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看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4章 北京“玩意儿”安家古观象台

近日,一处新的旅游文化陈列点——古堡艺苑在北京古观象台脱颖而出。北京的面塑、泥人、彩蛋、脸谱、鬃人、风筝、雕刻、仿古青铜器、秸丝画等30多种民间工艺品,历尽沧桑,又在古堡艺苑再次展现容颜。

北京的民间艺术,具有文化古都之优势,历朝历代,名师巧匠云集京城,使北京的民间艺术,汇天下之精英,采八方之所长,形成了品种繁多、技艺精湛、人才辈出、世代相传的盛况。这些北京玩意儿,其构思之巧妙、制作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深受北京人喜爱。

追寻历史的踪迹,北京玩艺儿的发展,经历了大沉大浮的几个阶段,而且目前正处于低潮,有的绝活儿面临着断档的危险。古堡艺苑的开设,使民间艺人有一个比较固定的表演和销售产品的场所,人们从此也有机会观赏老艺人的现场绝活表演。在这里,人们不仅观赏到了传统的民间工艺品,一些新鲜工艺品,如:鱼骨工艺品、绳编工艺品、根雕、卵石画等也让人们一饱眼福。

但是,在这红火的展厅背后,却另有一番惨淡景象。古堡艺苑的何礼荪会长对记者说:“现在这个点,房租、水电等开支,一天得要一千多块钱。另外,我们这里还办了一个石展厅,陈列着价值六、七十万元的观赏石。可开馆至今,没有几位游客肯来光顾。”

古堡艺苑,要想“火”起来,这个“火”字缺了哪四笔?

缺乏游人满堂的票房;

缺乏引导游人的路标指示;

缺乏展厅里灯光的装饰;

缺乏自我推销的材料。

其实,只有一个字没说出来,那就是缺“钱”:没钱修灯,没钱改做门脸儿,没钱制路标,没钱印刷导购资料。

古堡艺苑的负责人孙丹女士近些日子有些焦躁不安,她对记者说:“现在的文化事业,光靠文化人自己弄太难了。我在想,要能找到一家重视文化事业发展的企业,与我们一同维系着这个项目的发展,让这块京城独秀的古堡艺苑存在下去就好了。”

在这里,许多北京玩艺应有尽有,像北京独具特色的宫廷风筝,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哈氏、曹氏、金氏、马派四大流派;微型风筝更是北京的一绝;面塑(又称面人),也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山东、北京、上海三派,闻名京城的有“面人汤”和“面人郎”;“毛猴艺术”是清朝末年在北京出现的独特民间工艺;鬃人是北京独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品,电视剧《末代皇帝》中溥仪幼时在宫中玩赏的“盘中戏”就是它。看着这一个个既体现了我国几千年的传统特色,又有着自己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北京玩意儿,一位看了报纸介绍、慕名前来的于先生说:“这些小玩艺儿,在北京其他的地方很难见到,有也很少,看得我都不想走了。”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民间工艺品,让更多的人欣赏到民间工艺品,让更多的民间工艺品再现与问世,古堡艺苑艰难地履行着他们的承诺。

(原载《中国市场经济报》1996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