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梦想
姓名:袁钰莹
录取院系:城市与环境学院
毕业中学:宁夏银川一中
获奖情况:2010年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一等奖、物理竞赛二等奖
2009年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三等奖
希望杯数学邀请赛三等奖
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
银川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一、梦想的发源
以前我很少想以后会去哪个大学,只是觉得世界上的事情变数太多,现在计划得好好的,将来也未必成功,想着只要自己好好努力,认真过好每一天,将来的结果就不会令我失望,直到那次保送……
因为获得了数学联赛省区一等奖,加之以前重大考试的成绩,我获得了学校推荐保送的资格。从此,自我感觉不好的我发现自己是有能力走向清华北大的,而与清华相比,我更向往北大自主自由的气息,更憧憬北大深厚的人文积淀,北大,成了我梦想的家园。
然而保送考试毕竟不同于高考,其实我以前以为保送是不需要考试的,有学校的推荐、竞赛成绩和平时成绩就够了,但事实上,远远不够。保送考试有些像竞赛,对于我这种非竞赛全才而言,有些科目的考试确实困难,比如:物理化学。加上考试前的一场大病,考试结果的惨烈程度就不言而喻了。可即使如此,我仍抱有一丝幻想,总觉得还有希望,直到成绩公布……是啊,谁愿意幻想梦想破灭呢,此后我的心情和一月的北方一样,寒冷,没有活力。旧病未愈新病又来,伤心啊。病好后,我忽然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第一次发现生病还有这样的好处,正逢我十八岁生日,我真的感激上苍给了我这样一次经历,这是我破茧成蝶前所要经受的痛苦和磨砺。每个人都很坚强,只是看他能不能发现自己很坚强,信不信自己很坚强,我庆幸我发现了,相信了自己。
梦想从此起航,北大成了我远方的航标。虽然还有自主招生考试,但我已经把它看淡了,当做一次小测验,一轮复习的尾声,将重心重新转移到高考上。自主招生的题比保送简单些,比高考难些,发挥也只能评价为一般。
二、重整旗鼓,再战江湖
得知自主招生成绩已是三月份的事情了,不出所料还是失利,虽然有门科目的成绩令我不解,但我不想深究。与保送相似,还差10分就达线了,我明白差10分和差1分没有区别,等在我面前的只有高考一条路,看着同学因自主招生成绩优异而被保送,不禁有些失落,我不断告诉自己,还有希望,不能放弃,北大又岂是那么容易就进去的?
此时已进入二轮复习,可我觉得一轮复习就像没怎么进行似的,也许是事情太多,无暇分心吧。
说到学习方法,其实我在最后一年中也思考过、观察过,好学生的特点从来都是认真听课,多思多问,把握课堂。“把握课堂”似乎是一句听到烂的话,很多人觉得有用,很多人觉得不解,更多的人不以为然。其实这真的是一句很有用的话,课上老师一句要紧的话胜过万千参考书上无关痛痒的话。身边充满了上课不专心听讲,下课又狂问不止的同学。还有人遇到一个问题就停止不前,后面的课不听,还咨询周围的同学,被问者解疑吧耽误课程,不解吧又不好意思。其实有问题大可简要记下,下课再问,解释何愁没有详尽解答,或许再听老师讲几句就豁然开朗了呢。“把握课堂”还意味着一个主体问题。那就是学习是以学校课堂为主,课外辅导为辅,但凡本末倒置不分主次者,皆是费力不讨好,事倍功半,成绩不理想者。我见过很多人,学校的课程不认真学习,反而热衷于家教、补习班,最后得不偿失。“把握课堂”也是一种信任的表现。如果一个学生相信老师,他自然会相信老师的话,自然会认真听课,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如果不相信,他自然会注意力不集中,我行我素。相信老师是一种基本信任,老师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经历了数届高考,他们的职业就是研究学习和高考,所以他们的方法一定是相对更有效的,他们挑选的习题也是以一当十的。每个人当然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老师的话也未必放之四海皆准,但毕竟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还有做题问题。做题不在多,做精则灵;做题不在难,把握重点则行。状元从来不钻题海,如果做而不思,做再多题也是枉然。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位同学,理综卷子做了五六十份,可高考理综还是120多分,何哉?盲目做题,不假思索。老师常说要总结思考,虽然我到现在都不是很明白应当怎样总结,但是我认为如果要攻克一道理科难题,一定要自己先思考,实在山穷水尽了再听别人讲解,听懂后还要自己独立重做一遍,时不时地温习一下,并尝试把此法应用于其他题目,一段时间后,自然会熟悉掌握此法。贪多求快未必有效,稳扎稳打才是正途。
最后的日子无疑是艰辛的,真的是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单一重复地做卷子,做练习,讲题,考试。日子过得很快。自从第四次月考理综失利后,我的理综便开始萎靡不振,抓理综成了我最后半年的重点。三次模拟的成绩让我有一些欣慰,因为它在逐步上升,但是三模不错的成绩反倒让我有了一丝担心。最后一个月虽然在避免想大学的问题(据说这样只会徒增压力),但成绩有时候确实像正弦曲线,很难有持续的高峰,我很怕随着这次高峰而来的高考会下降。老师说我是:“人家都是成绩不好时担心,你这怎么反倒是成绩好了担心?”也许是我多心了,但是另一个问题让我不得不重视:失眠。我相信许多从高三过来的同学都有类似的经历。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发疯的问题,也几乎成了我最后日子里的最大困扰。起初我以为只有自己失眠,后来才发现原来大家都有,就连状元也难逃此状。幸好有位老师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让我每天晚饭后去散步三千米以上。这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建议,不过见效的前提是一定要坚持。中午睡不着不是太要紧,如果这样会令你下午打瞌睡,那你就要相信你中午是可以睡着的,况且只要保证了晚上的睡眠,中午觉没什么大不了。失眠所破坏的不一定是精神状况,大多时候它破坏的是心情,失眠常常会使很多人(包括我)觉得心烦意乱,而心情是决胜高考的最大因素。
应试技能很重要,但这在最后的两周内早已定型,此时要做的就是调整心情。很多人因为高考时心情舒畅而超常发挥,冲进理想大学,考出了历史最高分;也有很多人考前心浮气躁,发挥失常,不是含恨走向“非理想”大学,就是泪洒高四。我当时的心情属于正常偏差,所以高考成绩也属于平均水平偏下。到了考试那天就没有什么想法了,只是一心答卷。我并不期盼太超常,有时候太超常进了过好的大学,跟不上不就悲剧了,所幸的是我最终圆梦于北大,分不算高,刚过线一点点,但我已无奢求。说实话,签完预录取协议的我并不怎么激动欣喜,很平静,直到我收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才有了种莫名的兴奋。原来,预录取协议还是没有通知书来得真切动人。
三、旁观者清
现在我成了“过来人”,回想高考犹在眼前,却又恍若隔世。细细思索,只总结出两字——信心。这仍是屡见不鲜的一个词。可是,有没有人仔细想过这两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
考试是一个随机性很大的事情,也许有次考试正好全部是自己会做的题,那自然越做越高兴,分数也越高,可要是碰上几道自己不会做的题,那只能是越做越痛苦,分数也不乐观。即使是高考状元也只是一次考试的状元,只表示他(她)在此次考试中的发挥最好,具备一定的实力,但不表示他是最强的,因为没有绝对的最强。我承认考试是要靠一定的运气的,但我从来不相信运气。好运气只是小概率事件,只在极少数人身上发生,所谓好运与好结果是偶然与必然的交集。好运气带来的好结果是在有实力的前提下发生的必然事件。我相信如果自己掌握了全部的知识点,融会贯通,那在考试时必将时时“交好运”。所以,不必把考试看得那么重,错误只会帮助你发现问题,不会将你推向深渊,能把你推向万劫不复的只有你自己。即使是高考也不是非生即死的事情,最坏的情况不过就是没有考上理想大学。那又怎样,大学好好念,再奔研究生,出人头地的大有人在。大学只是一个跳板而已,可只有当你有信心时这个跳板才能助你飞得更高,考试失利才会成为你宝贵的财富,否则,这一切都只会成为你把自己推向深渊的借口。
信心是一种充分的自我认可但不是盲目的骄傲自大,是建立在一定的能力基础上的。一个人的能力大小,价值多少,不是靠与别人攀比实现的,我们可以把另一个人视为目标榜样,但决不能只顾比较,忽略比较的终极目的和意义。如此才不会让我们心浮气躁,惶恐不安,汲汲于超过,戚戚于落后。
信心其实也是耐心与勇气的根源。有耐心有勇气即是有信心,无信心便会无耐心无勇气。当我们有信心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会百折不挠,坚持下去,失败千次也不放弃,这便是耐心,是坚持。只有在我们相信自己做不好时,才会觉得再奋斗也是徒劳,努力等于浪费,由此,耐心即丧,半途而废。学习,人生,都是一条披荆斩棘的路,随时有毒蛇猛兽出现,有信心才能有勇气与之搏斗,继续前进;没信心便觉得长路漫漫,没有尽头,心生退意,或掉头折返,发现后路亦艰难非凡,犹豫间命丧虎口,或缴械投降,听天由命。殊不知“我命由我不由天”,除了自己没人能逼迫我们放弃。“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功很多时候不就是再坚持一下下么?而不坚持就是因为缺那一点点信心,这就是“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原因。
作为北大学子,我不属于进校时光芒万丈、成功出色的那一类,但是我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我会让自己变成一个出色的北大人。以上这些只是自己的一点经历感触,仅供参考。
起初我以为只有自己失眠,后来才发现原来大家都有,就连状元也难逃此状。幸好有位老师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让我每天晚饭后去散步三千米以上。这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建议,不过见效的前提是一定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