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和美学的根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实践具有本体性的意义

实践观是对实践的认识、反映。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科学的,即正确揭示了实践本质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起,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列宁、毛泽东等人继承和发展了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实践在世界中的位置。正确认识实践在世界中的位置,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把实践理解为“感性的人的活动”(《提纲》第一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4页。,或“人的感性的活动”(《提纲》第五条)同上书,第56页。,理解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同上书,第55页。。这表明,马克思所理解的“实践”,第一,是指“人的活动”,它区别于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第二,是人的“感性的活动”,是直接导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自我改变”的活动,因而是人的物质性的活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说:“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5页。又说:“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同上书,第87页。可见,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实践”,是人“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它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以上这些论述,都出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起点上,其精神继续贯穿于马克思后来的著作中。这说明,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指人所从事的改变世界的物质活动;我国哲学教科书中通行的将实践看作是人所特有的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的观点,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是有文本依据的。这种理解符合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符合自己的客观对象,即社会实践,而不是如一些人所贬斥的那样,是“教科书哲学”对马克思的曲解。

按照我们对实践的这种理解,准确把握实践在世界中所处的位置,需要讲两句话,一是,实践具有本体性的意义;二是,实践不是世界的本体。本节先谈第一个方面。

实践具有本体性的意义,就是说实践是世界物质运动的一部分,是其中一个具有巨大能动作用的特殊部分,把握世界本体不能无视实践,必须看到实践对于世界本体的重要意义。

自从人与社会诞生以来,社会实践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必然在哲学家们的头脑中以这样那样的形式反映出来,因而无论在中国哲学或西方哲学中,都出现了实践这个概念和各种实践观,但它们或者对实践作了狭隘的理解,或者将实践仅仅当作一种观念。唯心史观的局限性使它们不可能达到对实践的科学认识,也不能理解实践在世界中的位置。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中,实践在世界中没有位置。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内容,就是揭示和批判旧哲学的这一根本缺陷。一方面,他着重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4页。另一方面,他又指出,唯心主义虽然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是“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同上。。这就是说,对于实践这种“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旧唯物主义“不了解”,唯心主义也“不知道”。无论是旧的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哲学,在它们对世界的理解中,都没有实践的位置。

那么,马克思是如何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的呢?他是如何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的呢?我们可以从马克思写出《提纲》数月之后就动笔写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找到答案。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针对费尔巴哈指出,“他周围的感性世界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甚至连最简单的‘感性确定性’的对象也只是由于社会发展、由于工业和商业交往才提供给他的”同上书,第76页。,而且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深入地阐述了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阐述了基于物质生产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社会矛盾运动如何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构成了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的历史,从而向我们展现出实践改变世界的丰富的具体内容。实践改变世界,就表现在人与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之中。作为马克思第一个伟大发现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同时也就是对实践如何改变世界的阐明。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而物质的运动在其演变中产生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的形式,直至实践这样一种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形式。因此,实践在世界中的位置问题,与人类社会运动在世界中的位置实质上是同一个问题。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以来,人类的活动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周围世界的面貌。当我们说世界是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统一的物质世界时,我们也就是在说,物质世界的本体中包括了实践这种物质运动形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践具有本体性的意义。“不了解”或“不知道”实践在世界本体中的存在及其重要意义,就忘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