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搞清人本主义这个概念的由来和实质
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后,有的人迫不及待地发表文章,宣传以人为本就是主张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人本主义,等等。有人则感到,“以人为本”有“人”和“本”两个字,似乎很难与“人本主义”分开。这样的说法、想法流传开来影响很广。我们认为这是对“以人为本”的错误解读。很多人是粗心大意,不求甚解。但有的文章是别有用心地搞文字游戏:抓住表面用词相似,抹杀含义区别,把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混淆一起,玩弄似是而非的诡辩。为了分清理论是非,有必要说明“人本主义”这个概念的由来和实质。
“人本主义”这个词是由国外传入的,是对anthropology和humanism这两个外语词的意译。
先说anthropology,源于希腊文antropos和logos,中文被译为“人类学”、“人学”。译为“人本学”主要是哲学界。国内流行的哲学辞典(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等),对“人本学”这个词条的解释,都是指以费尔巴哈和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哲学学说,有的也包括现代西方的哲学人类学。“anthropology”被译为“人本主义”,则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情,之前极少。在一些哲学辞书中,“人本学”和“人本主义”被说成是一个意思。如《现代西方哲学辞典》(求实出版社,1990年)就说:“哲学人本学的概念实际上等同于我们所说的现代西方哲学中所说的人本主义思潮。”不仅如此,而且进而引申说,“指的是哲学上以人为对象,以研究人的本质为中心的学说”。甚至扩大为“以人为对象的……包括各种出发点相异、内容迥然不同的关于人的观点、理论和学说”。“可以指古今中外存在的各种关于人的哲学思潮。”我认为,这样使用“人本主义”,其含义显然被泛化了,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人本学”,或者“人本主义”,本来只是一种“关于人的学说”,不等于所有“关于人的学说”都应归入“人本主义”。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人本主义”成为具有各种不同特点和倾向的流派拼凑在一起的、缺乏科学性的折中主义混合物。
再说humanism,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humanus。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最早使用了humanistas(人道精神)这个词。从14世纪初开始欧洲发生了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这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贯串整个运动的一条红线或者说本质特征,是继承和复兴古希腊罗马的人文传统,提倡以世俗的人为中心,建设和传播区别于神学学科的人文学科,尊重人的价值,发扬人道精神。到17—18世纪,西欧启蒙思想家和政治家继承文艺复兴的传统,把它提升为以平等、自由、民主、人权为核心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纲领,使之成为推动欧洲各国文化和社会变革的巨大精神力量。这期间以humanus为词根的一些与人性、人文、人道有关的词陆续产生和被使用。到1808年一位德国教育家把它们合成为德语humanismus,之后被译为英文humanism这个专用名词。中文译者把它译为“人道主义”或“人文主义”,基本上表达了这个词所反映的西方文化变迁的主流。译为“人文主义”可能是着眼于这个词的外延,即它所概括的对象的范围,指以(世俗的)人为研究对象的广义的人文学科。而译为“人道主义”则是着眼于它的内涵,即本质特征,指人道精神。这两个词是从不同视角反映了同一对象,当然两者是互相渗透的。
Humanism中文被译为“人本主义”也很晚,大致也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那么“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又是什么关系呢?
有人认为,既然“人道主义”、“人本主义”都来自外文humanism,那么“人道主义”就是“人本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谁要批判“人本主义”就是反对人道主义。这是典型的强词夺理,是不对的。
词是达意的。从西方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实际情况看,关于人的理论研究,除了anthropology之外,更多的是用Humanism。而在很多以Humanism为主题的论著中,往往包含人的哲学、人道精神和伦理原则、人文学术研究等多方面的内容,但对应的都是Humanism这个词,不像中国人把它的含义分成“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主义”几个词。因而对中国人自己在不同场合翻译或使用“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这两个词的关系,只能根据分析人们的著作,大致作这样的区分:“人本主义”侧重于表达世界观(即本体论)和社会历史观,主要回答什么是人、人性和人的本质,人在世界和社会中的位置,主张以人为本原、主体、中心来认识和处理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相互关系。而“人道主义”则侧重于表达价值观,主要回答做人(律己、待人)的基本原则,主张尊重人的价值,把实行平等、自由和基本人权作为指导和评价人们行为的规范和标准。因而,西方各种人本主义,往往就是它所主张的人道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而人道主义则是人本主义的实践原则。当然这种划分只有相对的意义,因为无论是自称或被称是“人本主义”或者“人道主义”的学说、理论、思潮,都不可避免地包含上述世界观、社会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内容,区别只是各种学说的重点和观点不完全一样。再说,概念的泛化不仅发生在“人本主义”上,也发生在“人道主义”上,而且“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主义”这几个概念也往往被混用。事实上,除了古典的费尔巴哈人本学之外,现代西方哲学和人文社会学说,在统称为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思潮中,有几十种不同的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流派。诸如:实用主义人本主义、存在主义人道主义、弗洛伊德人道主义、新托马斯主义人道主义、现象学人道主义、哲学人类学,等等。又如,在一些论文和著作中,经常可以看到“西方人本主义思潮”或“西方人道主义思潮”、“西方人文主义思潮”这些概念,联系上下文就会发现,其含义都差不多。可以说是名目繁多,五花八门。当然共同点还是有的:都以研究人为对象,都是以抽象的人和人性的某种假设为前提,构建一套关于人的哲学或社会学说,都宣扬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因而在世界观上几乎都是唯心史观,虽然它们在价值观上都这样或那样地继承了西方传统文化的人道精神和人的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