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管理技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仓储概述

我们常常能在各种书籍中看到“仓储”这个词。“仓”指仓库,是存放物品的建筑物和场地,可以为房屋建筑、大型容器、洞穴或者特定的场地等,具有存放和保护物品的功能;“储”指收存以备使用,具有收存、保管、交付使用的意思,当适用有形物品时也称为储存。把“仓”和“储”两个字合用,形成一个新的概念,即把储存保护物资和收存保管物资叫做“仓储”,于是“仓储”一词也就出现了。简而言之,仓储就是在特定的场所储存物品的行为。

1.1.1 仓储的内涵

1.仓储的含义

仓储是指通过仓库对物资进行储存保护和收存保管。仓储随着物资储存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是现代物流行业中形成的一个新兴的名词。

仓储是现代物流运输环境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同样也是商品流通的重要支柱。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中这样写道:“没有商品储备,就没有商品流通。正是有了这种储备,流通过程以及包含流通过程在内的再生产过程的不断进行,才得到保证。”在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条件下,为了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就得储存一定量的物资,以满足一定时间内社会生产和消费的需要。

商品的仓储是由商品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客观矛盾所决定的。商品在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过程中,由于商品生产和商品消费在时间、空间、品种和数量等方面的不同步,商品一般都要经过仓储阶段。仓储的重要意义也正是在这些不同步中体现出来的。

有人称仓储是速度等于零的运输,因为在物流体系中,仓储是一个静态环节。在物流过程中,没有仓储就不能解决生产集中性与消费分散性的矛盾,也不能解决消费常年性与生产季节性的矛盾。换言之,在物流中如无仓储,生产就会中断,流通也会因此停滞。由此可见仓储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传统意义上,仓储是充当长期库存原材料和成品的一种战略角色,而随着物流供应链理论的不断发展,仓储在缩短物流周转周期、降低存货、降低成本和改善客户服务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仓储的内涵得到了不断延伸,具有战略地位。仓储作为物流系统的一部分,以存储为主体兼有多种功能,包括提供存储状态、存储条件等信息。

2.仓储活动的产生

1) 仓储活动的起源

人类社会自从有剩余产品以来,就产生了储存。我国的仓储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原始社会末期,当某人或者某部落获得食物自给有余时,就把多余的产品储藏起来,同时也就产生了专门储存产品的场所和条件,于是“窑穴”出现了。在西安半坡村的仰韶遗址,已经发现了许多储存食物和用具的窑穴,它们多分布在居住区,和房屋交错在一起,这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仓库的雏形。

由于我国的经济长期受封建主义的束缚,我国的仓储业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旧中国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民族工业得不到正常发展,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规模较小,服务于商品交换的仓储业一直都处于一个低水平状态。

新中国成立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加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仓储得到了快速发展。

2) 我国仓储活动的发展过程

(1) 古代的仓储业。我国古代商业仓库是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扩大的。商业仓库的最初形式,应该是《中国通史》上记载的“邸店”,但这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仓储形式,它既具有商品寄存性质,又具有旅店性质。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和商品交换的不断扩大,专门储存商品的“塌房”从“邸店”中分离出来,才形成了带有企业性质的商业仓库。

(2) 近代的仓储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业活动范围的扩大,我国近代的商业仓库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近代我国把商业仓库叫做“堆栈”,即指堆存和保管物品的场地和设备。由于我国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堆栈业也是在东南沿海地区较为发达。例如,上海、广州、天津、福州、宁波、厦门等地区的堆栈业起源最早,也最发达。据统计,1929年上海码头仓库总计40家以上,库房总容量达到90多万吨,货场总容量达到70多万吨。

近代堆栈业的显著特点是建立起明确的业务种类、经营范围、责任业务、仓租、进出手续等。但由于整个社会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经济状态,民族工业不发达,堆栈业务往往都附属于旅馆业,随商品交易和交通运输业的盛衰而起落。

(3) 新中国成立后的仓储业。新中国成立以后,接管了旧中国留下来的仓库,并且将其进行了改造。政府采取了对口接管改造的政策,除“中央”、“农业”、“交通”、“中国”等银行所属仓库作为敌伪财产随同银行实行军管外,其余大都归商业部门接管改造;外商仓库,按经营的性质,分别由港务、外贸、商业等有关部门接管收买。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对私营仓库的改造得以逐步实现,人民政府通过工商联合会加强对私营仓库的领导,限制仓租标准,并相继在各地成立国营商业仓库公司(后改为仓储公司),帮助整顿仓库制度。

(4) 现代化的仓储业。我国在一个较长时期里,仓库一直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即仓库中大量的装卸、搬运、堆码、计量等作业都是人工完成的,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差,特别是一些危险品仓库,还极易发生中毒等事故,人工作业的劳动效率低下,库容利用率不高。我国在这方面下了大力气,来改变这种落后状况。一方面重视旧式仓库的改造工作,按照现代仓储作业的要求,来改建旧式仓库;另一方面,新建了一批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现代化仓库。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造自动化仓库,并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辅助仓库管理,使我国仓储业进入了仓储自动化的新阶段。

3.仓储的种类

1) 按仓储经营主体的不同划分

(1) 企业自营仓储。企业自营仓储,即包括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自营仓储。其具有规模小、数量众多、专用性强的特点,并且仓储专业化程度低,设施简单。企业自营仓储为自用仓储,一般不开展商业性仓储经营。

(2) 商业营业仓储。商业营业仓储,即仓储经营人以其拥有的仓储设施,向社会提供商业性仓储服务的仓储行为。仓储经营人与存货人通过订立仓储合同的方式建立仓储关系,并且依据合同约定提供服务和收取仓储费。商业营业仓储的目的是在仓储活动中获得经济回报,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

(3) 公共仓储。公共仓储,即公用事业的配套服务设施,为车站、码头提供仓储配套服务,保证车站、码头的货物作业顺利进行。

(4) 战略储备仓储。战略储备仓库,即国家根据国防安全、社会稳定的需要,对战略物资实行储备而产生的仓储。它由国家政府通过立法、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控制。战略储备物质主要有粮食、油料、能源、有色金属、淡水等。

2) 按仓储对象的不同划分

(1) 普通物品仓储。普通物品仓储,即为不需要特殊保管条件的物品仓储。一般的生产、生活用品,普通工具等,不需特殊的保管条件,采取无特殊装备的通用仓库或货场存放货物即可。

(2) 特殊物品仓储。特殊物品仓储,即在保管中有特殊要求和需要,满足特殊条件的物品仓储。如危险物品仓储、冷库仓储、粮食仓储等。特殊物品仓储一般为专用仓储,按照其物理、化学特性,并根据法规规定进行仓库建设和实施管理。

3) 按仓储功能的不同划分

(1) 储存仓储。即物品存放时间较长的仓储。储存仓储的物质较为单一,品种少,但储存量大,故一般设在郊区。由于物质存期长,储存仓储特别注重对物资的质量保管。

(2) 物流中心仓储。即以物流管理为目的的仓储,一般在交通较为便利、储存成本较低的经济地区的中心进行。物流中心仓储物品品种较少,大批量进库,一定批量分批出库,其吞吐能力强。

(3) 配送仓储。即商品在交付消费者之前所进行的短期仓储。配送仓储物品品种多,批量少,一定量进库,分批少量出库。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支持销售,注重对物品存量的控制。

(4) 运输转换仓储。即衔接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转换的仓储。其目的是保证不同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减少运输工具的装卸和停留时间,具有大进大出的特性,货物存期短,注重货物的周转作业效率和周转率。

4) 按仓储物处理方式的不同划分

(1) 保管式仓储。即以保管物原样保持不变的方式所进行的仓储,可分为仓储物独立保管仓储和混藏式仓储。保管物除了所发生的自然减量和自然损耗外,数量、质量、件数不发生变化。

(2) 加工式仓储。即保管人在仓储期间根据存货人的要求对保管物进行一定加工的仓储方式。保管物在保管期间,保管人根据委托人的要求进行加工,使仓储物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发生变化。

(3) 消费式仓储。即保管人在接受保管物时,同时接受保管物的所有权,在仓储期间保管人有权对仓储物行使所有权。消费式仓储适合于保管期较短、市场供应(价格)变化较大的商品的长期存放,具有一定的商品保值和增值功能。

1.1.2 仓储的功能

仓储的功能,从本质上讲是对物品的储藏与保管。但是,储藏和保管并不是仓储的全部功能,尤其是随着物流供应链理论的不断发展,仓储的内涵得到了不断延伸。因而除了储藏物品和保管物品这些基本功能外,仓储还在物质生产过程和流通中等其他方面发挥作用,具体的功能如下。

1.仓储是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和支撑条件,在产品价值创造中发挥着作用

现代社会生产的一个主要的特征就是生产趋于专业化和规模化,由于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产量不断增多,绝大多数产品都不能被即时消费,需要经过仓储中的分类、保管等基本作业进行储存,这样才能避免生产过程被堵塞,保证生产过程能够继续进行。同时,生产所使用的原料、材料等也需要有合理的储备,才能保证及时供应,满足生产的需要。仓储环节所获得的市场信息虽然比销售信息滞后,但更集中和准确,信息成本极低,且反应敏捷。现代企业生产特别重视仓储环节的信息反馈,将仓储量的变化作为决定生产的依据。同时在管理环节也特别重视仓储信息的收集和反应。

2.仓储是流通的重要支撑

商品生产和消费在时间、空间、数量和品种等各方面都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既不能在生产领域里解决,也不可能在消费领域里得到解决,而只能通过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商品仓储活动在流通领域里加以解决。商品仓储活动在推动生产发展,满足市场供应中具有重要意义。产品从生产到消费,需要经过分散、集中、分散的过程,为保证商品流通过程连续进行,就必须有仓储活动。商品在仓储中进行整合、分类、拆除包装、配送等处理和存放,通过这些作业,可以防止意外发生,如运输延误、零售商缺货等,保证商品顺利流通。对物料供应而言,这一特定职能非常重要,因为原材料供应的延迟会耽误整个生产流程。

3.仓储保持产品原有的使用价值

任何一种产品,当它生产出来至消费之前,由于其本身的性质、所处的条件,以及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因素,都可能使物资使用价值在数量上减少、质量上降低,如果不创造必要的条件,就不可避免地使物资造成损害。经过科学的仓储管理,对在库物资进行整理、加工、分装等,从而加强对物资的养护,保存好暂时处于停滞状态的物资的使用价值。

4.仓储为加速商品周转、加快流通起着保证作用

仓储过程中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考虑产品的颜色、运送线路和交付,并在最佳时间安排这些活动以避免交通阻塞。除了满足客户订货要求而形成的产品组合以外,使用原材料、半成品的企业通常将这些物资整合起来,从物料供应仓库整车运送到工厂,这样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而且还避免了在工厂里堆积大量物资。在直接转拨的经营中,不同供应商的产品以整车的数量运到后,越过仓库运到停好的卡车上,以便送到特定的客户手中,而不是被存储起来等待以后的分拣。运进的物料从运送卡车上(或短期存储后)挑选出来,按照具体的订单配备好并通过平台移到即将运达客户的卡车上,整个过程会在几小时内完成。多余的产品或部件将会被暂时存储起来,等待安排好的交付运输或等待产品组合的进货分拣装运。这样就做到了流向合理,从而加快了物资流转速度,同时注意物资的合理分配,合理供料,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使有限的物资能及时发挥最大的效用,加速商品周转,加快了流通。

5.仓储具有调节商品价格的作用

生产和消费之间也会产生价格差,集中生产的产品如果即时推向市场销售,必然造成市场短时期内产品供给远远大于需求,造成产品价格大幅降低,甚至无法消费而被废弃;相反,在非供应季节,产品的市场供应量少而价格高。仓储可在供过于求时吸纳商品,增加储存,供不应求时吐放商品,以便有效地调节供求关系,缓解矛盾。这样既可防止物价的大起大落,又可保证生产的稳定性,避免生产供应的恶性循环,从而稳定市场,有利于生产的持续进行。

6.仓储可以直接起到调节运输工具运载能力不平衡的作用

公司常常需要进行长距离零担货物的运输,其费用比整车运输要高得多。通过将零担货物运到附近的仓库或从仓库运出,仓储活动就能够使公司的少量运输变成批量运输,有效降低运输费用。对于进货的物流系统而言,仓库能将不同供应商的零担运输整合起来形成批量运输到工厂。对于出货的物流系统而言,仓库能接受来自不同工厂的运输整合方式,然后以零担数量运送到不同的市场。

1.1.3 仓储合理化标志

仓储合理化,即用最经济的仓储管理来实现最合理的仓储功能。因此,仓储管理中合理化的原则即为既要实现成本最低,又能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

1.数量标志

通过仓储管理中的物品数量,可以反映出整个仓储管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程度(应满足需求而且做到成本最低)。

2.质量标志

保证仓储的物品具有使用价值,应通过仓储质量控制和管理来保证仓储的质量。

3.结构标志

从所存储物品的品种、规格、花色等的比例关系可以对仓储进行合理性判断。

4.时间标志

指在保证仓储功能实现的前提下,寻求一个合理的存储时间。资金的周转率越高,其运作成本就越低。

5.费用标志

从维护费、保管费、损失费、仓租费等费用支出来对仓储进行合理性判断。

6.分布标志

通过不同地区的仓储数量的比例关系,来判断各地的需求程度和对整个物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