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远山长:汉字清幽的意境(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石不能言最可人

——说石

上古炎帝有个小女儿,名唤女娃,出游时失足溺死东海,死有余恨,于是精魂化作一只文首、白喙、赤足的“精卫鸟”。精卫鸟不甘大海夺去宝贵的生命,发誓“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因此人们又唤她“誓鸟”。然而,木石是如此细微,大海浩瀚,几生几世以来,渺渺茫茫的大海也未被填平,精卫真是不自量力,但她这段奋斗历程却给我们无尽的悲壮与“情到痴时方始真”的启示。而那从空中落入大海的碎石,细看来不是碎石,粒粒皆是女娃坚定的意志与血泪。

中国神话里有则《女娲补天》的故事。当时共工与黑帝颛顼发生战争,结果共工失败,愤怒的共工用头把支撑天地的柱子撞倒,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四极废,九州裂,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百姓陷于水火的苦难当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人民才得安居乐业。

无独有偶,却说女娲氏炼石补天之际,剩下一块顽石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这块石头自锻炼之后,灵性已通,既无才补天,于是幻形入世,遍历情关幻缘,引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一段千古悲剧,故事以一石始,末尾又安排这石重返青埂峰下,去来仙境凡尘,悟道返真,这块顽石也该算是一块奇石了。

谈到奇石,中国还有一则《顽石点头》的神话,晋朝有一位名叫竺道生的人,对于佛教颇有精湛研究。一天,他独自来到虎丘的深山里,聚石为徒,朝夕不厌其烦地对石头讲起了涅槃经,奇怪的是,这些原无生命迹象的石头,一个个都对他的讲授点起头来,这就是所谓“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典故,而现在苏州也仍有虎丘顽石点头的遗迹。虽然,神话是无稽的,然而却很清楚地说明了一个道理:只要在耐心的教育中加入感化的至情,就连冥顽的木石也会变得有感情的。

所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诗佛王维为冷冰冰的石头所赋予的生命,波光晃漾的泉水由这石流到那石,似为石头们披上了一件沁凉的浴衣,岩间石隙溅起的水花,会打潮两旁的沟壁,变得滑滑腻腻的,这汩汩清泉,成为大地的一条蜿蜒血脉,润养了寂寂枯石,刘梦得的“苔痕上阶绿”,用青青绿绿的苔痕抹在方方正正的石阶上,在他专注于超感官的诗书境界时,那青青绿绿的线条仍绵延不断地在石上扩散,与他不窥园林的执著相互辉映着。于是,石头起了一个转变,不再是使人神经紧绷的苍白冰冷,而是和平宁静,与安安闲闲的环境相协调,更蕴藏不尽生意与涤尽尘俗的一股幽然。

明·郑重 《一指华严》

而令人怦然意动的石头也是有的,奇岩巉刻的山石会带出一种肃然,情绪随着参差不齐的造型亦涨亦退;镂刻精美的石砚,会诱人追访文明的足迹与墨趣的陶溶。也许,还有一尊尊庄严的雕像,龙飞蛇走的断碑,可使我们踏着祖先刻下的纹路,去开示中华文化精致完美与眩目的奇景。

不尽的民间传说也美化了许多原本无名的石头:“亭亭碧山椒,依约凝黛立……坚诚不磨灭,化作山头石。”望夫石的背后,总隐藏着妻子宽容牺牲与坚忍的定力,也表现了人间之爱耀眼的光辉,“妾身为石良不惜,君心为石那可得!”可是,此身纵使化为望夫石,丈夫的良心是否不变作石头却不可预知,从这里又能见出爱情的历程总在期盼与失落之间寻求一个可能!

明·陈洪绶《缥香》(局部)

“三生石上旧精魂……此身虽异性长存。”圆泽与李源善十三年后的相见,说明人间因缘全是前生所定。“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稜中。”李广不经意的一箭,会射穿坚硬的石头,在历史和他个人的生命史中,都是空前绝后的。相传,以书画独领宋代风骚的米襄阳更有着朝冠朝服,参拜奇丑巨石,呼石为兄的一段趣事,这也能看出一个艺术家至情至性与执著中的那份可爱了。

石是一个合体象形字。由于它有坚硬不变的特性,所以人们往往将伟大的功勋记载镂刻下来,因此便有“勒之金石”的说法。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一块不赋予情感与寄托的石,终究就只是一块石头而已,一块璞是必须经由琢磨才能现之于世的,可是它仍是那么沉默的不说一句恳求与巴结的话,这就是石头最可贵的地方。“花若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清清淡淡的庄严,总比喋喋不休的虚浮,予人在感觉上比较踏实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