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思维:逻辑使你决策致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让对手别无选择的悬崖策略

什么是悬崖策略?

“悬崖策略”又称“边缘策略”,英文叫brinkmanship。根据迪克西特和纳里吧夫的定义,所谓“悬崖策略”是指这样的策略,将对手逼到灾难的边缘,从而使他屈服。Avinash K.Dixit and Barry J.Nalebuff: Thinking Strategically, Norton,1996。第205页。

悬崖策略是人们在谈判时经常用的策略。策略家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这个策略,在某些特殊场合如谈判中,能够取得较理想的收益。

讨价还价过程是人们在市场上买卖东西时经常发生的事情。卖物品的人希望尽可能地卖出高的价钱,而买东西的人希望以尽量低的价钱买到他想要的物品。卖东西的人在开价时考虑的是两个方面:出一个高的价钱,如果这个价钱是买者所预料并且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的话,对方的杀价是有限的,这样,卖者有很大的获利空间;但是,如果给出的价格太高,如果超出买者的预期范围,对方会认为,价格太离谱,卖者存在着欺诈行为,从而讨价还价即刻终止。

讨价还价开始于卖者给出的一个价格之后。假定这个价格为ph,并假定这个价格在买者“预期的”范围之内。这个价格给出后,讨价还价便开始了。买者往往给出一个低价,假定这个价格为pl,那么实际的成交价格(用字母pd)将处于这两个价格之间,即:pl≤pd≤ph。成交价格在谈判中形成。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究竟以何价格成交,影响因素较多:如买者对该物品实际价格的判断,卖者对利润的预期,每个人谈判的耐心,等等。

在谈判过程中,买者所接受的价格和卖者所出的价格,逐渐在靠拢。这个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耗费精力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时会陷入僵局,双方均不让价。此时,双方均会使出自己的杀手锏,即双方使用“威胁”手段,即威胁要退出谈判。比如,买者会说:“这是我接受的最高价格,否则我将走人。”即发出终止的威胁。卖者也会说:“价格不能再低,否则我要亏本。”买者和卖者均在使用悬崖策略:你要接受这个价格,如果买卖不成,责任在你。

在讨价还价中人们不自觉地使用悬崖策略,然而,这些不一定都是有效的悬崖策略。悬崖策略的实施即实施可信的威胁。人们如何使自己的威胁可信?

在买卖的讨价还价过程中,当买方不想接受对方的价格,为了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买到物品,他采取的“悬崖策略”是:“我身上只有这么多钱,你卖还是不卖?”此时,买者掏出钱包里的钱,以示自己的话是真的。此时,卖者被逼到危险的边缘,他的选择是:要么以买者的价格卖出该物品,要么不卖。这是一个有效的悬崖策略。

使用“悬崖策略”是逼迫对手采取自己希望的行动以终止谈判的有效方法,它的有效使用能揭示出对手心中的真实想法,从而使对手就范。但是,如果对对手没有足够的了解,很有可能的是,对方无法接受你的策略而发生两败俱伤的结果。比如,当买者显示自己只有那么多钱、而逼迫对手接受某一个价格的时候,卖者无法接受这样的价格。此时,买卖以不能成交而终止,双方以前的谈判过程归于无效,双方均有损失。

另外的可能是,策略使用者并没有真正地将对手逼到墙角,对手仍有回旋的余地,对手后退一步,反过来使用“悬崖策略”。比如,当买者与卖者讨价还价到一定的价格区域仍没有达成协议时,买者对卖者说:“如果你的价格不再降低,那么我就走人了。”买者想通过终止谈判作为威胁逼迫对方让步。但此时,卖者让了一步说:“好,我给你一个最低价。但这是我能够接受的最低价格,你如果再不接受,你到其他地方去买吧!”卖者让了一步,但反过来使用悬崖策略,逼迫买者接受他所给出的所谓最低价格。买者买还是不买?

“悬崖策略”的使用方法是,威胁方通过自己可信的威胁让对方没有退路,而采取威胁方所预想的行动。如果对方采取了其他行动,双方都会有损失,即两败俱伤。

在《博弈生存》一书中描述了“斗鸡博弈”,并分析了美国与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是一个“斗鸡博弈”。

表5-1 斗鸡博弈

在上面的博弈中存在两个均衡:一方后退,一方前进。而在美国与苏联之间的“斗鸡博弈”中,美国做了“不退”的鸡,而苏联做了“后退”的鸡。美国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而苏联丢了面子。实现的博弈均衡是美国所希望的。原因是,美国使用了“悬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