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笔与中国文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文房四宝,湖笔为首。

几千年以来,中国毛笔独立的艺术价值和技术价值传递出中华民族的文明特质,成为中国人观照自然、阐释世界和承载其观念意义和情感的重要工具和方式。它以鲜明的文化品格,丰富的表现形态,参与了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和人文气象的构建,为中国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而被学术界称为在造纸、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之外的第五大发明。周汝昌:《永字八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17-118页。毛笔不仅决定了中国文化的物质传承形态,如典籍、书法、绘画等,还塑造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形态,而且它还与中国的传统思想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体道”、“证悟”的载体,成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担当。从这样的角度来探讨毛笔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对认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从这样的基本思路出发,本课题从毛笔的起源、毛笔的历史发展、工艺制作的演进,中国文化的各个门类,如汉字、中国书法、绘画、教育、民俗等与毛笔的关系,毛笔与中国的思想、哲学传统、宗教的关系,以及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艺术品质和文人意识参照下的毛笔等方面,试图在中国文化的视野中对毛笔做一次较为全面的探讨。这个研究旨在探讨毛笔作为中国文化的再生性传播媒介,其意义的生成和建构的过程。

毛笔是一种书写文字的工具,与其他的工具有共通性,但又有其特殊性,因为与有代表性的中国艺术的书法、绘画为伍,从而更多地带有精神的、审美的因素。在毛笔使用的过程中,往往构成了中国艺术的“境域”,不同的人对毛笔的不同使用,常常折射出各自的精神状态和审美情趣,也影响到“笔迹”的内容,并成为一种使人阅读的艺术性的“文本”。这种文本与文学文本之间便有了诸多的可比之处。笔也就与中国传统的艺、文乃至在传统的思想资源之间构成了一种跨学科的对话。这种对话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很多概念又是相通的,如道、技、气、韵、神、形、象、意、阴阳、动静、虚实等。在这些相通的概念中,其具体的内涵又是有差异的。如何在中国文化的思想背景中研究毛笔审美意义的生成、展开与建构的方式,是本研究致力的重点,从而不至于停留在表面现象的罗列,而有可能走向深入,揭示出毛笔在中国审美观念中最为独特、最为深厚的层面,揭示出毛笔在中国文化中的价值与地位。

从毛笔诞生的那一刻起,它就以一种无所不在、无可抵挡的力量,进入了民族的感觉中枢,极其深刻地影响并外化着民族的情意结构与精神方式。民族的精神、意志、情绪、想象,一代又一代,被一管之笔感觉着、触摸着、思量着,拥有了自然、人生的无穷展现的可能性,并鲜明地打上了民族的戳记。毛笔所展示的形态成了中华文化的一种印信。中华民族精神现象的诸多篇章都被毛笔表现得那么生气淋漓、意绪灵动。

精神从最简单到最复杂形式的过程,是与人类生存的具体形态分不开的。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最终乃是“现象即本质”,即“现象”与“本质”相统一。民族的精神虽然表面看来不乏神秘、虚幻、晦涩,但其根本的影响还是要面对具体、复杂、丰富的“现象”世界。当我们深入地考察民族意识发展的诸种形态时,在我们的视野中就充满着许多与毛笔有关的文化遗存,如彩陶、甲骨文、青铜铭文、简帛、碑碣、法贴、卷轴画、壁画、匾额、对联等,作为“精神”显现为“象”的最佳蓝本。

由毛笔所展现的中国文化的形态是丰富、生动而又奇妙的。广袤宇宙的万千物象,文明社会的真实情景,古代文人的智慧灵光、华夏儿女的创造伟力,都活跃、凝聚在这一管之体的“柔翰”之中,放射出灿烂不灭的辉光。对笔所展现出来的形象生动、严密深邃、优美高雅、独特丰富的文化形态与内涵,作一番描述、理解与释读,是一个艰深、复杂的课题,涉及的领域也相当广泛,本文将要展开的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权当一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