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在传统的语言学研究中,由于受数学与逻辑学的影响,人们往往只强调语言的形式分析,以期发现语言内部具有普遍性的抽象规则。于是,他们忽略那些涉及语言使用而无法作形式化分析的、看似不符合常理的语言现象,并将其统统放入“废物箱”。如今,它们却成了语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不仅如此,语用学的研究范围还在不断扩展,成长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77年,国际刊物《语用学学刊》(Journal of Pragmatics)正式出版发行;1986年,国际语用学学会(International Pragmatics Association,简称IPrA)宣告成立,每两年举行一次国际语用学研讨会,到2007年7月,这个著名的国际学术盛会已举行了十届,每届的主题与研讨重点都不相同,且与会者日众,第十届会议时与会者达1200多人;1991年3月,国际语用学学会主办的刊物《语用学》(Pragmatics)正式出版发行;2004年,语用学的国际刊物《跨文化语用学》(Intercultural Pragmatics)在美国创刊发行。这些都标志着语用学的迅速发展。
语言学的语用学有着深厚的哲学渊源。语言哲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语言的普遍性特征。语言哲学关心什么是意义、词语如何获得意义。于是,词语之间的关系、它们的意思(sense)、它们的指称(reference)以及存在这些词语的那种语言等,成为哲学家们着重探讨的问题。什么是意义、真理、指称、言语行为等已成为语言哲学的重要议题,并出现了很多有待语言学家解决的重要语言问题。语言哲学的研究成果不仅为语言学的语用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促使语言学家重新认识语言及其研究方法,尤其是语言的运用与理解。可以说,哲学家对语言研究的成果是推动语用学发展的直接动力。
符号学以符号或标记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如何产生意义。它涉及人类所有的符号系统,包括语言、手势、图像、路标等,符号学关心的就是“这些符号的意义以及在一定语境下所传递的信息”(Innis,1985:vii)。从符号的一般理论出发,符号学试图回答什么是符号?为什么会有符号存在?不同符号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符号有什么作用?等等。其实,交际中符号产生意义所依靠的是认知、心理、社会、文化以及语境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有了符号学,也就有了研究符号理解和意义产生的心理学;符号学同社会学、人类学、人类文化方法论(ethnomethodology)等学科的关系都密不可分。语用学也与符号学发生关系,因为它探讨符号如何在语境和使用中产生意义(Smith & Leinonen,1992)。正因为语用学研究如何表达意义,研究哪些因素影响意义形成和理解,它也就成了符号学的一个分支,即研究人类使用语言的标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