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和美学的根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正确认识“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的关系

前面已阐明了党中央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的含义,下面就对比“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各流派的共同特征,说明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两者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不同。

从表层看,“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在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上都主张认识自然界、社会和人类自己时应确立人的主体地位,都反对宗教神学和封建主义的“神本”、“君本”思想,这是两者的共同点。但是从深层看,两者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是根本对立的,这不能不影响到它们各自对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立场和观点。

西方人本主义各派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在本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虽然其中有的流派也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即所谓“自然的先在性”),但是由于它们片面地夸大“人”的主体性,使“人”成为脱离了物质世界(自然界、社会)的绝对物,无条件地宣扬人是第一位的,是宇宙的中心,甚至颠倒过来认为现实的自然界和社会都是“人”所创造的,都是以“人”的存在和意志为转移的,所谓“不依赖于人而独立存在的客观世界等于虚无、没有意义”等等,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再说,人本主义思想家们所讲的“人”,都是指脱离具体历史时代和现实社会实践、社会关系的抽象的“个人”。人性和人的本质就是这样的“人”生来就有的、始终不变的,即马克思所说的“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至于什么是人性和人的本质,各流派具体的说法虽然各种各样,如自我保存、爱、情感、自私、利己、自我意识、理性、意志、自由、追求幸福、享乐,甚至某种非理性的心理本能等等,但其共同点都是把人的本质归结为某种观念的、精神的东西。“人本主义”的全部理论,就是以这种主观设定的、抽象不变的、带有普遍形式的“人”、“人性”和“人的本质”作为出发点和基本前提的。正因为如此,西方古典的和现代的人本主义者,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和批判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违背人道的现象,但是由于它们不了解、不承认、不掌握社会及人自身运动、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不可能深刻揭示各种反人道现象存在的社会历史根源,只能用抽象的“人性”来解释历史,把历史的变迁和现实社会的矛盾都归结为人性的异化和复归,把所谓人类的“善良天性”或“理性”看做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人本主义者们的理想就是使“人性”得到充分实现,建立所谓适合人类天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间乐园。

与“人本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根本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主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因此,现在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根本不是要否定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物质观(即“物质本体论”)。恰恰相反,对人在社会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确认,是以无条件地承认客观物质世界的优先地位为前提的。比如,我们讲人是主体,发挥人的主体性,决不是说人可以不顾客观条件的制约,可以违背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单凭人的主观愿望和目的而任意作为,而是认为人的一切思想和行动首先必须立足现实,从实际出发,严格遵循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运动的客观规律。在这个前提下,正确而充分地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力,才能达到既有利于满足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和促进人的发展,又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社会的互相促进,使人类得以实现持久地生存和发展的目的。其次,我党今天讲“以人为本”,这个“人”,不是什么脱离社会历史的抽象的“个人”。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现实的人都是生活在社会历史之中的具体的人,人的本质是结成各种社会关系从事生产等社会实践,正是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的本质决定了人有一系列与动物根本不同的特性。马克思主义也不同意人本主义者所说的,是什么人性的异化和复归决定社会历史的变迁。恰恰相反,人是在不断地改变客观世界(自然和社会)进程中不断地改变人自身的,其中包括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具体的人和人性的矛盾、斗争、变化和发展。也就是说,社会和人是互为前提、互相依存、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我们党主张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认为人和人性都不是与生俱来、永恒不变的,必须也完全可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过程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最后,与“人本主义”把人归结为“个人”或抽象的“类”根本不同,马克思主义根据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认为现实的“人”总是个人、群体和类的集合,个人总是结成一定的群体,又总是分属于不同的阶级、阶层,而人民则是最大的人群共同体。因而讲“以人为本”,不仅要讲为“一切人”,“人人”,要求执政党和政府向社会全体成员负责,而且必须突出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占人口最大多数的人民群众的主导地位,必须把人民当家做主作为“以人为本”理念的核心。

2.两者的价值观不同。

“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价值观上都主张继承人类优秀文化传统中的人道精神,即珍惜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价值,满足人的需要,维护人的权利,实现人的理想,并以此作为指导和检验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标准。从表层看,这也是两者的共同点。但从深层看,“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不是简单地继承人道精神这份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的。“人本主义”是从唯心史观和抽象的人性论出发来理解和解释人道精神的,而马克思主义则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把传统文化中的人道精神从资本主义思想体系中剥离出来,并把它与共产主义理想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因而事实上存在着两种人道主义,即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与无产阶级人道主义(在我国曾被称为“革命人道主义”)、资本主义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世界上各种人道主义组织和个人,虽然都主张发扬人道精神,彼此可以对话和合作,但由于各自所依据的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不同,其对人道精神的理解及所做人道救助工作的方式和效果,也是有区别的。

在价值观上,“人本主义”各派一般都坚持以个人为本位,在处理个人和社会、他人的关系问题上主张个人主义,尽管有时也讲在“利己”的同时要“利他”,也讲对社会的贡献,但都坚持以个人的需要和利益(或放大到他所属的小团体、阶层的需要和利益)为出发点、目的和中心,以“实现自我”为主要的价值追求。在处理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则大多主张“人类中心主义”。所以,“人本主义”价值观表面上似乎具有普遍性的形式——“一切为了人”、“为了一切人”,其实是狭隘的、自私的、片面的,没有超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思想范围。更不可能在实践上超越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制度的范围。以此作为指导思想、支配行动以及权衡得失的基本原则,虽然也可能暂时缓解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以及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但不可能长久,不可能阻止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的激化,爆发社会危机和对抗。

与此相反,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坚持以社会和人民为本位,在处理个人和社会、他人的关系上主张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即把人民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在努力实现、维护、保障、发展人民利益的前提下,正确协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一方面,每个人都应以社会和人民的利益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目的和最高标准,努力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另一方面,社会(主要是通过代表和执行人民意志的政府)应努力关心和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努力创造条件尽可能满足他们生存、发展、幸福等各种需要。通过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以及人们相互之间的各种关系,做到缓和或消解矛盾,实现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在人和自然关系上,则坚持以本国人民和全人类可持续发展这一整体的长远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严格遵循自然和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永久共存的目的。

可见,西方的“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虽然它们都继承了传统的人道精神,但前者是狭隘的、片面的,后者才是全面的、彻底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摆脱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束缚,超越剥削阶级统治的旧世界秩序的思想范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而奋斗的唯一正确的价值观。

3.两者实现理想的道路、方法不同。

从表层看,似乎“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都把人的解放和自由发展作为理想目标,这也可以说是两者的共同点。然而在深层次上加以分析对比,就可以发现,由于彼此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价值观即理论基础不同,因而对于如何实现理想,即道路和方法的主张也是根本不同的。

人本主义者们,或者是把建立理想社会的希望寄托于“人性”的普遍改善,说服统治者发善心、施仁政或伟大人物、“救世主”的出现,从而使“理性”、“正义”得到胜利;或者干脆回避现实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群众的命运,一味宣扬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人生就是个人“自我设计”、“自我选择”,凭“个人的意志”去实现所谓个人的“绝对自由”。然而这种脱离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在实践上除了发泄对现存社会的不满,作一点批判,或陶醉于所谓“自我实现”而自欺欺人,把信奉者引入歧途之外,根本改变不了现存的任何东西。尤其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各个流派,在涉及世界的前途、人类的命运这样一些重大问题上,大多数是主张在维护现代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作一些改革或改良,反对甚至敌视劳动群众进行反对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革命斗争,因此,在实践上是软弱无力的,它们的理想只能是一些不切实际且无法实现的空想。

与此不同,马克思主义根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各种矛盾的总根源,指明了人类解放——消灭剥削、压迫、战争、腐败、堕落、贫富两极分化、生态危机等各种社会弊病,实现一切人的真正平等,使每个人都能获得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条件,都能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这一古今中外人民群众世代追求的伟大理想得以实现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这就是选择用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用社会主义制度替代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抓住历史机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就是它能使理想逐步转化为现实的最有力的证明。

由此可见,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完全是基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的一个新的科学概念,与“西方人本主义”的“人本”观念是有本质区别的。决不能因为都含有“人”和“本”这两个字,不顾它们的内涵,就简单地把“以人为本”等同于“人本主义”,甚至把马克思主义也归结为“人本主义”,把它说成是“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一个派别,即所谓“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

总之,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尽管曲折流传,派别多样,观点复杂,但有一点是清楚的,这就是它们都没有超越封建的或资本主义思想体系的范围,都有各自所处时代的、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尽管它们同现在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有一定的思想联系,但彼此属于不同的思想体系,理论上是必须分清是非,不能混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