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有关质量及质量管理的术语
1.1.1 质量术语
1.质量
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可以是某项活动或过程的工作质量,还可以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质量。
质量的关注点是一组固有的特性,而不是赋予的特性。对产品来说,如水泥的化学成分、细度、凝结时间、强度是固有特性,而价格和交货期是赋予特性;对过程来说,固有特性是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能力;对质量管理体系来说,固有特性是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能力。
特性也可是定性的或定量的;特性有各种类别,如物理的(机械、力学性能等特性)、感观的(嗅觉、触觉、视觉、听觉等特性)、时间的(可靠性、准时性、可用性等特性)、人体工效的(生理的或有人身安全的特性),以及功能的(如房屋采光、通风、隔热、隔声等特性)特性。
与旧定义相比,新定义有两点明显的改进,一是质量反映的是“满足要求的程度”,而不是反映“特性总和”,特性是固有的,与要求相比较,满足要求的程度才反映为质量的好坏。因而,新定义更科学。二是明确提出“固有特性”的概念,说明固有特性是产品、过程或体系的一部分,而人赋予的特性不是固有特性,不反映在产品的质量范畴中,使质量的概念更为明确。
2.要求
要求包括明示的、隐含的和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明示要求”一般是指在合同环境中,用户明确提出的需要或要求,通常是通过合同、标准、规范、图纸、技术文件等所做出的明文规定,由供方保证实现。
“隐含要求”一般是指非合同环境(即市场环境)中,用户未提出或未提出明确要求,而由生产企业通过市场调研进行识别或探明的要求或需要。这是用户或社会对产品服务的“期望”,也就是人们公认的、不言而喻的那些“需要”。如住宅的平面布置要方便生活,要能满足人们最起码的居住功能,就属于隐含要求。
3.顾客满意
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理解术语“顾客满意”要注意:顾客抱怨是一种满意程度低的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但没有抱怨并不一定表明顾客很满意,即使规定的顾客要求符合顾客的愿望并得到满足,也不一定确保顾客很满意。
1.1.2 有关质量管理的术语
(1) 体系。它是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2) 管理。它是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3) 管理体系。它是指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可包括若干个不同的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或环境管理体系。
(4)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核心是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具体的4项活动,即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确保质量方针、目标的实施和实现。
(5)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严格地讲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6) 质量方针。质量方针是指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宗旨和方向。通常质量方针与组织的总方针一致,并为制定质量目标提供框架。
(7) 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质量目标通常依据组织的质量方针制定,通常对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分别规定质量目标。
(8) 质量策划。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编制质量计划可以是质量策划的一部分。质量策划强调的是一系列活动,而质量计划是质量策划的结果之一,通常是一种书面文件。
(9)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控制的目标就是确保产品的质量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等方面所提出的质量要求。质量控制要贯穿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包括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交工验收阶段等。
(10) 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质量保证的内涵不是单纯地为了保证质量,保证质量是质量控制的任务,而“质量保证”是以保证质量为基础,进一步引深到提供“信任”这一基本目的。
质量保证可分为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内部质量保证是为使项目经理确信本工程项目质量或服务质量满足规定要求所进行的活动,它是项目质量管理职能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项目经理对工程项目质量放心;外部质量保证是向顾客或第三方认证机构提供信任,这种信任表明企业(或项目)能够按规定的要求,保证持续稳定地向顾客提供合格产品,同时也向认证机构表明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符合GB/T 19000标准要求,并且能有效运行。
(11) 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要求可以是有关任何方面的,如有效性、效率或可追溯性。
(12)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机会的过程是一个持续过程,该过程使用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数据分析、管理评审或其他方法,其结果通常导致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的产生。
(13) 最高管理者。最高管理者是指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个人或一组人。
(14) 有效性。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
(15) 效率。效率是指达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
1.1.3 产品质量
1.产品
产品被定义为“过程的结果”,而过程又被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所以,产品即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的结果”。
产品包括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和它们的组合。产品分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有形产品是经过加工的成品、半成品、零部件,如设备、预制构件、施工机械、各种原材料等;无形产品包括服务、回访、维修、信息等。
2.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固有特性满足人们在生产及生活中所需的使用价值及要求的属性,它们体现为产品的内在和外观的各种质量指标。根据质量的定义,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产品的质量。第一,产品质量的好坏和优劣,是根据产品所具备的质量特性能否满足人们需要及满足程度来衡量的。一般有形产品的质量特性主要包括性能、质量标准、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无形产品特性强调服务及时、准确、圆满与友好等。第二,产品质量具有相对性,即一方面,对有关产品所规定的标准、性能及要求等因时而异,会随时间、条件而变化;另一方面,满足期望的程度亦由于用户要求的程度不同而不同,因人而异。
建筑产品质量的内涵分为施工质量及服务质量两方面,后者包括项目的施工期限、费用、安全及环境保护。
(1) 施工质量——包括工程物资质量、分部分项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以及整个项目质量等。
(2) 项目施工期限——在施工承包合同中规定,施工期间由于特殊原因,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协商后方可修订。
(3) 施工项目费用——在施工承包合同中规定,按时间阶段、已完工程量及其他原则的约定方式支付。
(4) 施工安全及环境保护——必须符合相关法令、法规、标准规定,包括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要防止违规污染。
1.1.4 工程项目质量
工程项目质量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工程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工程项目一般都是按照合同条件承包建设的,因此,工程项目质量是在“合同环境”下形成的。合同条件中对工程项目的功能、使用价值及设计、施工质量等的明确规定都是业主的“需要”,因而都是质量保证的内容。
从功能和使用价值来看,工程项目质量又体现在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外观质量与环境协调等方面。由于工程项目是根据业主的要求而兴建的,不同的业主也就有不同的功能要求,所以,工程项目的功能和使用价值的质量是相对于业主的需要而言的,并无固定和统一的标准。
任何工程项目都由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所组成,而工程项目的建设,又是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是在工序中创造的。所以,工程项目质量包含工序质量、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和单位工程质量。
工程项目质量不仅包括活动或过程的结果,还包括活动或过程本身,即包括生产产品的全过程。因此,工程项目质量应包括如下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质量及其相应的工作质量。
(1) 工程项目决策质量。
(2) 工程项目设计质量。
(3)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
(4) 工程项目回访保修质量。
工程项目质量也包含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指参与工程建设者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所从事工作的水平和完善程度。工作质量包括:社会工作质量,如社会调查、市场预测、质量回访和保修服务等;生产过程工作质量,如政治工作质量、管理工作质量、技术工作质量和后勤工作质量等。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是决策、计划、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各方面、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而不是单纯靠质量检验检查出来的。要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就要求有关部门和人员精心工作,对决定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所有因素严加控制,即通过提高工作质量来保证和提高工程项目质量。
1.1.5 工程建设各阶段对质量形成的影响
要实现对工程项目质量的控制,就必须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质量严格控制。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起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可行性研究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运用技术经济学原理,在对投资建设有关的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所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各种可能的拟建方案和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预测和论证,确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并在可行的情况下提出最佳建设方案作为决策、设计的依据。在此阶段,需要确定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并与投资目标相协调。因此,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直接影响项目的决策质量和设计质量。这就要求项目可行性研究应对以下内容进行分析论证。
(1) 建设项目的生产能力、产品类型适合和满足市场需求的程度。
(2) 建设地点(或厂址)的选择是否符合城市、地区总体规划要求。
(3) 资源、能源、原料供应的可靠性。
(4)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的良好性。
(5) 交通运输条件是否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6) 治理“三废”、文物保护、环境保护等的相应措施。
(7) 生产工艺、技术是否先进、成熟,设备是否配套。
(8) 确定的工程实施方案和进度表是否最合理。
(9)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是否符合实际。
2.项目决策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
项目决策阶段主要是确定工程项目应达到的质量目标及水平。对于工程项目建设,需要控制的总体目标是投资、质量和进度,它们三者之间是互相制约的。要做到投资、质量、进度三者协调统一,达到业主最为满意的质量水平,应通过可行性研究和多方案论证来确定。因此,项目决策阶段是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阶段,要能充分反映业主对质量的要求和意愿。在进行项目决策时,应从整个国民经济角度出发,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计划和资源条件,有效地控制投资规模,以确定工程项目最佳的投资方案、质量目标和建设周期,使工程项目的预定质量标准在投资、进度目标下能够顺利实现。
3.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
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是根据项目决策阶段已确定的质量目标和水平,通过工程设计使其具体化。设计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工艺是否先进、经济是否合理、设备是否配套、结构是否安全可靠等,都将决定着工程项目建成后的使用价值和功能。因此,设计阶段是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决定性环节。
4.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是根据设计文件和图纸的要求,通过施工形成工程实体。这一阶段直接影响工程的最终质量。因此,施工阶段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5.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就是对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进行试运转、检查评定,考核质量目标是否符合设计阶段的质量要求。这一阶段是工程建设向生产转移的必要环节,影响工程能否最终形成生产能力,体现了工程质量水平的最终结果。因此,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是工程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即工程质量是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竣工验收各阶段质量的综合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