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甲 开辟之前

《天问》开始的一段是问“天”,首四问说: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楚辞》卷三)


“上下”,朱熹说,“天地也”。又说,“冥昭,昼夜也”。(《楚辞集注》)“冯翼”,高诱说,“无形之貌”。(《淮南·天文训》注)“像”即“象”,“象”之义为“意想”。《韩非子·解老》说,“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意想”正对“无形”言之。这四问是问天地开辟之前的景象。根据问意,其所问的对象当是这样,说:混元之初,天地未形,昼夜不分,一片瞢暗冥默,无形无状,只可意想而已。这种浑沌未辟的景象,较《天问》晚出的《淮南》中曾有所记《淮南》虽为汉初刘安与宾客方术之士所著,然其书援采古说甚多,此其一也。


天墬(墬,籀文“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高诱注,“冯翼洞灟,无形之貌。”)(《天文训》)

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闵,濛鸿洞刘文典云:“《御览·天部一》引作‘幽幽冥冥,茫茫昧昧,幕幕闵闵’;三百六十引与今本合。盖许、高本各异。”,莫知其门。(高注,“皆无形之象”,故曰“莫知其门也”。)(《精神训》)

天地未剖,阴阳未判(《说文·部》说,“阴,暗也”。又说,“阳,高明也”,段注,“暗之反也”。《礼记·祭义》“阴阳长短”,疏云,“阴谓夜也,阳谓昼也”。据此则“阴阳”当即《天问》的“冥昭”,均指“昼夜”而言,故云“未判”),四时未分,万物未生,汪然平静,寂然清澄,莫见其形。(《俶真训》)


皆说开辟之前为一种浑濛瞢暗的景象,和《天问》所问的对象正吻合。

《天问》所问,《淮南》所记,必非当日新起的故事,而实为一古老的传闻。这可在《老子》书中得到证明《老子》书为老聃的语录,它和《论语》一样,初赖口传,后有记录。故书中所载言语,大部分可视为老聃所说的。。《老子》中记:


有物混成(“混成”之意与“浑沌”同),先天地生,寂兮寥兮(《庄子·天下篇》,“芴寞无形”)……吾不知其名。


这“先天地生”的“芴寞无形”之“物”所谓“混成”,显然即指《天问》所问,《淮南》所记的浑沌景象而说。而老聃之所谓“道”,便是案因这浑沌景象而立的“名”;故他说,“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又云:“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又云:“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皆就浑沌之意言之也。,由此而可推知这个传说,在老聃以前已早存在,并不是一个晚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