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证券市场,为民营企业开辟融资渠道
上市是民营企业融资的渠道之一。这与国内证券市场的完善与发展直接有关。国内证券市场从2001年以后长期处在低迷状态。直到2006年股市才开始有所起色。经济界、学术界为了振兴中国的股市,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其中包括:
1.推动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包括发展保险机构投资者和证券投资基金业,以及促进社会保障机构入市;
2.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使上市公司不仅有较好的效益,而且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3.严格新上市公司的审查制度,对发行审查人员采取抽签上岗的措施;
4.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加强监督,务使造假者、诈骗者、内幕交易者、侵占公共资金者受到惩处,并对投资者进行赔偿;
5.以政府投资为主,建立证券投资公司,目的是在紧急状态下,扶植股市,避免震荡过大;
6.处理好证券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使证券公司有可能稳步发展;
7.稳妥地解决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间的股权设置以及股、权、利三者不协调的问题。
尤其是上述第七点,可说是振兴国内证券市场的关键。应当承认,以上这些建议有些已被采纳,有些还在研究中。如果它们全部能够有效地实现,证券市场自会走出困境,在经济中发挥较大的作用。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当前,对中国的股市而言,最重要的是集聚人气。人气宜聚不宜散,人气散了,信心丧失了,再好的政策措施,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甚至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
首先要弄清,从2001年到2005年,中国证券市场的人气是怎样逐渐消散的?在这段时间内,的确有若干家上市公司被揭露出问题,如信息披露不实,或伪造资料欺骗股民等等,从而使得一些中小投资者为此蒙受了损失,激起了他们的愤怒。但仅仅这样就会使人们对整个股市失去信心吗?看来,上述情况可能使某些股票价格大跌,但还不至于引起整个股市长期下跌不止。
还有,在这段时间内,的确有若干个炒家在股市上兴风作浪,唱空做多或唱多做空,使得一些中小投资者上当受骗,胡里胡涂被套牢了。这样的事情,照理说,只要被揭露出来并受到应有的惩处,也不会动摇整个股市,它们不可能把股市导向谷底。
从国际上证券市场的长期熊市来分析,造成长期熊市的主要原因或者是宏观经济不佳,经济停滞或萧条;或者是国内政局发生大的震荡,使人们的预期陷于紊乱,从而影响股市。然而在中国,这两个原因都是不存在的。近几年,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都是良好的,经济增长率高,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物价虽略有上扬,但基本上还是稳定的。因此,从宏观经济来看,这样的形势不可能导致股市的长期低迷。至于政治形势,情况也一样。中国政局稳定,人民拥护现政府,而且国家关于保护私有财产、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等政策都在中央文件中公之于众,这是广大股民都清楚的。总之,无论从国内宏观经济还是从政治形势看,都没有导致长期熊市的理由。
那么,究竟什么是导致中国股市前几年一直低迷不振的主要因素?是人气的消散和投资者信心的丧失。而人气的消散和投资者信心的丧失固然同前面所说的某些已上市的公司的问题被揭露、某些新上市的公司的诚信受到质疑,以及某些炒家在证券市场上的非法行径被曝光有一定关系,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中国证券市场状况的错误言论对人们的误导。正是这些误导使投资者感到彷徨,感到无所适从,感到灰心失望。因此,在投资者中间产生了一种逃避股市的情绪,唯恐撤离晚了遭受更大损失。人们相互影响,消极思想的市场越来越大,人气怎能不消散?
前一阶段,最有害的错误言论就是否定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是正常的,主流是健康的;而对于证券市场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则予以夸大,认为这才是主流,从而以偏概全,甚至颠倒是非,使人们对股市产生极大的不信任感。何况,散布这种错误的人还不顾这些被揭发出来的问题中,有些已受到了应有的处理,有些正在处理。对人们误导的错误言论主要反映于:认为中国的股市是“早产的”,是条件不成熟时产生的,以及认为中国的股市不符合国际标准,照这种说法,只有按西方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来彻底改造中国的股市,否则中国的股市就不可能有前途。
其实,这种看法完全脱离了中国实际。这不是说中国的股份制和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是完善的,我们也不能掩盖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缺陷或弊端。但如果脱离了中国国情,散布对中国股市的不信任感,名为帮中国股民说话,实际上不可避免地坑害了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把他们牢牢套住,使他们手中的金融资产被蒸发掉了。这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什么好处?应当指出,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渐进式的,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先增量股份化,再存量股份化”,符合当时的国情,即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的不规范性,并造成以下后果:
第一,国有股不流通,而且非流通股份额大,体制未改,机制不活;
第二,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形势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公司运作不规范,政府干预的成分大;
第三,由于上市公司运行不规范,加之监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黑洞多,容易出问题,从而使投资者失去信心。
因此,股权分置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通过股改,把非流通股变成流通股,使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的双轨制变成全流通的单轨制,是恢复股市活力的必不可少的举措。这是必须闯过去的一道关卡,再大的困难也要闯关。
这样就出现了补偿问题。这是指:当初国有企业上市时发出招股说明书,招股说明书上说国有股暂不流通,所以新发行的股票溢价比较高。现在国有股要上市了,这等于违背了当初在招股说明书上的承诺,即等于违背了合同。既然违背合同,就需要调解,给予流通股持有者以补偿。证监会决定给予流通股持有者以补偿,于是股改工作就逐步展开。股市渐趋稳定,2006年比前几年有了起色。换句话说,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股份制和证券市场不可能在发展前期就采取国际标准。如果一开始就要按国际标准来规范中国的股份制和证券市场,那么可以说,也许直到现在我们还不可能发展股份制和证券市场,中国的整个改革进程就会被大大推迟。
如今,中国证券市场最艰难的阶段终于渡过了。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有助于人气的集聚,有助于人们预期的稳定和理性化,这是最主要的因素。加之,从2006年的经济形势看,“人民币升值是股市强势红线。它使中国资产的吸引力加强了”。因此可以说,到2006年第四季度,中国股市是稳步增长的,人气已经集聚,前景看好。但必须指出,越是这种好形势,就越需要依法管理股市,以免再出现大的震荡。
由于股市已经转暖,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过程中,只要严格掌握标准,并采取一切所有制形式下的企业都按同一标准要求的一视同仁的做法,那么民营企业今后必将通过证券市场而融到更多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