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拓展指南】

1.凌宇:《二三十年代乡土小说中的乡土意识》, 《文学评论》2000年第4期。

简介:本文提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乡土小说中的“乡土”表现出三种形态:过去的美的故乡,现实的黑暗故乡,想象中的未来故乡。在由此三种不同形态的“乡土”所引发的“乡愁”中,潜存着乡土作家们“得乐园——失乐园——重返乐园”的思想逻辑,同时也形成“乡土小说”在表现上的区别。

2.许子东:《郁达夫新论》,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简介:全书17万字,内收郁达夫创作风格论、郁达夫小说创作、关于“颓废”倾向与“色情”描写、社会政治观与艺术创作、郁达夫与鲁迅、郁达夫与日本等专题论文。作者认为郁达夫小说的风格表现为强烈的主观色彩、感伤的抒情倾向、清新绮丽而自然的文笔。据此肯定郁达夫小说风格中浪漫主义是一种占主导性的创作精神,而现实主义主要只是一种创作手法(而非创作方法)。他指出,郁达夫的浪漫主义风格有两个特点,一是抒情主人公的现实化,二是感伤的美学特征;他的风格深受近代欧洲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其中某些近乎“消极浪漫主义”的美学特征,不能掩盖其“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他的后期创作中现实主义因素有所增加,但浪漫主义始终是风格的基本倾向。

3.陈国恩:《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简介:全书30万字。作者认为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争取个性解放、情感自由的社会思潮在文学领域中的反映。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萌芽于20世纪初,至五四时期蔚为大观,代表者除了郭沫若的诗歌,主要就是郁达夫的小说。社会革命兴起,压缩了浪漫主义的生存空间,迫使它进入了调整期,从革命的浪漫谛克到丁玲、萧红,浪漫主义思潮的探索归入了现实主义的大潮,但沈从文、废名和30年代的郁达夫发展了一种田园牧歌型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思潮此后经历了政治化的曲折道路,到新时期初又呈现回归之势,80年代中期以后则整体性地消失在现代主义潮流中。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虽没有西方浪漫主义思潮的那种规模,但持续的时间却比西方的长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它所面临的困难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