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春:联想永无止境
人物名片王晓春,197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力系固体力学专业(现并入工学院),198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构造力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0年加入联想集团,1998年任集团副总裁,2005年至今任联想全球服务副总裁。2007年在美国举办的COMPTIA BREAKAWAY FORUM上,王晓春女士荣获“BEST PRACTICES AWARD”。这是该组织历史上第一次授予中国IT公司这样的荣誉,代表着COMPTIA组织对联想中国区卓越服务水平的高度认可。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主办的第十届“中国IT服务年会”上,王晓春女士又荣膺“IT服务十年贡献人物奖”。
她是“五大独步天下的财经女强人”之一,但职场的叱咤风云并不妨碍她成为下属们口中亲切随和的“王老师”;她是“中国IT服务领军人物”,但两项国际大奖并未令她以成功人士自居。看似柔弱的双肩承载的是联想集团“开疆辟土”的重担,温文尔雅的外表掩盖不住挑战极限的激情。她的血液仿佛与联想融为一体,她的奋斗写进了联想永无止境的辉煌篇章。
她就是王晓春,现任联想集团服务副总裁,在众多美丽的光环背后她一步一个脚印地抒写着自己挑战永不停步的人生理想。
我的大学:态度加能力
谈起30多年前在北大求学的青葱岁月,王晓春觉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美丽的未名湖畔,又回到了窗明几净的大学课堂。她坦言,母校对她的馈赠令她受益终生。
在她的记忆里,那个年代学生都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来仰望他们的老师,老师们身上都闪烁着大师的耀眼光芒。他们不仅教会了王晓春以敏锐的目光洞察、分析问题的方法,还培养了她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百折不挠、永不放弃的人生态度像一粒种子悄悄地在她心里生根发芽。如今,这粒种子已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但她的根仍然深深地扎在了大学时代的土壤中。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加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王晓春以后的事业打好了重要的基础。她告诉记者,无论她遇到任何挑战,她都以一套固有的思维模式灵活地部署自己的战略——首先从宏观上分析问题,把握实质;紧接着权衡未知因素,尽量将情况变得可控制;最后就是切切实实地去实现她的既定目标,在此过程中决不轻言放弃。这套模式就来自于大学时代严密的逻辑思维训练,她在拼搏奋斗的道路上屡试不爽。
那些寻找方向的日子:处处有挑战
“特别想挑战,特别想寻求刺激,特别想过不一样的生活”,这就是王晓春的真实写照。在骨子里她是一个喜欢找寻挑战的人,大学毕业后那段尝试各种生活的不寻常经历,令她至今仍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只因西藏“是个有意思的地方”的简单想法,只因“别人能活我为什么不能活”的志气,王晓春放弃了令人艳羡的毕业分配,只身一人踏上了西去的列车。一年多的艰苦经历,她只是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更多提及的是“磨炼”二字。之后恰逢全国恢复研究生考试,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从此开始从事研究工作。期间,缘自“不安分”的本性和一个渴望攀登的心,她毅然报名参加前往新藏线沿途无人区的科考项目,同行的还有日本、英国的专家。这段经历是她引以为豪的,因为这让她深刻体会到“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但是“人可以突破自己的地方是无止境的”,更让她看清了自己是怎样挑战极限的。在极其艰苦的条件和极端恶劣的气候环境下,她每天都在为自己设立更高的目标。登山、找路、配送给养,队员们已经几进几出,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在西藏工作过的优势,她成为少数坚持到最后的队员之一。
种种尝试之后,生活重新归于宁静。然而她就是那种耐不住平静的人,研究院里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生活让她“难以忍受”。“虚度光阴”——安逸有保障的生活条件,一个月暑期的漫长休息,再加上研究对象的“虚无缥缈”和研究方法的固定精确之间形成的强烈反差,让她觉得“特别不满意,特别不满足”。那颗躁动不安、渴望新鲜刺激的年轻的心令她更加试图改变现状。王晓春觉得自己陷入了人生的低谷,“很迷茫”。
她正在焦急地寻找着处处有挑战的新生活。
联想十七载:永不止步
不断寻找梦想中充满挑战的生活,王晓春最终在联想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归宿。
襁褓中的联想——“激情燃烧的岁月”。1990年王晓春初识联想,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她找到了当时的联想——计算总公司。在她的记忆中,“那公司很小,是中关村的一个门市部。后面有一个小楼,木板嘎吱作响,人很少,条件也非常简陋。”但这并不妨碍王晓春对联想“一见钟情”,这一倾心就是十七年。“这群人非常的不一样”,一到那儿,她就被他们那种团结一致、执著追求的精神面貌打动了。“每天都有新鲜的事”,这对她来说最具吸引力。当时的民营IT行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酷的挑战,而这恰恰是王晓春长久期盼的,“挑战太多了,机会太多了”,“你想到的都可以有”。王晓春与她的“战友们”肩负起了开疆辟土的使命,凭着满腔的热血,她们携手迎来了一个联想的时代。
成长的联想——“伟大的事业”。在王晓春心目中,联想为IT业在中国乃至世界争得一席之地,不能不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从个性化服务的联想到区域的联想,再到中国的联想、世界的联想,一路走来,“联想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王晓春和她的伙伴们好比是父母,联想则是他们的孩子。在孩子身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孩子每一次小小的成长,都足令父母欣喜若狂。自1997年起,联想一直都是中国最畅销的电脑品牌,并连续十年荣获中国权威行业评选的最佳服务品牌。与此同时,联想更上一层楼,积极与国际接轨:成功地为都灵冬奥会服务并正在为2008北京奥运会服务;在中国唯一一家全面引入全球通用的COMPTIA A+国际权威工程师认证标准,在亚太地区唯一一家通过HELPDESK国际权威认证,其客服网络中心在亚太地区首家通过COPC-2000国际权威认证……联想在成长,王晓春也在成长。每天都有新的挑战,每天都追求更高的目标,每天都在实现梦想,每天都有收获的满足,联想和王晓春都是永不停顿的。
日渐成熟的联想——“脱胎换骨的升华”。而今的联想已不再是幼年时期“北京的联想”。日益健全的管理体制、日益完善的运作系统、日益丰富的企业文化内涵,联想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自己的成熟期——“世界的联想”。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王晓春越来越觉得“自己的身家性命与联想紧紧地绑在一起”,联想的成败就是她的成败,她个人的荣辱也是联想的荣辱。联想给了喜欢挑战的她终生的事业,也给了她实现梦想的最佳舞台,更给了她“脱胎换骨的升华”——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人生价值的实现、社会责任感的深化。可以说,联想与王晓春在共同的信念——永不止步——下实现了完美的融合。今天,她正带领着联想服务秉承国际标准、奥运品质,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的服务之王。
成功的秘诀
虽然王晓春谦虚地说自己远称不上“成功人士”,但只要人们看看她在IT服务业创造的中国奇迹,再感受一下她浑身上下散发出的人格魅力,“成功”二字实在当之无愧。在采访过程中,她反复提到奋斗、挑战、目标、磨炼、不轻言放弃等词,这在无形中揭示了她成功的秘密。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句话她常常挂在嘴边。“大”即“目标”,做任何事都要认准方向,有宏观上的战略,统筹全局的规划和敏锐的眼光,一针见血;“小”就是小事、细节。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王晓春尤其注重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将任何一件小事做得近乎完美。“凡事你亲自去做感受一定不一样”,她力主亲力亲为,并反复强调,能力的建设正是这一件一件小事的点滴积累。
不轻言放弃。“除非把我逼到走投无路的境地,否则我绝不放弃。”怀着这样的信念,王晓春越发充满自信,因为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她发现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谈到坚持,她很感慨:今天的年轻人往往一遇到挫折,或者还没真正去了解就打退堂鼓了。而浅尝辄止、轻言放弃,等待他们的最终只会是一事无成。
“人生的价值在能力的提升”,这是王晓春对自己人生追求的总结。听起来似乎目的性很强但实无功利性,她解释道,做任何事她都是以“意义”为先的。她是一个低调的人,对名誉地位看得不太重。也正是这种淡泊才使她明志,对个人的锻炼、能力的提升、性情的陶冶才是她上下求索的人生理想。
寄语后来人
采访接近尾声,王晓春结合自己这些年来奋斗拼搏的丰富经历,为后来人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要清晰地认识自己。只有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特点,认清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才能在分析特点与目标的基础上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第二,固守信念、荣辱不惊。年轻人有最宝贵的青春作资本,但如果做什么都半途而废,浪费的将是生命。因此,固守信念是非常重要的,不轻言放弃也是应有的品质。同时,还应当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待荣誉和成就,只能把它们当做历史,因为它们只属于过去;对待以后工作生活中难免遇到的挫折和不公平待遇,更要用一颗平常心去积极面对。第三,做个有心人,不断“对自己革命”。“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磨炼对个人的成长尤为重要,只有历经艰辛、不断雕琢,人生才能绽放光彩。
(文/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