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北大(4):32位北大新生的成长手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我的高中路

姓名:张琨

录取院系: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毕业中学: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

获奖情况:2010年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二等奖

第24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二等奖

第27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二等奖

2010年辽宁省高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

2009年辽宁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一等奖

我,作为一个刚刚从高中毕业的学生,确切地说,已经在应试教育中摸爬滚打了十二年。如今考入北京大学也算是对我之前学习生活的一个回报。

可以说,我所认识的同学中没有一个不对当前的教育模式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满情绪,当然我也包括在内。就我们高中而言,学生每天早出晚归,从无双休日可言,各种公休日也时有消失,寒暑假公然组织全校规模补课(与平时上学一样),发大量练习册及卷纸(练习册价格远高于校外),微机室只有大扫除时才进去……总之,我们这里山高皇帝远,完全感受不到素质教育的福音,只能对着网络和电视上人大附中等一些名校的资讯流流口水。其实,怎么课改都不会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产生什么大的影响,反正高考还是那么考,只不过可能多了一些好像是探究式的题型。

但是,面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态度问题。有这样一句话曾经给我很大震撼:“有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去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有智慧去分辨二者的不同。”既然我们改变不了高考,那就应该改变自己面对它的态度,学会适应这种枯燥无味的生活,适应这种考试的模式,适应应试教育。我爸常说:“适应也是一种能力,谁能适应谁就胜出,不能适应就注定被淘汰。”所以,我和我的同学练就了一身适应枯燥学习生活的功夫。

我的老师和同学都认为我是个不刻苦的学生,我也这么觉得。一直以来,我对待学习的态度就是:付出我认为值得以及应当付出的,至于结果则不给予太多的关注。因此,我并不会为了提高成绩而疯狂做题,不会为了多做一点题而放弃体活课,更不会为了成绩不理想而过分哀愁。我认为毕竟高中也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我们应该好好地度过它,而不是为了高考放弃了应有的快乐和过程。就这样,我度过了三年轻松愉快的时光。

我把高中的学习生活分为课上、课后校内、校外三段。我在课上如果听课的话,我一定争取完全明白、理解。我觉得这很重要,学知识就是应该“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只有明白了真正的道理才能灵活熟练地应用。当然课上也有无聊的部分,有的时候我会不听讲,或者睡觉,或者开小差。但是我是不推荐这种做法的,因为有可能漏掉重点的知识内容。但是如果我上课睡觉了,或者因为各种原因而没听讲,那么我在课后一定问问同学课上讲了什么,或借阅同学的笔记,然后好好做一下这部分的题以确认不会有不明白的。这里要提一下,我觉得上高中一定得搞清楚同学们都擅长什么,有的同学比较认真、笔记比较好,有的同学思路总是比较快或者比较新颖,有的同学解题能力特别强,也有的同学特别会讲题等等,我们要学会充分地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发挥各个同学的特长,互补地来学习。我觉得如果只是个别部分没有听到课,是不需要太担心的,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如果有大部分都没听,那么解决起来就很有困难了。因此,上课最好认真听讲,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好笔记,但是如果课堂跟上老师的思路有困难的话,千万不要为了记笔记而放弃了思考,课上应该是思考最重要,记笔记则是其次的。我见到有些同学有些科目,多是物理或数学,笔记记得非常好但是该科目却学得很糟,甚至根本不开窍。我认为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对于学习而言,思考应该是本,而笔记只是末而已,本末倒置会导致事倍功半的后果,也就是光用力、不做功或者只是很少的功!

然后是课后的时间,作为一个不太用功的学生,我对这部分时间利用得不好,确切地说,我从没想过在这段时间内拼命地学。我一直把学习当做一个顺其自然的事,如果太执著于此,我觉得是在人为地增加困难,并且自己营造上限。我总是感觉人的生命有着个各种各样的可能,可以说人应该有机会开发出自己的潜能,只要多想多思考,就算不是特别用功也可以获得不错的结果。我认为题海战术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但凡有其他希望就不应该采取这个下策。因此,我并不特别夸大作业的重要性。每天我都是先写需要收的作业,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性地做一些题,而对于其余没写完的作业并不感觉到羞愧。我觉得只要将一个知识点彻底领悟,即使不做很多的题也无所谓。很多时候我们很强调方法和思想,其实这是真的很重要的。有时候掌握了解题的原则、思想、方法后,碰到没见过的题再加上些随机应变的功夫就可以轻松解决。我就很不愿意写数学作业,因为量太大而且重复性很强。其实当你觉得作业很无聊的时候,往往它的重复性就很强。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足够的话,这种情况下你就可以自主安排了。虽然我说作业可以选择性地做,但我从不认为作业可以糊弄着做。我的做法是要么不做,要么就不白做!我一向是不赞成抄作业或糊弄作业,即使是老师要收的情况下,我宁可承认没做也不白白地浪费教育资源。其实老师也明白学生的负担有多重,如果作业确实多的话,老师一般是会体谅学生的。而如果有的题我觉得很不错,可是没有时间做,我一定记下来,等到复习或者有时间的时候再好好品尝一下。总之,在量与质孰轻孰重的问题上,我的立场是应该在保证质的基础上追求量。不过一般来讲,只要质足够好,不用达到很大量就可以轻松地拿下某个知识点。当然,课后的时间也不能都用来学习,否则就走极端了。我认为无论怎样的极端都是走不得的。在课后适当的放松是绝对必要的,尤其是适当地运动。在高中阶段进行体育锻炼,我认为有很大的好处:第一,可以增强体质以应对繁重的课业量;第二,可以放松心情、释放压力以提升学习效率;第三,可以休息大脑以便在其余时间使大脑处于一种清醒状态;第四,为大学做准备;第五,借一些集体运动来促进同学之间的感情。有的同学总是认为应该抓紧一切时间来学习、来做题,可是我认为这是不对的。适当的休息可以让我们更有效率地学习,而有效率的学习才是理想的学习状态。有的时候在课间散散步或者和同学唠唠嗑,而不是抢时间多做几道题,在整体上获得的比后者更多。

其实,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世界上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因此,适合每个人的方法也就不会相同。我相信,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真正发现适合自己的路。我从不相信盲从能带来完美的结果,何况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是早晚要弄清楚的事情。不断地摸索、寻找,然后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这是一个过程,更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我一直觉得学习可以是轻松的,也应该是轻松的,但是轻松建立在有适合的方法上,一旦找到了合适的方法,我们就可以轻轻松松得到满意的结果。可是如果方向不对而却一味地蛮用力,恐怕大概会是白做功啊!我从没听说有人就靠死学获得什么卓越的成就,但是轻松地学习就达到不错的成绩的,可以说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因此,我希望大家都能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方法,并且轻松快乐地学习。

除了对课本的学习,我觉得学习竞赛方面的知识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在高中阶段我主要学习过竞赛数学和竞赛化学,我也看过一些竞赛物理和生物方面的内容。还记得高一的时候学校组织选拔这方面的人才,当时有数学和化学的摸底考试。考数学的时候,我发烧了,再加上本来就不是强项,因此数学的选拔并没有通过。可是在考化学的时候,我很惊人地考了第一名,而且很意外地打破了出题老师没有80分以上的预言。当时化学老师信誓旦旦地对我和班主任说我是竞赛型选手。当时,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很动心。后来,由于数学班的人数比较少,老师也让我去听听看。这样我就开始了两门竞赛学科的学习。说是学,其实也并没有怎么学。主要是每周上一至两次课,平时又忙于正常的学习,没时间兼顾竞赛,这样竞赛学习就被间隔开很长时间,效果自然就不是很好。当时,我想我不是那种做事特别快的人,平常写作业就已经很慢,经常写不完,那么我就没有余力来兼顾竞赛,如果要把高考和竞赛分个主次的话,我把高考定位成主。于是,我就不太在意竞赛的学习了。但是尽管关注得较少,竞赛的学习对我的正常学习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学奥数使我思维更加活跃,思路更加开阔,更加见识了许多有趣的问题,使我对数学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而奥化的学习使我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对化学的理解更为深入,使我学习化学变得游刃有余。虽然我并没有很努力地去学那些,但是仅凭临考前一个月的突击就拿了省级二等奖的成绩,尽管成绩不高,但还是证明了老师的看法是正确的。可是,任何事物有两方面。正是因为态度的摆正,学习竞赛知识并没有影响到我的高考。就这一点,我还是一点都不遗憾的。

高中阶段我还参加过一个对我比较重要的东西——自主招生。当时,我的好奇心比较旺盛,报考了很多。后来,我因为平时成绩比较好得到了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的校荐资格,顺利通过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初审,进入到笔试阶段。我有一些竞赛的底子,再加上语文和英语还算不错,勉强通过了分数线。但是我还是感觉自己的水平和这所学校有很大差距。因为我考试的时候英语前三十道是单选,可是我要么是四个选项都不认识,要么是四个里面只认识一个,而这个还是错的,这三十道题里我真正会的只有一道。由于我笔试分数比较低,我便下决心搞好面试。当时我做了很多准备,可以说,面试还是比较顺利的,可是最终出来的结果却令我十分失望。自主招生成绩笔试占百分之八十,面试只占百分之二十,虽然我面试的成绩还不错,可还是改变不了我的排名。最终,我获得了降五分的优惠。后来,我收到一个通知,说是可以签某些学院的自主招生以获得二十分的降分。其实,我对这种政策很不满,但是由于我生长在油田,又在斟酌后发现“地空”这个院不错,就签了这个院的自主招生。后来,高考后就报了这个学院,不过我的分数其实超过了录取分数线五分,很多人都为我本可以录取到不错的院系而惋惜。不过我知道,这种结果是我早就想过的,我没有后悔。我一直觉得自主招生是我国高校招生的一大进步,它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一考定终身”的影响力。但是,有的学校靠自主招生来填补一些冷门专业报考人数空缺的做法,我是不赞同的。我有很多同学都陷入其中,也都表示深深的不满。不过,有自主招生的制度已经是高考改革的一大进步,可以说是一座里程碑。

有很多人知道我考上北大就觉得我十分强大,其实,通过竞赛和自主招生,我知道我只是弱者。我认为人能意识到自己的强大很重要,同时,人能认识到自己的弱小就更重要了。这样,我们才能有追求,我们才能不止步,我们才能有明天!

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适合每个人的方法也就不会相同。我相信,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真正发现适合自己的路。我从不相信盲从能带来完美的结果,何况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是早晚要弄清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