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现象日益凸显,伴随着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西方生产方式、管理模式迅猛拓展,这一浪潮冲击着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加剧了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但是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从高等教育发展来看,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宣告着我国高校走出象牙塔时代,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大众化不仅仅指学生数量上的改变,更是办学宗旨、教育目的、办学机制、招生就业制度、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改革。后勤社会化的推进,影响着学生的教育、管理、生活方式;学分制的逐步推行,使得学生群体的组织形式发生很大变化,班集体呈现半流动状态,而学生生活园区则相对固定,这些都增加了高校学生工作的复杂程度。

教育的核心目标与最终目标是培养人,是促进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教育对个体而言具有决定人生的重要作用,进而影响国家发展,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把他们培养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导航者、学习成才的指导者、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学生权益的维护者,在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维护高校稳定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高校辅导员制度设立五十多年来,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维护教学秩序、促进大学生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理论研究、实践经验也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充实。但是,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辅导员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方式的变化,使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着全新的课题与任务,工作内容从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学生日常管理等传统性工作,拓展出了心理咨询、职业指导等新职责。这些对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将不断推动着高校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