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质量认证
质量认证是第三方依据程序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予书面保证(合格证书)。质量认证分为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两种。
2.5.1 产品质量认证
产品质量认证分为合格认证和安全认证。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产品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产品认证机构可对建筑用水泥、玻璃等产品进行认证,产品合格认证自愿进行。与人身安全有关的产品,国家规定必须经过安全认证,是强制的,如电线电缆、电动工具、低压电器等必须经过国家安全认证。
通过认证的产品具有较高的信誉和可靠的质量保证,自然成为顾客争相购买的产品。通过认证的产品发给认证证书,并可使用认证的标志,产品认证的标志可印在包装或产品上,认证标志分为方圆标志、长城标志和PRC标志,如图2.2所示。方圆标志又分为合格认证标志如图2.2(a)所示;安全认证标志如图2.2(b)所示;长城标志如图2.2(c)所示为电工产品专用标志;PRC标志如图2.2(d)所示为电子元器件专用标志。
图2.2 认证标志
(a)、(b) 方圆标志;(c) 长城标志;(d) PRC标志
2.5.2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由于工程行业产品具有单项性,不能以某个项目作为质量认证的依据,因此,只能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指根据有关的质量保证模式标准,由第三方机构对供方(承包方)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定和注册的活动。这里的第三方机构指的是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体系认可委员会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是个专职机构,各认证机构具有自己的认证章程、程序、注册证书和认证合格标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质量认证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1.认证的特征
认证的特征具有如下几点。
(1) 认证的对象是质量体系而不是工程实体。
(2) 认证的依据是质量保证模式标准,而不是工程的质量的标准。
(3) 认征的结论不是证明工程实体是否符合有关的技术标准,而是质量体系是否符合标准,是否具有按规范要求保证工程质量的能力。
(4) 认证合格标志只能用于宣传,不能用于工程实体。
(5) 认证由第三方进行,与第一方(供方或承包单位)和第二方(需方或业主)既无行政隶属关系,也无经济上的利益关系,以确保认证工作的公正性。
2.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的意义
1992年我国按国际准则正式组建了第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开始了我国质量体系的认证工作。我国质量体系认证工作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为了使质量管理尽快与国际接轨,各类企业纷纷“宣传”标准,有实力的企业争相通过认证。
(1) 促使企业认真按GB/T 19000系列标准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保证施工项目质量。由于认证是第三方的权威性的公正机构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企业达不到认证的基本条件不可能通过认证,这就可以避免形式主义地去“贯标”,或用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认证的可能性。
(2) 提高企业的信誉和竞争能力。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认证,就能获得权威性机构的认可,证明其具有保证工程实体质量的能力。因此,获得认证的企业信誉度提高,大大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
(3) 加快双方的经济技术合作。在工程招投标中,不同业主对同一个承包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中,80%以上的评审内容和质量管理体系要素是重复的。若投标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认证,对其评定的工作量就大大减小,省时、省钱,避免了不同业主对同承包单位进行重复的评定,加快了合作的进展,有利于选择合格的承包方。
(4) 有利于保护业主和承包单位双方的利益。企业通过认证,证明了它具有保证工程实体质量的能力,保护了业主的利益。同时,一旦发生了质量争议,承包单位具有自我保护的措施。
(5) 有利于国际交往。在国际工程的招投标工作中,要求经过GB/T 19000标准认证已是惯用的做法,由此可见,只有企业取得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才能打入国际市场。
知识链接
《质量手册》
1.质量手册的定义和性质
1) 质量手册的定义
质量手册是质量体系建立和实施所用的主要文件的典型形式。
质量手册是阐明企业的质量政策、质量体系和质量实践的文件,它对质量体系做概括的表述,是质量体系文件中的主要文件。它是确定和达到工程产品质量要求所必需的全部职能和活动的管理文件,是企业的质量法规,也是实施和保持质量体系过程中应长期遵循的纲领性文件。
2) 质量手册的性质
企业的质量手册应具备以下6个性质。
(1) 指令性。质量手册所列文件是经企业领导批准的规章,具有指令性,是企业质量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
(2) 系统性。质量手册包括工程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应控制的所有质量职能活动的内容。同时将应控制内容展开落实到与工程产品形成直接有关的职能部门和部门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构成完整的质量体系。
(3) 协调性。质量手册中各种文件之间应协调一致。
(4) 先进性。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和科学的控制方法,体现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5) 可操作性。质量手册的条款不是原则性的理论,应当是条文明确、规定具体、切实可以贯彻执行的文件。
(6) 可检查性。质量手册中的文件规定,要有定性、定量要求,便于检查和监督。
3) 质量手册的作用
(1) 质量手册是企业质量工作的指南,使企业的质量工作有明确的方向。
(2) 质量手册是企业的质量法规,使企业的质量工作能从“人治”走向“法治”。
(3) 有了质量手册,企业质量体系审核和评价就有了依据。
(4) 有了质量手册,使投资者(需方)在招标和选择施工单位时,对施工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质量控制水平有充分的了解,并提供了见证。
2.质量手册的编制
编制质量手册必须对质量体系作充分的阐述,它是实施和保持质量体系的长期性资料。质量手册可分为3种形式:总质量手册、各部门的质量手册、专业性质量手册。在较大的建筑业企业中,结合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层次、专业分工的特点,为避免重复和烦琐,在质量手册的编写中,应分为总公司的总质量手册、各二级公司的质量手册、项目经理部的专业性的质量手册3种。
质量手册一般由封面、目录、概述、正文和补充5部分组成。
1) 封面部分
封面有以下几项内容。
(1) 手册标题。手册的标题由适用范围、体系属性、文件特征3部分组成,用于表明其使用领域。例如,适用范围:公司;体系属性:质量管理;文件特征:手册。
(2) 版本号。版本号一般用发布年度表示。例如,2000年发布的手册,可按2000年版,在手册的名称下面居中标以“2000”。如果不是首次发布的手册,还要标明版次。
(3) 企业名称。企业名称应用全称,排在封面的下部。
(4) 文件编号。按企业关于文件标记、编目的规定,决定文件编号,排在封面的右上角。
(5) 手册编号。按手册发放的数量编顺序号,排在封面的左上角。
2) 目录部分
目录是手册的组成部分。一般由章号、章名和页次组成。
3) 概述部分
(1) 批准页。批准页中写企业最高领导人批准实施的指令、签署及日期,以及手册发布和生效实施的日期。
(2) 前言。叙述手册的主题内容、性质、宗旨、编制依据和适用范围。
(3) 企业概况。
(4) 质量方针政策。
(5) 引用文件。
(6) 术语及缩写。
(7) 手册管理说明。就质量手册的发放范围、颁发手续、保管要求、修改控制和换版程序作简要的规定。
4) 正文部分
正文按要素及其层次分章节阐述,按质量体系所列要素的顺序编排。
(1) 组织结构。
(2) 质量职能。主要是对从事质量工作的生产技术业务部门的质量职能做出原则性的规定。
(3) 其他要素。其他要素应阐述下列各项内容。
① 目标和原则。
② 活动程序:手册要规定要素的活动程序,承担的部门和人员,活动的记录项目。
③ 要素间关系:在阐明一个要素与其他要素的联系与接口时,明确规定一个要素所含各项活动内容的范围,以示与其他要素各活动间的区别。
5) 补充部分
补充部分可以有以下一些项目。
(1) 工作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的目录。
(2) 质量记录目录。
(3) 质量实践的陈述:主要叙述企业历史上在质量方面的主要成就。
应用案例
质量管理体系在涉外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加纳某排水渠项目是中水电公司通过公开竞标方式承揽的一个土建承包项目,该项目签约合同额为852万欧元,开工日期为1999年12月15日,完工日期为2002年6月19日。在公司总部的支持指导下,通过项目组全体成员的协同努力,工程最终提前三个月完工,并实现营业利润率13.5%。
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公司坚持“从管理中出效益”的信念,以ISO 9001:2000质量体系的核心精神为指导,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逐渐建立一套适合于本项目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为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经营结果提供了基础保障作用。
1.建立和运行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要点
1) 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奖励措施
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项目管理体系的运行也同样依靠有效的组织设计和完整的规章制度,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项目内部管理制度》。
首先,《项目内部管理制度》应使项目部每一个成员明确知道自己在整个系统中处于什么位置、自己该做什么、要做的程序是什么、出了错会有什么后果;同时还要了解项目部其他人员或部门的职责,知道超出自己工作范围的事情该找谁去解决。这样,项目部就自然会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有机整体,这种聚合效应是实现项目总体目标的根本保证。
其次,要实现工期、成本和质量的有效控制,必须使之与个人的经济收入挂钩,并有相应的奖罚制度作保障,否则项目部的意图很难得到真正地贯彻执行。这一点应是《项目内部管理制度》的重中之重。比如,在本项目管理中,为了控制材料成本,在每个阶段性施工开始之初,项目部将经过测算后确定的定额指标(一般包括油料定额、主材定额、当地人工费总额包干等)下达给各队,实行浪费罚款、节余提成的经济奖惩办法,并配合以适当的行政惩罚制度,促使项目部每一个成员都来关心各种资源的消耗情况,想方设法减少浪费,提高效率,这样在现场生产中逐步形成了人人关心成本、“边算边干”的工作作风,从而真正实现了项目部材料成本控制的目的。
2) 工作程序化
工作程序化程度是反映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减少作业和管理工作的随意性,将使项目的运转效率明显提高。实现工作程序化,要求项目经理部成员从自身做起,并逐步影响要求项目部其他成员按程序办事,逐步养成规范的工作方法和程序。程序化的工作作风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项目经理部有效控制工程质量和成本。比如,项目中对于材料采购的控制程序如下所示。
(1) 现场施工队长填写材料需求申请单,签字后报总工审批。
(2) 总工审核需求量后交后保队核对库存情况。
(3) 如果需要采购就由后保队确定采购量,签字后交项目经理批准。
(4) 后保队持单到财务借款采购,并办理入库手续。
(5) 施工队需办理出库手续领用。
上述程序看似复杂,但只要养成习惯,实际操作并不耽误现场生产,相反还可以严格控制浪费、减少重复采购和盲目报销的现象发生,同时使项目部及时了解材料采购状况和控制工程成本。
3) 有效的控制方法
按照满意化原则制订了项目总体工作计划和相应的分部计划后,更为重要的就是如何有效监控计划的落实,以便实施时的纠偏和调适。
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坚持以下原则或做法:一切以书面记录为准;坚持工程例会制度,对项目运行进行实时监控;系统有序的文件管理。
(1) 一切以书面记录为准。
除了ISO 9000质量认证体系的要求外,FIDIC合同条款也同样要求一切以书面记录为准。因此,重视施工过程的书面记录,实现责任的可追溯性是对国际承包项目管理的最基本要求。
在这方面举例介绍一些本项目的具体做法。
① 项目部下达的阶段性施工任务都以书面形式发布。
② 总工负责现场施工日志的记录,包括天气、生产进度、设备、劳动力和材料使用情况、现场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会议纪要等。
③ 施工队长要自行记录各队的工作进展情况和资源使用情况,并在生产例会上按规定格式汇报。
④ 材料采购人员要对每天的采购进行记录,包括物品名称、单价、总价、使用部门等,并定时输入计算机,月末报项目经理。
⑤ 各施工队上报油料和主材用量并进行核对汇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⑥ 监理在现场的口头指令要及时做书面记录并让其签字认可。
⑦ 施工现场出现任何有利于索赔的事件,要立即做好记录并及时发函通知监理和业主,为以后的索赔做好准备、埋下伏笔。
这些工作为项目部跟踪工程进展、减少口头纠纷、控制工程成本和创造额外工程收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坚持工程例会制度,对项目运行进行实时监控。
工程例会能够帮助项目部实时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并及时解决新问题,协调新矛盾,从而显著提高现场施工效率和项目部的管理水平。
如在本项目中,除了阶段性的战役任务下达会和月生产会以外,每周六下午的周例会是最有效的现场生产控制和协调方式,周例会的内容一般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
① 各队汇报上周情况,包括施工进度、油料用量、主材消耗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然后以战役计划为基础,提出下周的工作目标和计划;最后列出需要项目部解决的问题。
② 后保队与施工队核对材料耗用记录,发现问题当场查出原因,及时纠正。
③ 总工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汇报,分析各队的战役计划完成情况,并指出延误可能性和现场存在的施工质量安全问题。
④ 在与各部门负责人协商的情况下,对各队提出的困难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并对资源进行调配。对于计划落后的部门,指出改进目标和方法并安排必要的资源供给。
(3) 系统有序的文件管理。
在总部经营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按照ISO 9000的标准对文件进行系统分类,这样项目虽然有各类文件夹百余个,但在管理过程中丝毫不觉得费力,查找文件不再是一件劳心费力的苦差。无论经办人是否在场,都能很快地找到所需要的文件。而且一旦工程移交,资料已基本自动转化成档案,随时可以把向总部上交的档案资料装箱带走,既快捷方便又节约人力物力。
2.质量管理体系优越性的体现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以ISO 9000为核心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优越性至少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了内部管理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如项目部的某一队不能按时完成项目部下达的工作计划,往往会找很多借口,这时候,项目部就拿出工程记录,查找原因,分析哪些责任是施工队的,哪些是由项目部资源供应障碍、指挥失误或外界不可控因素造成的。在确定这些因素后,就可以让施工队心服口服地接受项目部对他们工作的评定,并直接反映在他们的工资收入上。
2) 有助于项目部加强现场监控、控制工程成本
如油料使用实行由各队对加油票进行签收和周末核对的办法,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有效控制油料偷漏现象。同时,项目部可以根据统计情况,比较准确地估计出下一步的油料需用量。而且定期的材料采购记录,不仅可以使项目部准确地把握市场物价情况,而且有助于准确地估算出下月的流动资金需求量。
3) 提供有利的施工环境
如坚持要求咨询工程师对其口头指令签字认可,不仅避免了与他们的不必要的口头纠纷,同时也迫使他们平时不敢随意下达口头指示,这无形中为现场施工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
4) 为索赔工作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项目部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分别向业主和保险公司提交了6次索赔报告并获批5次,总批准金额百余万美元。应该说,完整的书面记录,对这些索赔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于每一次索赔报告中包含了大量无法否认的现场第一手原始记录,配合以严密的论证和条款引用,使监理工程师每次对索赔报告感到特别头疼和无奈。而且,由于工程记录和文件管理井然有序,资料查找方便快捷,使我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编制完成索赔报告。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如果能在项目管理中,结合具体情况建立以ISO 9000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就不仅能够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而且可以产生间接的经济效益。
(引自中国建设工程招标网www.projectbidding.cn 2004.10.22发布,作者:姜守国,秦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