是有癖病。严重的,要立即泻下,不能不泻,不泻就会导致寒热,或者呕吐而引发为痫病,或者还会导致下痢,这些都是严重的病,都是不早点泻下而导致的,后来都很难救治了。只有在病轻时治疗,小儿才没有受到损害,而病就可以迅速痊愈。
肾图
《难经》中说,肾有两枚,状如石卵。附着于脊之十四椎下,各离开一寸半。《素问·灵兰秘典论》喻之为作强之宫,伎巧出于此。
小儿如果大便发黄发臭,是因为腹中有伏热,应该稍稍服用些龙胆汤;如果大便发白而且酸臭的,这是腹中的宿寒没有消解的原因,应当服用紫丸。病轻的可少喂一些,让寒气在腹内消解,病重的就要稍微增加药量,让小儿稍稍下泻。无论内消还是泻下,都需要再次调节乳食几天,让胃气变得平和。如果不调节乳食,病就容易复发,再泻下就会损伤胃气,导致腹中胀满。泻两三次尚还可以,超过了两三次就有伤害身体。
如果小儿有癖病,而且其脉象大,肯定会发展为痫病,这是食痫,泻下就能痊愈,应当时常审察掌中脉象和三指脉象,不要让痫病的脉象出现。如果不及时泻下,等到痫病发作以后,就很难治疗了。而早点泻下了,这种病的脉象最终都不会生成。这种脉象在掌中还可以早加治疗,一旦脉象出现在指上病势就已经加重了。
小儿腹中有病发生的,身体就会发寒发热,发寒发热又会扰乱血脉,血脉被扰动了则会心不定,心不定就容易受惊,一旦受惊痫病就会很快发作。
候痫法
痫病,是小儿的恶病,有得了痫病却不及时求医而导致夭折的。然而气息发于体内,凡事必定先有征兆,因此应该经常观察小儿的精神,捕捉痫病的征兆。
手白肉鱼际脉黑的,是痫病的证候;鱼际脉呈赤色的,是受热的症状。而脉象青大的,是受寒了;脉象青细的,为平脉。
口鼻干燥,大小便不畅,是痫病的证候。
眼睛看不清东西,还不时往上翻,是痫病的证候。
耳后完骨上青色脉络旺盛,睡卧不安静,是痫病的证候。应该用针刺青脉,让血流出来。
小儿头发上逆,啼哭面暗,脸色不变,这是痫病的证候。
鼻口发青,不时小惊,这是痫病的证候。
眼睛紧闭且发青,不时小惊,这是痫病的证候。
身体发热,头部常出汗,这是痫病的证候。
身体发热,呕吐气喘,这是痫病的证候。
身体发热,眼睛不时直视,这是痫病的证候。
睡时猛然发惊,手足振摇,这是痫病的证候。
睡梦中发笑,手足摇动,这是痫病的证候。
意气频发,停止就随性发怒,这是痫病的证候。
咽乳不畅,这是痫病的证候。
眼睛瞳孔猛然放大,并比平常黑,这是痫病的证候。
爱打呵欠,眼睛往上翻,这是痫病的证候。
身体发热,小便困难,这是痫病的证候。
身体发热,眼睛看不清东西,这是痫病的证候。
上吐下泻,经常会突然疼痛,这是痫病的症侯。
伸舌摇头,这是痫病的证候。
以上各种证候共12条,都是痫病初发时的症状。见到这种症状,应该掐小儿阳脉中那些用来艾灸的地方,掐时一定要用力,让小儿突然啼哭。也要掐小儿脚上的绝脉,同时还应依照药方喂些汤药。痫病严重的证候有八条,即眼睛直视瞳孔转动,腹中胀满且伴有“咕噜”的响声,泻血,身体发热,嘴巴紧闭不能吃奶,身体僵直如反弓、脊背挺直,出汗发热,昏睡不醒、手足抽搐、容易惊悸。如果小儿有这些证候,已经不是掐穴位和汤药能救治的了,应当立时艾灸。
如果病人刚刚发病,便去求医,医生还可以诊断病候,根据病情,按一定次序、方法来治疗,好让疾病按一定的节度和先后次序祛除。如果病人已经接受过没有次序的杂治,但病情还没有控制住,而疾病本来的证候已经发生了变异,医生便不能明了先前证候的虚实,只能依照后来的证候进行救治,这样病就不能痊愈了。此时治病的关键在于要精心察看询问,根据前面的医生所开的药方,探索先前疾病的踪迹来治疗,就不会与先前的治疗相悖逆。前面的医生所开的药,本来需要数剂才能痊愈,然而病人服了一两剂没见成效,家人就说不灵验,以后便转向别的医生求治了。医生如果不探寻之前治疗寒温的次序,而是改变了这个次序,不顺着以前医生施治的次序继续进行治疗就会有危害。或者前面医生已经采取泻的方法,后面就需要平和的治疗来续接,疾病很快就能痊愈。或者以前没有泻下,或者病没有祛除,或者前面治疗寒温失度,后面的医生都应当仔细调治,因为治疗前人施治失败的病,必须先经过尽力调治,病情才能减轻,如果不按次序不仔细察问,一定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龙胆汤 【清热止痉方】
中医小锦囊
小儿不宜吃的辅食之五
卫生不过硬的自制食品,如糖葫芦、棉花糖、花生糖、爆米花等,很可能因制作不卫生,食后造成消化道感染,也可能因为内含过量铅等物质,对小儿健康造成危害。
治疗婴儿初生,血脉盛实,寒热温壮,四肢惊掣,发热及大呕吐,包括已能进食,但食物不消化;壮热及变蒸不消;受客人鬼气中伤的;以及各种惊痫,都能治疗。十岁以下小儿都可以服用,小儿龙胆汤首先是新出生婴儿的药方,如果年龄稍大,可按以下的标准:确定是中客忤和有魃气的,可加入人参、当归,与龙胆一样多少;一百天的小儿加0.375克,两百天小儿加0.75克,一岁儿加1.5克,其他的药以此为标准。
祛风定痫法
大黄汤
主治小儿风痫积聚,腹部拘急疼痛,挛缩不伸等,也可用于治疗其他痫症。
注:另有人参、甘皮各0.375克。
以上6味药分别切碎,用1800毫升水煎煮,取汁600毫升,分为三服。
服大黄汤后疗效
性别:男女均可
年龄:0—5岁
效果:小儿风痫及其他痫症消除。
龙胆、钓藤皮、柴胡、黄芩、桔梗、芍药、茯苓、甘草各0.75克,蜣螂2枚,大黄3克。
以上10味药切碎,用200毫升水煎煮,取汁100毫升,根据患儿年龄大小酌量服用。小儿初生一天到七天,取用20毫升,分三次服;小儿初生八天到十五天,取用30毫升,分三次服;小儿初生十六天到二十天,取用40毫升,分三次服;小儿初生二十天到三十天,取用60毫升,分三次服;小儿初生三十天到四十天,取用100毫升,分三次服;泻下就要停药,不必再服用。
大黄汤 【祛风定痫法】
主治小儿风痫积聚,腹部拘急疼痛,挛缩不伸等,也可用于治疗其他痫症。
大黄、人参、细辛、干姜、当归、甘皮各0.375克。
以上6味药切碎,用200毫升水煎煮,取汁80毫升,依患儿年龄大小酌量服用,每天三次。
五物甘草生摩膏【外用疏风方】
主治小儿因体弱伤风而导致的身体壮热,或中风邪导致的手足惊掣等。无病者每天早上使用,也可避风寒。
甘草、防风各3克,白术2.5克,雷丸7.5克,桔梗2.5克。
将以上5味药分别切碎,先取没见水的猪脂48克煎熬为膏,将药放入其中,再放微火上煎,煎至稠厚如膏,去渣备用,每次取弹丸大小的1枚,灸后用手给小儿抹几百遍,按摩小儿囟门及手足心百十遍。
灸法
新生的小儿没有疾病时,千万不要用针灸来预防。如果用针灸预防,小儿肯定会疼痛,这样会惊动小儿的五脉,因而容易生成痫病。黄河、洛水流域及关中地区,土地较寒冷,小儿容易得痉病。于是小儿刚生下来三天时,大多事先用针灸来预防痉病,还灸双颊来预防口噤病。患有口噤的幼儿,表现为舌下脉急,牙床筋急。土地寒冷的地区,应该刺破小儿舌下部位去血,并灸面颊来预防口噤。吴地和蜀地,土地较温暖,没有这种疾病。古方虽然已经流传下来,但如今的人不了解南北地理气候的不同,而按照药方生搬硬套,因此很多会伤害到小儿。所以农村的孩子,顺其自然生长,反而没有什么灾难。
中医小锦囊
何谓癫痫?
癫痫在中医学中,称为“痫症”。早在公元前4世纪扁鹊的《难经》中就有记载:“狂癫之病,何以别之?⋯⋯癫疾始发,意不乐、僵仆直视。”癫痫俗称羊羔风,是由于脑细胞过度放电所引起的反复发作、突然而短暂的脑功能失调,其症状为突然昏倒,神志不清,口吐涎沫,双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啼叫有声,移动时苏醒,醒后行为举止基本与常人无异。
小儿突然像受惊了似的大声啼哭,且睡眠中四肢乱动不安,在变蒸还没有消除时,千万不能用针灸或掐穴位,那样会惊动小儿的百脉,仍然会因受惊而生成痫病,只有阴痫、口噤、痉病可以用针灸或掐抓。
在灸治痫病的时候,应当先让小儿泻下使其内虚,然后乘虚灸治。如果没有泻下,体中有实就进行针灸,实气逼迫而前后不通,可能会导致丧命。
痫病在早晨发作的,病在足少阳;在早旦发作的,病在足厥阴;在晨朝发作的,病在足厥阴;在日中发作的,病在足太阳;在黄昏发作的,病在足太阴;在夜深定时发作的,病在足阳明经;夜半时发作的,病在足少阴。以上是痫病发作时病所处的位置,治疗时应当根据病发的早晚,灸相应的位置。
痫病有五脏之痫和六畜之痫,病可能在四肢,也可能在腹内,应当仔细分辨它们的证候,根据病所处的位置进行灸治。找对位置后,即使略略灸上几次也会痊愈;如果没找对位置,就反而会更厉害。
患肝痫病的症状为,面色发青,眼睛反视,手脚摇动,这种情况应当在足少阳和厥阴各灸三壮。
患心痫病的症状为,面色赤红,心下有热,气息短微,这种情况应当灸几次巨厥穴,巨厥穴在心下第二肋端下陷处,还要灸手心主以及手少阴各三壮。
患脾痫病的症状为,面黄腹大,容易下痢,这种情况应当灸胃管即中脘穴三壮,并在胃管两旁各灸二壮,足阳明和足太阴各二壮。
患肺痫病的症状为,面目发白,口中吐沫,这种情况应当灸肺俞三壮,又灸手阳明及手太阴各二壮。
患肾痫病的症状为,面目发黑,眼睛直视,身体像死尸一样僵直不动,这种情况应当灸心下二寸二分处三壮,又灸肘中动脉各二壮,再灸足太阳及少阴各二壮。
患膈痫病的症状为,眼睛上翻,四肢不动,这种情况应当灸风府,又灸顶、上人中和唇下的承浆,有多少岁灸多少壮。
患肠痫病的症状为,不动摇,灸两承山,又灸足心以及两手劳宫穴,又灸两耳后完骨,有多少岁灸多少壮,再灸脐中五十壮。
以上是五脏痫病的症状。
患马痫病的症状为,张口摇头,像马一样鸣叫,身体僵直如同角弓反张,这种情况应当灸颈部风府以及脐中二壮;病如果在腹中,将马蹄烧后研制成末,服用效果比较好。
患牛痫病的症状为,眼睛直视,腹胀,这种情况应当灸鸡尾骨以及大椎各二壮,将牛蹄烧后研成末,服下效果很好。
患羊痫病的症状为,经常扬目吐舌,应当灸大椎三壮。
患猪痫病的症状为,爱吐沫,应当灸完骨两边各一寸处七壮。
患犬痫病的症状为,手抽搐痉挛,应当灸两手心一壮,以及足太阳一壮,肋户一壮。
患鸡痫病的症状为,不停摇头,身体反张,爱惊掣自己摇动,应当灸足诸阳各三壮。
以上是六畜痫病的证候。
如果男孩突然患上痫病,应当灸两乳头;女孩则应该灸乳下二分的地方。
中医小锦囊
小儿针灸注意事项
给小儿扎针时,要使用小针、短针,以解除小儿的恐惧心理。在进针时,应扎得浅,以免损伤皮肤及肌肉。对于留针的小儿,应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病程,尽量减少留针时间。选穴时,可根据不同疾病和病情进行精选,以最少的穴位达到最好效果。针刺的手法也有讲究,应快速进针,可减少进针时的痛苦,并作小幅提插捻转,待达到扎针效果后,马上出针。
治疗小儿猝发痫病,身体僵直如死人,以及腹中雷鸣,可以灸太仓和脐中以及上下两边各一寸处,共六处;还要灸正对腹部的背部位置,找这个位置,可以将绳子绕在脖子上向下量一直脐中为止,再将绳子转到背部,并顺着脊椎下行,绳子的尽头即是所要找位置,灸这个位置两旁各一寸的地方五壮。如果小儿面色发白,啼哭时脸色不变,就灸足阳明、足太阴。如果眼睛上翻,眼珠转动,应当灸顶门;取位的方法是:横向测量嘴的宽度,起止为两嘴角;再横向测量鼻下宽度,以鼻的两边为起止,然后折取一半,将这两个长度相加,从额上发际开始向上量出相同的长度,就找出应灸的位置了,正在囟门上未合的骨中,随手而动的便是,这是最为关键的地方。接着灸额上入发际后二分左右并与鼻尖正对的地方;再灸它的两旁,位置在入发际二分左右正对瞳孔的地方;接下来灸顶上旋毛中部;再接着灸客主人穴,眉后动脉处即是;再灸两耳门,即是张开口时骨缝张开并下陷的地方;再灸两耳,将耳朵卷起其最顶端处就是。还有一种方法是取耳朵上横三指处,小儿用他自己的手指来取位;再灸两耳后完骨上的青脉,也可用针刺让它出血;再灸玉枕穴,颈后高骨即是;再灸两风池穴,在耳后两大筋外发际内陷的地方;再灸风府穴,正在颈后发际中央,也可以与风池穴相比,三者高低平齐处;再灸头两角,两角就是头顶旋毛两边的起骨。
以上头部位置共十九处,小儿初生十日可灸三壮,三十日可灸五壮,五十日可灸七壮。病重的通灸一遍,轻的只灸顶门、风池和玉枕三穴。将艾制熟,炷头弄平整以后才与皮肉接触,火势便能到达病灶所处的地方。如果艾是生的,炷不平整就不能很好地接触到皮肉,白白地灸许多炷,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如果腹满气短进而发鸣,应该灸肺募穴,在两乳上第二肋间下陷的地方,可以用悬线来定位,与瞳孔正对的地方就是了;再灸膻中穴;再灸胸膛;再灸脐中;再灸薜息,薜息在两乳下方,第一肋骨间下陷处便是;再灸巨阙穴,大人的离鸠尾下行一寸,小儿从脐中至鸠尾六等份处,即鸠尾下一寸处。并灸其两旁;再灸胃管;再灸金门,金门在肛门前阴囊后,正中央便是,也即是从阴囊下到肛门前,中分处便是。以上是腹部十二处,胸膛、巨阙以及胃管,十日小儿可灸三壮,一月以上可灸五壮,阴下缝中可灸三壮,或者有多少岁灸多少壮。
中医小锦囊
小儿针灸异常情况的紧急处理
小儿针灸时有时会出现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有效处理。晕针时应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儿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饮些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等穴。滞针时一般出现在精神紧张,行针手法不当和留针时间过长时,为了避免滞针,对精神紧张的患儿,要先做好思想工作。出现弯针时,不能强行拔针,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慢慢起出,防止断针。断针发生后应嘱患儿保持原有体位,以防断针向肌肉深层陷入,根据断针的位置深浅,可用手指、镊子、手术等方法将针起出。血肿指针刺部位出现的皮下出血而引起的肿痛,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可先做冷敷止血后,再做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按揉,以促使局部淤血消散吸收。
如果脊背僵直,角弓反张,灸大椎,以及灸各脏俞,还有督脊正中。取大椎到骶骨一半的长度,再从大椎开始下测,尺子尽头便是督脊。以上是背部十二处,十日小儿可灸三壮,一月以上可灸五壮。
如果手足掣疯受惊的,灸尺泽,依次再灸阳明、少商、劳宫、手心主、合谷、三间、少阳。以上是手部十六处,关键部位是阳明、少商、心主、尺泽、合谷、少阳,壮数与前面相同。再灸伏兔,然后依次灸足三里、腓肠、鹿溪、足阳明、少阳、然合。以上是足部十四处,都是可以灸的重要穴位,壮数与前面的相同。手足阳明,指人的四指或四趾,凡是小儿惊痈都应灸,如果风病剧烈发作,手足掣疯的,灸遍手足十指(趾)尖,再灸本节指或趾与掌交接处的骨节后面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