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说到底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产物。要搞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我们必须先要搞清市场经济与社会经济性质的关系以及市场经济的一般内涵。

一、市场经济不是区分不同社会经济性质的标杆

从本质上讲,一个社会的经济性质取决于在该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即占统治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的社会方式,而这种生产关系的总和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可以通过不同的体制模式来实现,经济体制就是一定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各种经济联系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根据特定的国情以及各个国家所处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处于同一经济制度的国家可以采取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同样,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也可以采取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模式,表现的是一种经济活动的运行特征,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和途径,因此它们均不是区分不同社会经济性质的标杆。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所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完全可以实行市场经济这一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调节手段,从实践经验层面来讲,我国正是充分总结了原有的高度集中式的计划经济自身的固有缺陷,改革了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具备更优资源配置功能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来发展生产力,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

二、国内外关于市场经济的争论

不可否认,市场经济这一概念最初是在以私有制为基础、以市场为资源配置方式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环境下形成的。早在1906年,列宁在其所写的《土地问题和争取自由的斗争》一文中就已经提出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概念。米赛斯则是最早使用市场经济这一概念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的经济计算》一文中提到,


因此,抉择仍然是:或者是社会主义,或者是市场经济。米赛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的经济计算》,中译文载《社会经济体制比较》1986(6)。


显然他把市场经济作为与资本主义等同的概念,并使其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否认了社会主义集中计划经济实行经济计算的可能性,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可能发挥市场和价格的优越性。时至今日,仍然有相当数量的西方经济学家持这种观点。后来人们开始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东欧一些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之后,西方经济学者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在西方比较经济学者所著的《体制比较文集》中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


一种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中市场的调控体系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和通过计划或合作协议对市场的强有力调节结合在一起……1950年以来逐步改革的南斯拉夫经济体制就是第一个具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65—1968年发生在捷克斯洛伐克的著名的“布拉格之春”的经济改革和1968年匈牙利引入“新经济机制”的改革,也意味着从集中管理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文集》,德文版,第7册,96页,德国马尔堡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所,1985。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抛开那些把市场经济视为社会性质层面的极端观点不论,仅从市场经济一般性的认识层面考察,目前我国各界关于市场经济内涵的认识就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一般的经济理论都认为,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但在具体表述方面有差异。最主要的认识分歧集中在对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关系的认识上,如王维澄、李连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程》一书中明确指出: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他们认为,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体,这就决定了市场经济具有商品经济的属性。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商品经济随着市场的扩大而发展,市场状况决定商品经济的兴衰,没有市场,商品经济就会终止。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才能使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内部不断调整,才能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从逻辑上讲,市场不过是商品经济中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表现,那么市场经济自然就成为商品经济的表现。市场是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商品是为出卖而生产的产品,只有为出卖而生产的经济才能成为商品经济,而出卖是离不开市场的,没有市场也就不会有商品经济。所以商品和生产、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始终是共生共存不能分离的。市场经济以商品经济的存在为前提,同时又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内在关系即交换关系,其实质是借助于货币手段实现的各种交换关系的总体表现。这种观点强调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表现。其他观点还有诸如市场经济是发达商品经济在运行机制和经济体制上的实现形式或经济手段张维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论》,第2版,第274页,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运行和资源配置的方式顾钰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第1版,第225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等。

在我们看来,上述关于市场经济的观点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观点是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不同于上述观点。关于市场经济的一般定义,我们将其概括为:市场经济就是指从市场出发,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手段或体制。这是对市场经济最一般、最抽象的概括。对市场经济进行这样的理论概括有两点意义:第一,能够准确地界定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非市场的,可以认定是从国家经济发展目标或经济发展规划指标出发,运用行政手段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手段或体制。第二,能够准确地反映市场经济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可以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有根本性的变化,或者,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可以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但只要有市场,有产品交换的必要性,有市场机制的作用,就可以实现相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自身的发展可以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但无论在什么阶段上,只要是市场经济,其资源配置的基础就离不开市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就要始终发挥基础性作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类共同拥有的一种文明成果,市场经济既可以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又可以存在于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市场经济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各种社会经济制度的市场经济都有其共同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类型,也具备与一般市场经济相同的存在条件、资源配置方式及运行规律等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性,不仅不否定各种市场经济运行形式的特殊性,而且将这些特殊性寓于一般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体现的也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大环境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正由于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如下明显的特征:

1.市场经济运行主体以公有制企业为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经济运行微观主体的企业,虽然有个体、私人资本经营和外国资本投资经营等多种形式,但占主体地位的仍然是公有制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本质上是发展和壮大公有制经济实力的过程,决定了公有制企业生产的宏观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而它们在现实经营活动中,必须把追求获得最大利润的直接目的同宏观目的妥善地结合起来。这也体现了公有制企业、劳动者和国家之间虽存在着的利益矛盾,但从长远和总体看根本利益又是一致的,因而企业必须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2.市场主体的个人收入分配总体上以按劳分配为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消费基金的分配虽然存在多种形式,包括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形式等,但公有经济占主体地位,这就决定了劳动是收入分配的最主要依据,因而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将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但社会主义本质决定了要先富帮助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3.市场经济运行要求宏观调控保持较强力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公有制居主体地位,政权属于人民,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是与全体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并且在客观上要求加大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这一点,在经济转轨时期尤其应当引起注意。在实际经济运行中,要把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二者的作用巧妙地结合起来。当然,调控方式要改变,要改革过去以指令性计划为主的对经济统得过死的弊病,采取灵活多样的间接调控方式,以使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当然,我们应当看到,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至今还保留着一些早期市场经济制度的痕迹。具体表现为:法律不健全,政府行政干预过多,许多生产要素价格由政府决定而非市场竞争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上不能发挥基础性作用。世界上有一些国家还不承认我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我们前进的目标是:力争尽快由早期市场经济制度转向现代市场经济制度,转向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