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平台】
政治革命视角与思想革命视角中的鲁迅研究
提示:鲁迅的创作成就体现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不过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形象,即使在充分肯定他的文学史著作中也是有所不同的。
鲁迅同时代的批评家大多是从批判封建礼教和改造国民性的角度来肯定鲁迅的创作成绩的,这反映了五四时代的特点。到了上个世纪30年代初,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翼文化阵营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研究鲁迅。瞿秋白在其《鲁迅杂感集·序》中提出,鲁迅的思想发展道路是从进化论到阶级论、从个性主义到集体主义,而他的创作风格则体现了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这就把鲁迅的创作成就与政治革命的内在规定性联系了起来,从鲁迅体现政治革命对文学的要求方面来肯定他的创作成就。这种研究模式在此后的近半个世纪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代表人物有周扬、冯雪峰、陈涌等。毛泽东认为鲁迅的方向代表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同样是从鲁迅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的角度来评价鲁迅的。从中国革命的规定性出发研究鲁迅,优点在于可以揭示鲁迅与中国革命的深刻联系,缺点是把鲁迅研究政治化,从而可能扭曲了鲁迅。
上个世纪80年代初,随着思想解放潮流的兴起,这种研究模式逐渐被从思想革命的视角来研究鲁迅的模式所取代。从思想革命的视角来研究鲁迅,标榜的是“回到鲁迅”。一些学者,如王富仁、钱理群等,认为研究者要回到鲁迅的原初意图上去。鲁迅的原初意图,就是批判国民劣根性。他们指出,鲁迅描写落后的民众,强调的是他们不仅无助于革命,反而给革命者造成了损害。在革命者与群众的关系中,已经不是革命者脱离群众的所谓历史错误问题,而是革命者宣传鼓动民众,甚至为民众牺牲,却因为民众的愚昧不仅发动不起来,甚至牺牲后被当成治病的“药”,他们的牺牲毫无价值。因而鲁迅小说的意义,不是因为它们回答了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而是因为它们回答了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重大问题,即提醒人们注意,当务之急是对愚昧的国民进行思想启蒙。强调回到鲁迅创作的原初意图上,肯定鲁迅小说的反封建思想革命的意义,这顺应了思想解放的潮流,符合人们在经历了极左年代的思想专制以后要求确立人的主体性、肯定人的独立思考权利的普遍愿望。它本身就是思想解放运动的产物,并且构成了思想解放潮流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