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丝
花的雄蕊比雌蕊耐看,尤其是那美丽多方的花丝。
动物中,一般说来总是雄性长得漂亮,如孔雀,开起屏来,不但美丽而且威风。雉鸡、白冠长尾雉、狮子、麋鹿、羚羊,均是雄性出风头,或五彩缤纷,或英姿飒爽;植物中也一样,有花植物两性花中的雄蕊要比雌蕊耐看得多,变化多端、气象万千。人类却是个例外,通常姑娘们不仅体态优美,也喜欢打扮得妖娆多姿。
羽状复叶图
盛开的红头朱樱花。头状花序球形,周边的先开放。雄蕊多数,基部为白色,花丝细长,约几百根。花丝顶端是花药。
完整的花一般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等部分组成,其中雄蕊则由细长的花丝(filament)和顶端着生的花药组成,它是被子植物的雄性生殖器官。
细长的花丝的功能是支撑花药,使花药能够在空间伸展,便于传粉。花丝外围由一层角质化的表皮细胞包围,中间是维管束。花药是植物学上重要的研究对象,关注的人也较多,但花丝通常不被注意。我们是普通民众,无需从植物学的专业角度去看花,从审美的角度欣赏一下花丝的形态是没问题的。这里分三组介绍五种我认为很美的花丝。第一组是两种豆科植物;第二组是两种桃金娘科植物;最后一组是一种金丝桃科植物。
第一种植物是红头朱樱花(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也叫红绒球,朱樱花属,豆科含羞草亚科。之所以第一个介绍它,是因为我本人为了查到它的名字曾经费了不少周折。
第一次见到这种有着红色放射状绒球形花朵的植物,是在云南西双版纳。旅行团中午在路边一家小店用餐,我先吃完,就带着相机在周围转,突然在田梗上发现了这种植物。样子像豆科的,问过许多人,都不知名字。第二次是在北京市植物园的热带温室,只见到一株,长势也不好,本想找到标签看一下名字,竟然没有。此温室有最现代化的硬件和极低极的软件,植物标签残缺不全,甚至张冠李戴,拉丁文掉字母及汉字错别字等也可见到。对于没有标签的植物,若向工作人员打听,一般会听到非常自然也比较礼貌的回答:“我也不知道。”第三次见到,是2003年到广西南宁开会期间。查数码相机图像文件的记录,10月29下午3点10分左右我们一行七八人到了城南的青秀山风景区,我由车窗望见此植物,就招呼面包车司机停了车,大家一起看路边的这种红花植物。天有点阴,但刘兵、田松和我还是一个劲地拍。大家知道我喜欢植物,比别人多认识几种,便不停地问它叫什么,我只能说大概是豆科的,具体名字不知道。11月4日,上飞机前我独自一人挤出点时间,跑到了南宁市的金花茶公园,此前曾偷着用半天时间参观了南宁市有名的药用植物园。由于季节不对,茶花没见到,倒是又碰到了这种红花植物,还是不知道名字。
尚未开放的红头朱樱花。头状花序,球形。从此图上能够看到小叶对生,小叶上有两条主叶脉。2003年摄于南宁。
回到北京后,有一天在海淀图书城闲转,翻起一本徐颂军、李娘辉主编的《识花认草》,方知此植物叫朱樱花,也叫红绒球。这本书也帮我确认了厚藤(见于北海市)和野茼蒿(见于浙江千岛湖)两种以前吃不准的植物。回家查多卷本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只在第二卷检索表中找到朱樱花属一行字,再没有其他信息。好在《新编拉汉英植物名称》一书有说明,它的确切名字叫“红头朱樱花”。
红头朱樱花原产地是南美洲,输入拉丁名在网上搜索,找到一张拍摄于玻利维亚的照片,英文名为Red Powderpuff,直译是“红粉扑儿”,名字、样子与上述所见、所查完全一致。现在热带、亚热带常栽培,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也有栽培。据说,它喜高温湿润环境,不耐寒。
红头朱樱花有两大特点,通过这两大特点也就容易辨认它。花30-40朵着生在一起,呈球形,煞是好看。花丝粉红而细长,雄蕊多数,数百枚聚生在一起,向外伸展。花被钟状,周边的先开,往往是外圈的花丝已经张开,中心部位的花冠还没有打开,花被4裂或5裂,像未开的凌霄花,只是没有棱角。第二个特点是,它的叶子极为特殊,二回偶数羽状复叶(无患子科栾树具有两回和一回半的奇数复叶;黄山栾为二回羽状复叶;豆科大豆则具有三出复叶;五加科鹅掌柴则具有掌状复叶),并且只有两个大羽片,呈Y字型,每一羽片上小叶对生,偶数,5-9对,顶端的一对有点像蟹钳。
同科同亚科不同属的另一种植物是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也叫绒花树、马樱花、蓉花树,常见得很。不过在我老家吉林却是从来没有见过(辽宁、华北都有)。我第一次见到它是在北京大学31楼西侧。现在我所住的育新花园小区,也植了几株。中科院香山植物园有许多株。合欢具有头状花序,多数,生于新枝的顶端。粉红色花丝细长,基部白色。二回偶数羽状复叶。合欢的花昼开夜合(同科的含羞草、跳舞草等也有此特点),名字可能就由此而来。合欢古时候也叫“合昏”、“夜合花”:“叶至暮即合,故云合昏也。”《证类本草》中说合欢“令人欢乐无忧,久服轻身明目,得所欲”,大概是后人附会的,未见什么根据。查《本草纲目》,也未见收录。
我要介绍的第二组具有美丽花丝的植物是,桃金娘科的蒲桃和红千层。
蒲桃(Syzygium jambos),也称屈头鸡、香果,是热带和亚热带植物,我在北京市植物园温室和中科院温室见过,后来在深圳仙湖见过。乔木,叶对生,革质。聚伞花序顶生,花的颜色比较特殊:绿白色。雄蕊多数,离生,呈放射状向外伸展。萼筒裂片4,宿存,与柿子相似。花柱与花丝等长,呈针状,当花丝脱落时,由白变棕色再变黑。蒲桃的果子,粉里透白,像小秤砣一般,但并不好看。据说可生食,但我从未吃过。
雨中合欢。豆科含羞草亚科。粉红色绒状花丝长达25-50mm,可见二回羽状复叶,羽片4-12对,小叶10-30对。花丝被雨水粘成一缕一缕的。摄于北京香山中国科学院植物园。
蒲桃,桃金娘科。雄蕊多数,露出花瓣之外,绿白色花丝十分美丽。
同为桃金娘科的红千层(Callistemon rigidus)也有漂亮的花丝,它有几个形象的名字:刷毛桢、毛刷花。它原产于澳大利亚,世界各地均有栽培。我曾在植物图谱上见过,实物则是在上海首届科学文化会议时偶然见到的。江晓原主持的会议2002年11月在交大召开,23日下午自由讨论,我便一个人急赶到了上海植物园。深秋季节,最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杉科的池杉和桃金娘科的红千层。远远望去,红千层一串串的红花,活像试管刷子,只是颜色不同。红千层具有穗状花序,生长于接近枝顶处。花序轴可以继续向前生长成有叶的正常枝。萼筒钟形,外被柔毛,裂片5,花瓣5。雄蕊多数,鲜红色,每束约40-50枚花丝,长约25mm。
最后,介绍一类野生的草本植物,在北方极普遍,但论观赏价值,一点不逊色,人们却很少注意它。
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金丝桃,常见的有短柱金丝桃、长柱金丝桃和乌腺金丝桃,都是金丝桃科(或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长柱金丝桃(Hypericum ascyron),在东北也叫红牛心、鸣心茶、金丝桃、红心莲、黄海棠,在北京其名称有红旱莲、金丝蝴蝶、黄海棠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上还列有另一个名字:湖南连翘。长柱金丝桃全草可入药,袪风湿、止咳止血,民间代茶用。
桃金娘科红千层状如试管刷的红花。穗状花序,花序轴向前生长成有叶的正常枝。花丝长约25mm。2002年11月23日摄于上海植物园。
长柱金丝桃,野生草本,金丝桃科或藤黄科。左侧为圆锥形蒴果。摄于吉林通化二道江。
长柱金丝桃茎四棱,单叶对生,无柄。聚伞花序顶生,花瓣5,金黄色,顶端俯视花瓣呈旋转状,像小风车的叶片。雄蕊多数,基部合生成5束。花丝细长,基部金黄色,中上部暗红色、棕色。花柱与花丝等长并且颜色变化也一致,花柱基部合生,上部5裂;花柱上面的柱头颜色较浅,呈乳白色。蒴果圆锥形,成熟后5裂。
其实,我本人更喜欢家乡野生的长柱金丝桃。作为野草,在山坡上、马路旁它随处可见,倒是没见有专门种植的。去年夏天回东北,我与父亲差不多每天都上山(从小养成的习惯,在这一过程中父亲教我了许多博物学知识),每天都能碰见金丝桃,而每次我都忍不住看一眼或者为它拍一张照片,它的美是显然的、不可忽略的。
思茅普洱磨黑的梯田。2005年9月29日摄,当时冒小雨由思茅翠云区奔北部的景东,途经此地被美景吸引。
[1] 2006年10月25日我有机会到东湖边的武汉大学珞伽山转了数小时,发现建筑不如北大,但树木强于北大。其中的枫香树、橡树、樟树很高大、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