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闻写作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政策性报纸经济消息

一、宣传党的经济政策,是经济报道的一项根本任务

政策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体现,是协调社会各个方面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党用经济政策来保证经济工作和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来推动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来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在经济报道中如何掌握好政策、宣传好政策,对于从事经济报道的同志来说,是一个丝毫不能忽视、不能回避的问题。

重视经济政策的宣传,不仅仅是因为党的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应该为它们宣传;也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宣传任务。更重要的是,宣传经济政策是按新闻规律办事,切实地为广大受众提供最重要的经济信息。

例如,2004年5月国家颁布了《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这个办法一出台就引起了街谈巷议,广大群众尤其是低收入家庭非常关心这一举措会给自己的切身利益带来哪些影响。为此,《人民日报》在2004年5月24日刊发了消息《经济适用房管理有何新规定》,对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标准、供应对象、申请程序以及出售条件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政策解读,既宣传了经济政策,又消除了人们的疑虑,有效地引导了舆论。

党的经济政策是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前进的动力,它与人民群众的利益休戚相关。宣传好党的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任务之一。

经济政策宣传的根本目的是要把党的经济政策及时、准确地传达到群众中去,通过经济政策稳定人心,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推动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地发展。

二、政策性经济消息类型

政策性经济消息以反映党和国家经济建设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为报道对象,其特点是政策性强、指导性强。这类经济消息包括以下四类:(1)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新决策、新部署。它们对指导全国的经济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2)各级党政部门和劳动群众在执行党和国家经济领域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创造的新经验、新做法和涌现的新典型。这些新经验、新做法是党和政府各项经济方针、政策的具体化,对于推动面上的工作有着重要作用。(3)反映执行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所取得的成绩。(4)反映执行经济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带倾向性的问题和不良倾向。

随着一项新的经济政策的发布、贯彻和发展完善,与之同步的新闻媒介的政策报道宣传也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整体。从内容来看,政策性经济消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一)发布性政策消息

凡是读者应该了解或迫切需要了解的有关全国或本行业、本地区能够公开的新政策的内容和精神,都应该尽可能地利用新闻的优势,及时准确地传达给读者。这除了要及时地全文或摘要发表某些政策的条文外,还要善于通过党和政府的重要会议以及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和活动,发现这类新闻。比如“一国两制”、邓小平南方讲话等极为重要的政策问题。与此同时,也要善于从内部文件中发现并摘编政策新闻。各级党委和政府为了推动和指导工作,通常要发布一些内部文件。对于那些传达或解释新的政策、规定且可以公开的文件,及时予以摘编发表,同样可以收到好的宣传效果。比如,住房问题一直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曾经有些人利用职权乱盖私房、多占公房,群众反应十分强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的省制定了按干部级别分配住房的办法,超过规定标准的累计加收房租,这在当时对制止这种歪风的蔓延起了一定的作用。原来这项新规定是以党内文件下发的,有的报社发现后,立即编发消息,很受读者欢迎,不少报纸也纷纷转载。

(二)解释性政策消息

一项重要的新政策的制定,往往反映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在它发布实施伊始,却未必为群众所理解,必须进行有效的解释和说明。这种解释性的政策消息,绝不是离开新闻事实去讲大道理,而是通过具体的典型事实的报道对有关政策加以分析、解释和说明。这类经济消息具有强烈的针对性,有明辨是非的辩论色彩。它可以与当前党和政府要落实的政策紧密结合起来,从具体的新闻事实出发,进行评述、议论,提出问题,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它也可以通过正面典型的示范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地划清是非界限,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

(三)兑现性政策消息

一项政策或措施提出后能不能坚决付诸实施,是社会公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它集中地体现着政策的严肃性。政策一经发布,就必须维护它的严肃性。选择典型的事实使政策条文形象化、实例化,可以证明政策的稳定和可靠,取信于民,让群众信心百倍地去执行、去实践。例如,作为北京服装、工艺产品的集散地,秀水市场一度充斥着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不仅严重损害了市场的声誉,还引发了多起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为此,秀水市场专门从租金收入中提取3000万元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对市场倡导的包括丝绸、珠宝、工艺品、民俗国粹等在内的非涉假业主进行租金减免奖励。2006年9月11日《知识产权报》刊发了《北京秀水1000万重奖知识产权守法商户》的消息,报道了这一规定的落实情况,首批30家知识产权守法商户当场领取从4万元到200万元不等的租金返还。其中,全聚德、同仁堂等六家中华老字号获得返还租金100多万元,租金减免退还总额达1000多万元。这则新闻由于报道了政策的兑现,触动了制假贩假者的敏感神经,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对于进一步落实国家的知识产权政策和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经验性政策消息

政策是针对总的全局性问题的,具有很强的原则性,而现实生活却又是多姿多彩的。任何一项政策,无论其规定多么详尽,都仍有一个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具体化地贯彻执行的问题。可以说政策为干部群众提供了实践活动的广阔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们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演出各式各样的“活剧”。经验性政策消息就是要着力去介绍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执行政策的方法和经验,推动政策的贯彻落实。例如,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并且随着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2005年10月3日的《常州日报》刊登了一条消息《常州创出“节约建设”新模式6000亩粮田保住了》,报道了常州市在围绕着苏锡常经济圈建设特大型城市的过程中,遇到了“土方”引出的尖锐矛盾:总投资30多亿元的京杭大运河市区段南迁出城,将致使大片粮田被压废;总投资17亿元的沪宁高速常州段扩建工程又因被河塘包围而无土可取。常州市从艰难的选择中敏锐地寻找出几大工程的内在联系:开挖新运河“多余”的土方,正好能变成沪宁高速扩建和312国道改线工程所需的路基土方,“一河两路”同步施工,既保证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又能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保护稀缺的土地资源。这条新闻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所传达的观念,告诉人们应当正确处理城市发展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矛盾,对全国都具有普遍的意义,被公认为是一篇视角新颖、叙事生动、推动改革的佳作。

(五)引导性政策消息

引导性政策消息是指运用典型新闻事实,给人们指明方向,或让其学习效法,把执行政策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或针对政策贯彻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以疏导,排除干扰;或对违反政策的人和事进行干预,给人们以影响、启发、激励、告诫,使之正确地理解和执行政策。例如,多年以来欠薪如同一个顽疾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血汗钱的事情屡见不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陆续出台一系列法规政策,采取措施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2005年10月10日的《宁夏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消息《拖欠农民工工资数百万元被取消投标资格 中铁三局丢了宁夏市场》,报道了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在宁夏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不认真履行合同义务,没有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农民工工资数百万元,经建设单位多次督促,仍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引发农民工多次阻挠施工。最终遭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停牌处罚,取消其两年内在宁夏公路建设市场的投标资格。这则报道题材重大、标题抓人,对于贯彻国家有关政策、规范用工企业运作、稳定农民工情绪,起到了好的引导作用。在2006年“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这则消息经三轮无记名投票均获得了80%以上的赞成票,稳居消息类新闻一等奖的首位。

(六)验证性政策消息

验证性政策消息是通过新闻事实,大力讴歌政策给实际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新成果、新事物。验证性政策消息是贯穿于一项政策宣传始终的、大量的、常见的新闻。毛泽东同志曾多次讲过: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政策的报道、宣传,必须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物质利益联系起来,用群众贯彻执行政策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帮助他们从切身体验中一步步地提高认识,正确地理解党的政策,坚定不移地站在党的政策的一边,自觉地执行政策。当然,强调政策宣传、报道要从群众的切身体会和实际利益出发,目的还是为了帮助群众,用党的政策提高他们的认识和觉悟,树立政策观念和全局观念,因此,不能“言不及义,好行小惠”,把人们的思想局限在个人眼前利益或小集体的局部利益的狭隘境地。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政策的报道、宣传是新闻媒介的重要任务,是一项十分严肃的重要工作。记者既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要严格遵守党的宣传纪律,不能贻误和危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三、在经济政策宣传和政策性经济消息的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使经济政策具体化、形象化

对一项经济政策的解释不是离开新闻事实去讲大道理,而是通过具体的典型事实的报道对有关经济政策加以分析、解释和说明。《秦皇岛日报》2001年10月刊发的《决胜“十五”看战略》系列报道得到了读者的好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整个系列报道的五篇文章都注意从局部寻找形象视角。以港兴市、旅游兴市、科教兴市、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是“十五”期间秦皇岛市城市发展的主体战略。在“十五”开局之年接近尾声的时候,动态地评述这些战略的实施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探讨应对方略,对于深入宣传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促进这些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战略”是个抽象的概念,涉及面广,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才能使报道贴近读者呢?记者“化无为有”,从局部可见、可触的形象入笔:《港池内外起春潮——从“香蕉第一市”看以港兴市》、《城在园林山水间——从城市形象建设看旅游兴市》、《科技风来满眼春——从“燕大科技园”看科教兴市》、《放开眼界天地宽——从“京秦合作年”看开放带动》、《蓝天碧海美家乡——从“污网”“热网”看可持续发展》,五篇文章分别从五个局部写起,使抽象的战略在文章中“活”了起来。局部截取之后,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细节截取。比如,作者在可持续发展篇中选取了热电联网工程作为形象视角,一开始,没有叙述工程概况,而是从工程实施中的一个典型细节入笔:“2000年5月2日这一天,海港区安居里锅炉房40米高的烟囱轰然倒地,这是我市热电联网集中供热放倒的第一根烟囱,到目前已有200多根烟囱被陆续拔掉……”这样,就把枯燥的工程概况变成了有声有形的直观表现,使读者对“十五”发展战略有了深刻、鲜明、具体的真实感受。赵清华:《寻找经济报道的形象视角》,载《新闻战线》2002年第5期,第37页。

(二)要与当时当地的群众思想脉搏挂起钩来

一项新的政策、规定出台后,不同的人马上就会有不同的反应,对此要作认真的调查研究,将政策与各类人员的思想挂起钩来进行宣传报道。也就是说,政策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和原则性,而现实生活又是丰富复杂的。任何一项政策,无论其规定得多么详尽,都仍然有个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如何贯彻执行的问题。经济政策的宣传、报道,就是要着力去介绍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做法和经验,以推动政策的贯彻落实。例如,在青海三江源天然草场,一些牧民世代居住于此,过着游牧生活。由于放牧过度,加之常年四处迁徙,不但使草原生态遭到破坏,牲畜的出栏质量也难以保证。为此,国家制定了退牧还草、休牧育肥政策,实施牧民聚居工程。这在当地的牧民中产生了不同的看法:“2003年以前,我和家人长期过着游牧生活,刚退出草场时,确实有些想不通。”《经济日报》及时地将这件事登了出来,在2004年11月4日刊发了《退出三江源》的新闻,结合当地群众的思想状况,以及兴海县幸福村成功开展的牧民聚居半舍饲工程,进行启发式报道,使群众了解了这项政策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三)把经济政策的宣传、报道与群众的经济生活挂起钩来

经济政策的宣传、报道必须与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物质利益挂钩。在讲经济政策的时候,一定要讲清为什么采取这样的经济政策,这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对集体有什么好处,对个人有什么好处;与这部分人是什么关系,与那部分人又是什么关系;对当前会产生什么作用,对将来会有什么影响;等等。让群众看到经济政策的作用以及与自己的关系,这样才能既正确地宣传、解释经济政策,又吸引读者。

现实生活一再证明,与群众经济生活有关的经济新闻,都会得到读者的青睐。所以,有的报纸提出要把大经济(政策、经济工作的宣传)与小经济(群众的经济生活)结合起来报道,这是搞活经济政策宣传的形象说法。例如,针对2004年银行加息的报道。由于这是时隔11年后银行的首次加息,自然会受到百姓的关注,而老百姓关注的核心在于加息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买了房子的关心还贷压力会增加多少,没买房子的关心房价是否会跌,有存款的关心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存款获得更多的利息……如果经济消息报道的重心始终放在加息政策本身,那么就很难满足受众的需求。因此,经济消息在写作中要注意把经济政策的报道与群众的经济生活挂起钩来,运用换位思考,选择最能引起群众关注的角度。

(四)要认真研究经济态势、走向以及读者心态变化

上海《新闻报》于1990年7月在全国率先以整版篇幅推出双周一期的《证券市场专辑》(1991年4月起改为每周一期),出刊当天即引起强烈的反响,在上海各证券柜台上试销的1500份报纸被一抢而光。继《新闻报》之后,北京《金融日报》、上海《上海商报》等也相继开辟类似专栏,上海《解放日报》和《文汇报》以及上海电台、上海电视台也对证券行情进行报道,深受受众欢迎。这一类报道的兴起,适应了在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时期,个人的经济行为不仅表现为消费、储蓄,而且还进入了投资领域这一新变化。正因为抓住了这一社会热点,不仅使原先无人问津的金融报道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而且较好地宣传了党和政府的有关金融政策。

记者在宣传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时,必须遵循新闻规律,选择与当前工作联系最密切、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直接相关的那一部分进行报道。那种不顾读者需要,不讲新闻价值,不讲现实针对性,凡是经济政策、法规都一味地全文照搬照发,或重复已经众所周知的某些经济政策规定和原则的宣传方法,版面用得再多,也不会获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