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出生前的原因
导致出生前产生智力障碍的因素很多,大致上可以归纳为遗传因素与先天获得性异常两大类。
一、遗传因素
智力发育是多基因决定的遗传性状,与多个基因有关,多个基因累积发挥作用;多基因遗传因素对智力的贡献约在20%~30%,个别的还低于或高于这个比例,有研究证实可以达到50%。多基因或单基因突变均有可能引起智力障碍,科学家估计智力发育障碍中约30%是由于X染色体缺陷所致,某些遗传因素是导致重度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发现,在5662名重度智力低下患者中,28.4%的病例有遗传缺陷,其中45%是唐氏综合征患儿,约20%为苯丙酮尿症患儿。
(一)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是遗传的重要结构,它是遗传物质DNA的载体。在某些条件下,细胞中的染色体组可以发生数量或结构上的改变,这一类变化称为染色体异常,也称染色体畸变。染色体异常可分为染色体数量异常和染色体结构异常两大类。染色体数量异常包括整倍体畸变和非整倍体畸变。整倍体畸变指整个染色体组比正常二倍数成倍增减。非整倍体畸变即在二倍体内,个别染色体或其节段的增减。染色体结构异常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缺失:某个染色体断片的丢失。倒位:某个染色体节段上下颠倒。插入:某个染色体节段插入同一染色体或另一染色体中间位置上。易位:某个染色体节段转移到另一染色体上。重复:染色体上个别节段的重复。染色体异常可以自发地产生,称为自发突变。也可以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诱变作用而产生,称为诱发突变,二者在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染色体异常会导致多种缺陷性遗传病,这些疾病大多伴有智力障碍的症状。
1.唐氏综合征
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征”或先天愚型,是一种先天发育异常综合征。其细胞染色体表现异常,绝大多数病例为第21对染色体三体,即比正常多1条染色体,共47条染色体(正常人46条)。无性别差异,多数患者与母亲分娩时年龄较大有关。
(1)来源
1866年,英国医生唐(J.L.Down)对一组智力障碍患儿进行系统观察,发现其中部分患儿有特殊面容,他们眼裂小,眼距宽,面部比正常人较宽,眼睛小而上挑,看起来与蒙古人有类同之处,唐当时将这种病叫做蒙古痴呆症(Mongloid idiot),这个名称后来被认为没有医学意义而没有普遍使用。1959年,法国遗传学家勒琼(J.L.Jeune)发现该病是由人体的第21对染色体的三体变异造成的。这也是人类首次发现的染色体缺陷造成的疾病。1961年,“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一词由The Lancet的编辑首先使用。196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使用术语“唐氏综合征”。它包含一系列的遗传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第21对染色体的三体现象。
唐氏综合征发病率高低与人种、生活水准等没有直接联系,据估计每66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患有唐氏综合征,使之成为最常见的染色体变异。统计显示,高龄初产妇会加剧婴儿患有唐氏综合征的风险(见表2-1),其原因是随着产妇年龄的增加,卵子形成过程中会引起染色体不分离现象的増加。研究发现,大约20%左右的唐氏综合征是源于母亲的高龄。
表2-1 母亲年龄与21三体综合征发病危险率
另外也有多余的染色体来自父亲一方的情况,父方起因和母方起因的比例为1∶4。
(2)特征
唐氏综合征患者面容特殊,短头畸形,颅缝和囟门闭合晚;两外眼角上翘,眼距宽,睫毛短而稀少,深双眼皮;可能出现白内障、斜视、眼震、圆锥形角膜;耳朵上方朝内侧弯曲,耳朵整体看上去呈圆形而且位置较低,外耳道狭窄;鼻梁扁平,口小,舌头比较大并常往外伸出,舌表面有裂纹,出牙晚,牙发育不良;身材矮小;手比较宽,手指较短,小指缺少一个关节,向内弯曲,拇指和食指之间间隔较远,手掌的横向纹路只有一条(即通贯手),脚呈船形,脚趾第一趾与第二趾之间间隔比较大;关节活动度大,皮肤松弛,肌肉紧张度低下,动作笨拙,步态不稳等。患者绝大多数伴有多种脏器的异常,如先天性心脏病、弱视、弱听、消化道畸形等。
唐氏综合征患者的共同特点是智力障碍,智商很少超过60,大多数患者的智商在30~55之间,智商低于30的也不少见。
(3)唐氏综合征的种类
唐氏综合征可细分为三种类型。
21三体(trisomy 21):这类患者的第21对染色体多出一条,细胞中有47条染色体,占唐氏综合征患者的90%~95%。这大多是由通常第1减数分裂期的不分离造成的,也有在第2减数分裂时发生的情况。患者的父母方通常都携带正常的染色体,婴儿是偶然形成的三体异常。
染色体移位型(translocation):细胞中多出一条染色体,附着在D组(第13,14,15对染色体)或者G组(第21,22对染色体)的染色体上,特别容易出现在第14对或第21对染色体上。这类患者占唐氏综合征患者的5%~6%。移位型中一半左右是偶发性的,也就是父母双方都是正常染色体。另外一半是遗传性移位,即父母有一方携带有这样的染色体,这种类型在家族中常能找到相同病症的亲属。
无色体型(mosaicism):由第21对三体变异染色体结合体(占80%)和正常细胞结合体的体细胞分裂所产生的不分离造成。这类患者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较轻,占唐氏综合征患者比例的1%~3%。通常父母双方染色体正常,染色体的不分离在受精卵的细胞分裂过程中偶然发生,造成婴儿的部分细胞三体变异,部分细胞正常,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2.脆性X综合征
脆性X综合征(Fragile-X syndrome)也是因染色体异常导致的智力障碍。患者的X染色体末端有一脆性位点,脆性X综合征基本上按连锁遗传的方式遗传。脆性X染色体的发病率在男性人群中大约为1200到2500分之一,约占男性智力障碍患者的4%~8%,在女性人群中大约为1/5000到1/1650。脆性X染色体通常是源于母方的携带者。
(1)来源
1940年,遗传学家发现在智力障碍人群中,男性总是多于女性,因此,人们开始怀疑这种智力障碍可能与X染色体有关。1969年前后,研究者发现了一个典型的智力障碍患者家系,在这个家庭里的两个男孩都是智力障碍,通过染色体分析发现他们的细胞内唯一的X染色体有别于正常男性的X染色体,表现在X染色体的长臂末端有一脆性位点,容易发生断裂。由此将该病症命名为脆性X综合征。
(2)特征
携带脆性X染色体的男性通常在幼年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出现明显可辨的特征,他们一般为长条面型,双耳明显超大,前额和下颌突出,嘴大唇厚。到了青春期后,男性的脆性X综合征患者往往出现巨睾症。许多患者伴有高血压,9%~45%的脆性X综合征的患者有癫痫病史。
脆性X综合征的患者绝大多数为智力障碍,据统计,80%以上的男性患者为中度至极重度智力障碍,少部分患者为轻度智力障碍;女性患者大部分智力正常,30%左右的患者为轻度和中度智力障碍,个别为重度和极重度智力障碍。
3.其他染色体异常
(1)特纳综合征
特纳综合征(Turner's syndrome)为女性缺少一条染色体所致,故又称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1938年,特纳(H.H.Turner)发现一名成年女性具有颈蹼、肘外翻、性发育幼稚等三方面特征。1959年福特(C.E.Ford)证实,一例14岁女孩,除具备特纳综合征的表现以外,缺少了一条X染色体。特纳综合征的发病率在女性中约为1/3500,主要是由于卵细胞减数分裂第一次染色体不分离造成缺少X的卵细胞所致。特纳综合征患者一般表现为身材矮小,青春期后常表现原发性无月经或很少,第二性征表现不明显,骨骼异常(肘外翻等)。部分特纳综合征患者表现为智力障碍。
(2)13三体综合征
1960年,帕套(K.Patau)首次描述13三体综合征(Trisomy 13 syndrome),故也称帕套综合征,发病率为1/2000,女性多于男性。患者表现为小头、前额凸出、小眼、虹膜缺损、角膜浑浊、嗅觉缺失、耳位低、唇腭裂、多指(趾)畸形、手指弯曲、足跟后凸、听力缺陷、肌张力过高等。患者大多表现为严重智力障碍。
(3)18三体综合征
1960年,爱德华(J.H.Edward)等首次描述18三体综合征(Trisomy 18 syndrome),故也称爱德华综合征,发病率为1/4000,女性多见。患儿表现为生长迟缓、上睑下垂、眼睑畸形、耳位低、小嘴、小下颏、皮肤斑点、食指超过中指并握紧拳头、并指(趾)畸形、足趾大而短、肌张力增高,偶有癫痫发作。患者大多表现为严重智力障碍。
(4)猫叫综合征
1963年,勒琼(J.Lej eune)首次命名该病,猫叫综合征(Cri du chat syndrome)是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所致。患儿出生后数周至数月出现像小猫叫声的哭声,眼间距大、内眦赘皮折叠、短头畸形、满月脸、小颌、肌张力减退和斜视等。患者大多表现为严重智力障碍。
(5)克莱里菲尔特综合征
1942年,克莱里菲尔特(H.Klinefelter)等首次描述该病,故称为克莱里菲尔特综合征(Klinefelter's syndrome),患者的染色体表型为XXY,仅见于男性。患者身材高大,表现类似无睾丸者的外表,肩宽、头发及体毛稀疏、音调高、乳房女性化和小睾丸,肌张力减低,通常伴有智力障碍,但程度较轻。
(6)威廉姆斯综合征
1961年,威廉姆斯(J.C.P.Williams)首次描述该病,故称为威廉姆斯综合征(Williams syndrome),患者7号染色体编码弹性蛋白基因区域存在微小缺失,新生儿发病率为1/20000。患者发育迟缓,外貌独特,如宽嘴、杏仁眼、鼻孔上翻、耳朵小而尖,称为“小妖精样”外貌。威廉姆斯综合征患者智力障碍程度较轻,通常表现为音乐能力早熟。
(7)普瑞德-威利综合征
1956年,普瑞德(A.Prader)以及威利(H.Willi)等人首次描述该病,故称为普瑞德-威利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简称PWS),或普瑞德-威利症候群,俗称“小胖威利”。患者15号染色体q11—q13缺失,新生儿发病率为1/20000,70%的病例是父系X染色体非遗传性缺失所致。普瑞德-威利综合征患者通常表现为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身材矮小、面容变形、生殖器明显发育障碍。患者一年后出现明显智力障碍。
(8)安格尔曼综合征
1965年,安格尔曼(H.Angelman)首次描述该病,故称为安格尔曼综合征(Angelman syndrome,简称AS),患者15号染色体q11—q13缺失,该病由母系单基因遗传缺陷所致。患者表现为小头畸形及早期出现癫痫发作等,抗癫痫药治疗不敏感,出现少见的牵线木偶样姿态和运动障碍,常想大笑或微笑样,因此,过去也被称为“快乐木偶综合征”。患者大多表现为严重智力障碍。
因染色体异常而引起智力障碍的还有4短臂缺失综合征(Wolf's syndrome)等染色体异常疾病,虽然发病率很低,但都会导致智力障碍。近年发现,一些细微染色体异常也可引起智力障碍,从而使染色体异常在智力障碍的致病因素中的地位更加引人注目。
(二)先天代谢性疾病
人体的各种正常的物质代谢过程是分阶段进行的,每一阶段都由特定的酶催化,受酶的功能所控制。当参与代谢的任何一个阶段的酶的活性有缺陷,代谢受阻,即对全身多种器官和系统产生有害的影响,特别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比较严重,对脑的发育和生理功能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先天代谢性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见的有苯丙酮尿症,粘多糖IH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糖源沉积病Ⅰ、Ⅱ、Ⅲ型,半乳糖病等。
1.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简称PKU)是一种遗传性代谢异常疾病,患者由于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得苯丙氨酸羟化过程受阻,苯丙氨酸和它的代谢产物在血液中积聚,损伤神经系统,形成智力障碍。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16500。
(1)来源
1934年,挪威的福林(A.Folling)在家族性智力障碍病患的尿液中发现有特殊陈腐味道,后来知道该物质是苯丙酮酸(phenylpyruvic acid),1937年该病症被正式命名为苯丙酮尿症。苯丙酮尿症是一种隐性遗传疾病,典型的PKU由于肝脏中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来自食物中的苯胺酸不能形成酪氨酸,而经转氨酶的作用转变为苯丙酮酸。大量苯丙氨酸及苯丙酮酸聚积在血和脑脊液中并随尿排出。目前已知有五种不同酵素的缺乏会造成此种代谢障碍,包括苯丙氨酸羟化酵素(PAH)、鸟嘌呤核苷三磷酸环化水解酵素(GTPCHI)、丙二酮四氢喋呤合成酵素(PTPS)、双氢喋啶还原酵素(DHPR)以及喋呤甲醇胺脱水酵素(PCD)。
(2)特征
PKU患儿出生时正常,或仅有皮肤湿疹、易呕吐、睡眠不好、容易哭闹等,通常在3~6个月时出现症状,1岁时症状明显。在外貌表现上,患儿在出生数月后因黑色素合成不足,头发逐渐由黑色变为黄色或棕色,皮肤白嫩,虹膜颜色变浅。PKU患者尿和汗液有鼠尿臭味,部分患者伴有行为异常、多动甚或有肌痉挛或癫痫小发作,少数呈现肌张力增高和腱反射亢进。患者智商通常在50以下,表现出明显的智力障碍。
(3)PKU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少数可以治疗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目前,可以通过新生儿筛查方法,及早发现患儿。如果在发育早期通过干预,限制苯丙氨酸饮食,患儿可能有正常的智力发展。对于典型的PKU患者,通常给予低苯丙氨酸的饮食控制,使血液中苯丙氨酸的含量维持在4~8 mg/dL,但亦需考虑蛋白质、热量等营养的均衡,以维持患者的正常生长。一般认为,饮食控制愈久愈好,至少要维持到6岁。根据国外文献报告,患儿在出生后1个月内治疗,其平均智商为95,1至2个月大才治疗的患者,平均智商为85;而晚期接受治疗或未治疗者,其平均智商为45~53。因此,应力求早期诊断与治疗,以避免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损伤。
2.粘多糖IH型
粘多糖(氨基多糖)是体内结缔组织基质的主要成分,广泛存在于骨、软骨、血管、皮肤、心瓣膜、角膜、肝脾等组织器官内。先天性缺乏各类粘多糖降解所需的水解酶,可导致组织中大量酸性粘多糖分子沉积和尿中粘多糖排泄增多,称为粘多糖病(Mucopolysaccharidosis,简称MPS)。这类患者出生后发育正常,1岁前逐渐出现体征。1岁后发育迟缓,骨骼畸形渐明显;头大,前额突出,颅骨呈舟状畸形;颈短,下胸部和上腰部脊柱后突;鼻梁扁平宽,嘴唇大而外翻,舌大张口,牙齿稀疏而小,牙龈肥厚;面容粗糙,表情淡漠,智力障碍。
3.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又称先天性克汀病或呆小病,是由于患儿甲状腺先天性缺陷或因母孕期饮食中缺碘所致,是儿童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甲状腺的主要功能是合成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加速细胞内氧化过程,促进新陈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酶活性;增进糖的吸收和利用;加速脂肪分解氧化;促进钙、磷在骨质中的合成代谢;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因此,当甲状腺功能不足时,可引起代谢障碍、生理功能低下、生长发育迟缓、智力障碍等。
(三)其他遗传因素
多基因遗传引起的先天性颅脑畸形也会导致智力障碍,如先天性脑积水和小头畸形。
1.先天性脑积水
先天性脑积水是由于脑脊髓液循环与分泌吸收障碍,过多的脑脊液积于脑室内,脑室内压增高,大脑组织受压。脑积水患者脑组织受损程度因脑组织受到压制而伤害的程度而定。先天性脑积水患儿多在出生后数周头颅开始增大,也有出生时头颅即增大者。脑积水患者前额突出,两眼间距大。先天性脑积水患者大多伴有智力障碍。
2.小头畸形
头围较正常小儿低于2个标准差以上时,称为小头畸形(microcephaly)。引起小头畸形的原因很多,母妊娠早期各种有害因素(感染、营养不良、中毒、放射线)均有可能导致胎儿脑部组织发育不全。代谢异常、染色体畸变(如21三体、18三体、13三体或其他异常)也常合并小头畸形,还有一些家族遗传性小头畸形。出生时或出生后各种原因(缺氧、感染、外伤)也可引起脑损伤和脑萎缩,头围变小,称之为继发性小头畸形。一般而言,头越小,受损程度越重。小头畸形患者大多伴有智力障碍,据统计,仅有7.5%头围低于正常2~3个标准差的患者智力正常。
此外,常染色体伴显性遗传,如萎缩性肌强直、结节性硬化等,也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二、先天获得性异常
先天获得性异常是指胎儿非遗传性所获得的异常,如胎儿期感染、胎儿接触放射线造成损伤等。
(一)胎儿期感染
当孕妇受到环境中病原微生物侵袭而患感染性疾病时,影响严重的可导致胎儿的智力障碍。一般而言,病毒侵害导致智力障碍的敏感期与胎龄大小有关,有随胎龄增大而逐渐递减的趋势。与胎儿智力障碍有关的病原体主要有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二型)、弓形体及梅毒螺旋体等。
1.风疹病毒
风疹是一种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病,孕妇接触风疹病毒后可能发病或隐性感染。风疹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使胎儿感染而发生“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孕妇在妊娠期尤其是头三个月患风疹对胎儿的损害最为严重,可能引起胎儿智力障碍,此外,还可能会导致视、听、心血管等方面的障碍。目前最好的预防办法是接种风疹疫苗,以避免风疹对胎儿带来损害。
2.巨细胞病毒
巨细胞病毒(CMV)可穿过胎盘感染胎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类似一般感冒症状,有发热、头痛、咽痛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胎儿的损害较风疹更为严重,如果不出现流产、早产和死胎,存活儿也往往会在出生后不久因黄疸、溶血性贫血等夭折,幸存者常出现永久性的智力障碍。同时还可能伴有小头畸形、脑积水、癫痫、发育迟缓、痉挛性截瘫以及失明等多种问题。
3.单纯疱疹病毒
在人群中单纯疱疹病毒传播的机会很多,此类病毒广泛寄生于人体,体表微伤和密切接触为传播的主要途径。单纯疱疹病毒分为两型:I型多引起腰以上皮肤疱疹、口腔疱疹及角膜结膜炎;H型多引起腰以下皮肤疱疹及外生殖器疱疹。当孕妇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如果产道有感染那么在分娩过程中也能传给新生儿。感染该病毒的新生儿死亡率很高,存活者患神经系统后遗症比率较高。孕妇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并非一定会传给胎儿,应及时做羊水检查,如羊水分离为阳性者则应中止妊娠。
4.梅毒螺旋体感染
妊娠母体被梅毒螺旋体感染后,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使胎儿感染先天性梅毒。这种感染发生在妊娠4个月胎盘形成之后。多数情况下出现流产、死胎及早产。幸存者往往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出现智力障碍、脑积水、半身不遂等症状。
另外,弓形体病毒也会引起胎儿多种脑部疾病,进而导致智力障碍。
(二)药物毒性损伤
有些孕妇患了流感、高血压等,大量服用四环素、降压灵等药物,这些药物会透过胎盘影响胎儿。此外,孕妇若服用一些激素类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安眠类药物(如利服宁、安定)、抗癌药以及农药等也会影响胎儿智力的正常发育。
(三)放射线和化学毒物的损害
放射线包括X线、α、β、γ射线以及电子、中子等粒子的放射线。无论是X线或其他放射线,均可能使胚胎发育停止继而发生畸形,如果在胎儿期接受了放射线,会使胎儿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胚胎或胎儿受放射线影响的程度取决于三个因素:放射线种类和剂量;受照射时的发育阶段;胚胎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在胎儿发育的敏感期,孕妇若用大剂量的X线检查就会增加胎儿小头畸形、脊柱裂和唐氏综合征的危险。
孕妇接触了某些放射性物质和有毒的化学物质,如苯、甲醇等,也可能损害胎儿的发育。根据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20年的跟踪观察,核辐射的远期影响为智力障碍、身材矮小、小头畸形和白血病。胎儿受辐射影响的程度与辐射剂量及妊娠时间有关,辐射剂量越大,智力障碍的发生率越高。
(四)吸烟与饮酒
1.孕妇吸烟
孕妇吸烟对胎儿生长有很大的危险。烟草中含有12000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氨、一氧化碳、焦油等。孕妇吸烟能引起流产、早产,这是由于烟毒影响了内分泌和胎盘并发症所致。研究表明,孕妇在吸烟过程中,能把烟草产生的一氧化碳吸收到血液里,同时也使胎儿血液里的一氧化碳增多,血氧含量减少,损害胎儿的智力发育。有关的研究报道,孕妇吸烟会导致胎儿体重低、身材矮小、阅读能力差,婴儿出生时死亡率较正常人高28%。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被动吸烟对孕妇的不利影响不亚于孕妇本人吸烟,这是由于很多有害物质在侧流烟气中的浓度高于主流烟气之故。
2.孕妇饮酒
任何微量的酒精,都可以毫无阻挡地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胎儿造成直接损害,同时,酒精还会影响胎盘和子宫的血流量,抑制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造成智力障碍。研究发现,孕期大量饮酒,围产期婴儿死亡率增加1~10倍,低体重儿、早产和足月小样儿分别增加8.3到12倍。这些孩子出生后有58%智商低于85,有19%智商低于70。研究者认为,“胎儿酒精综合征”(Fetal Alcohol Syndrome,简称FAS)便是孕妇饮酒所造成的永久性的出生缺陷。该病症有三个基本症状:其一是有轻-中度智力障碍,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其二是出生时就表现出身体发育方面的障碍;其三是特殊的面容,患者的面容与唐氏综合征有相似之处,前额突起,眼裂小,斜视,鼻底部深,鼻梁短,鼻孔朝天,上口唇向里收缩,扇风耳,还有心脏及四肢的畸形等。酒精的危害与饮酒的时间和酒量有关,一般来说,越是在妊娠早期,越是饮酒量多,其危害程度也就越大。整个孕期都贯穿了胎儿大脑的发育过程,胎儿生长的高峰是在妊娠的6个月以后,这时如继续饮酒,将会给胎儿带来更严重的损害。
三、其他因素
孕妇内分泌失调、妊娠剧吐、营养不良以及长期情绪不佳、先兆流产等都可能给胎儿带来伤害。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其营养完全依赖于母体供给,在生长过程中不仅需要适当的热量,还需要许多营养物质,在胎内营养不良的婴儿中约有30%会有智力障碍。还有研究认为,父母高龄(男55岁以上,女40岁以上)也可能导致胎儿发育不良和引起智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