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利润表
3.2.1 利润表的基本结构
如前所述,资产负债表报告的是企业在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而这里所要讨论的利润表,也称收益表或损益表,则汇总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资产负债表是一种静态报表,利润表则是一种动态报表。
从财务角度看,企业经营循环表现为资金循环。一般地,货币资金是企业运行之初最一般的资金存在形态;随后,企业通过购建固定资产、采购原材料以及雇用员工等,为生产经营过程准备各种要素;再经过一系列的“生产加工”过程,形成产品(包括服务,下同);产品经销售收回现金,或形成应收账款之后再收回现金,回到货币资金形态。利润表就是要汇总反映企业经营循环亦即资金循环过程中所发生的收入、费用,以及由收入和费用所决定的利润。通常,我们将企业赚取利润的业务活动称为经营活动或简称为经营,以区别于相对独立于这些经营活动的财务活动,亦即融资和投资活动。
利润表的基本结构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即收入和费用。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这就是说,伴随着收入的实现,总是有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但是那些由所有者投入资本所引起的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不能算做收入,因为这不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而是企业财务活动的结果。此外,收入的确认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有得必有失。经营活动在给企业带来收入的同时,也会导致费用的发生。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这就是说,伴随着费用的发生,总会有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但是那些由于所有者分配利润而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能算做费用,因为这不是经营活动引起的,而是由企业财务活动所引起的。费用的确认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这是配比原则的要求。此外,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也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主要是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但还包括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所谓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
利润表的格式分为单步式和多步式两种。单步式利润表的基本特点是,将所有收入和利得要素列于利润表的上部,所有费用和损失要素列于利润表的下部,一次计算出收入及利得与费用及损失的差额,即净利润或净亏损。多步式利润表的基本特点则是,将相关的收入及利得与费用及损失相互联系地加以列示,分步计算利润形成过程,从而能够在利润表中反映出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净利润等分“步骤”的利润。
现代财务会计实务中多采用多步式利润表,其目的是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分析企业利润的来源结构,从而更准确地预测企业的未来利润。这是因为,来自不同途径的利润的可持续性不尽相同。只有那些具有持续性特征的利润构成部分,才具有真正的预测价值。ABC公司简化的多步式利润表如表3-2所示。
表3-2 ABC公司利润表
3.2.2 利润表的项目分类
在多步式利润表中,最常见的报表项目如表3-2所示,即包括销售净额、销售成本、毛利、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利润、投资收益、非常项目、税前利润、所得税费用、净利润等。
1.销售净额
销售净额,也称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发票价格总额,减去销售退回及折让等之后的净额。所谓销售退回及折让,是指客户退回货物的销售价格及因为商品有缺陷或存在其他不符合合同要求的问题而给予客户的价格折让。由于销售退回和折让的金额业已在销售形成之时记为销售收入,故在发生销售退回和/或折让时,就应该据以冲减销售收入。
2.销售成本
销售成本,也称营业成本,是指已销售产品(商品)或劳务的生产(采购)成本,也就是存货成本的减少额。利润表中反映的销售成本的口径,取决于产品生产成本或商品采购成本的计算口径。以制造业企业为例,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口径是制造成本,即产品制造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但不包括生产过程之外的经营、管理及财务费用。因此,销售成本事实上并非为实现销售收入而发生的全部费用,而仅仅是为实现销售收入而发生在生产环节的费用。
3.毛利
毛利,是指销售净额减去销售成本后的差额。之所以称其为毛利,是因为从销售净额减去销售成本后的差额,还不是最终利润。事实上,毛利反映了企业可以承受的除销售成本之外的其他各种费用和损失的最大金额。
4.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也称营业费用,是指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诸如广告费用、运杂费用等。
5.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也称为一般及行政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活动过程和其他一般性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诸如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管理人员工资、差旅费用、日常办公费用等。
6.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财务活动所发生的利息(净)支出及汇兑损益。财务费用中的基本内容是负债利息支出。在财务会计实务中,由于存款的利息收入可以冲抵负债的利息支出,因而财务费用其实是利息支出与利息收入之差。另外,汇兑损益通常也计入财务费用,即汇兑收益冲抵财务费用,汇兑损失则增加财务费用。
7.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也称营业收益或经营利润等,是指毛利减去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后的差额;若为负数,则表示营业亏损。
8.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所实现的净收益;若为净损失,则以负数表示。具体包括债权投资的利息收入、股权投资的股息(红利)收入、债权或股权投资的买卖差价收入等。
9.非常项目
非常项目,包括非常项目利得和非常项目损失,是指由非常事件所引起的利得或损失。所谓“非常”,是指引起事件发生的原因高度反常,以及事件是极偶然而非经常、频繁发生的。例如,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的资产损失,就属于非常项目损失。
10.税前利润
税前利润,也称税前收益或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及非常项目利得(减去非常项目损失)之和。
11.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是指应计入本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在财务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不一致的情况下,所得税未必简单地等于财务会计利润与所得税税率之乘积。
12.净利润
净利润,也称净收益,是指税前利润减去所得税费用之后的净额。它是归于所有股东分享的利润。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利润表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所得税费用、净利润。其中的绝大多数项目在前面已经说明,前面没有讨论到的几个项目补充说明如下:
1.营业税金
营业税金,是指营业税金及各种附加税费。由于增值税是一种价外税,在发生时直接记为“应交税费”的增加,不计入营业收入,因此,营业税金不包括增值税。
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由于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的公允价值变动而导致的损益。
3.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由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而形成的损失。
4.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是指处置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而产生的损益,即非流动资产处置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和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等项目单独列示,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将这些非经常性的损益区别于经常性的损益。
复习与思考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利润表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哪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