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心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流传最广的汉译本 玄奘法师与《心经》的因缘

在中国流传最广的《心经》译本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翻译的。玄奘法师西行印度取经,历经17年,回到长安译出了《心经》。由于译文直接、清晰、朗朗上口,遂广为流传。

玄奘法师是中国唐代旅行家、译经家和高僧,又称唐三藏(当时凡通经、律、论三藏教义者均被称为三藏法师)。他生于602年,俗姓陈,名祎。13岁时在洛阳出家。他勤奋学习经典,到处参访名师。当时的佛法十分昌盛,但所译的经文却多讹谬,异说纷纭,玄奘经常感到困惑,无从获解。特别是对于“摄论”“地论”两家关于法相之说深感疑惑,于是兴起去印度求法以会通一切的念头。

正在这时,印度那烂陀寺戒贤法师的门徒波罗颇密多罗来到长安。玄奘向他请教后得知,戒贤法师通晓全部经论,学识渊博,在那烂陀寺主持讲经。于是,玄奘决定西出长安,前往那烂陀寺取经。位于印度古城王舍城外的那烂陀寺,是当时印度最大、最壮观的佛教寺院,收藏着浩繁的大乘、小乘佛教经典以及婆罗门教最古老的经典和天文、地理、技艺、医药、数学、音韵等书籍。寺院的主持戒贤法师,对佛学理论有精深的研究,是当时印度的佛学权威,被尊称为“正法藏”。

唐贞观元年(627),玄奘为了探究《瑜伽师地论》,悄悄地自长安出发,越过严密的军事关防,一路西行,开始了向印度那烂陀寺的万里长征。在当时地理知识缺乏、交通条件又极为落后的情况下,由中国中部徒步走到遥远的印度,是极其困难的事。好在有高昌国王的帮助(高昌即今新疆吐鲁番一带),玄奘顺利越过了险恶的沙漠和天山屏障,游历了当时的西域诸国(即今中亚一带),最后于631年来到迦湿弥罗国(即今克什米尔一带)和印度学习佛法,并在印度赫赫有名的那烂陀寺学习与讲学。

贞观十九年(645)正月,玄奘携梵文经典520匣657部回到长安。其后主持国家译经场,专门从事翻译,十九年间共译佛经75部1335卷,《心经》和他一心探求的《瑜伽师地论》都在其中。由于玄奘有较高的汉文化素养,又精通梵文,所以他的译文流畅优美,而且忠于原意。他所翻译的经、律、论三藏圣典最为精确,译经的数量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最多的。

玄奘西游

在中国流传最广的《心经》译本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翻译的。玄奘法师西行印度取经,历经17年,回到长安译出了《心经》。

玄奘法师是中国唐代旅行家、译经家和高僧,又称唐三藏(当时凡通经、律、论三藏教义者均被称为三藏法师)。

玄奘法师西行经历

唐贞观元年(627),玄奘为了探究《瑜伽师地论》,自长安出发前往印度那烂陀寺。


玄奘于631年来到印度赫赫有名的那烂陀寺学习与讲学。


贞观十九年(645)正月,玄奘携梵文经典520匣657部回到长安。


其后主持国家译经场,十九年间共译佛经75部1335卷,《心经》和他一心探求的《瑜伽师地论》都在其中。

由于玄奘有较高的汉文化素养,又精通梵文,所以他的译文流畅优美,而且忠于原意。他所翻译的经、律、论三藏圣典最为精确,译经的数量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最多的。

玄奘大师的西行足迹

1 离开长安

玄奘出长安,越过严密的军事关防,一路西行,在当时地理知识缺乏、交通条件又极为落后的情况下,由中国中部徒步走到遥远的印度,是极其困难的事。

2 到达高昌

在高昌国王的帮助下(高昌即今新疆吐鲁番一带),玄奘顺利越过了险恶的沙漠和天山屏障。

3 经飒秣建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城,是当时的国际经贸重镇)

通过天山山脉后,玄奘进入了当时的西域诸国(即今天的中亚一带)。

4 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

当时,这里是佛法圣地,玄奘在这里开始全面求法学习。

5 中天竺那烂陀寺

之后他到达那烂陀寺,这是世界佛教的最高学府。玄奘终于见到了戒贤大师,并在这里学习了七部重要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