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美国现实社会中的种族、民族关系

由于各族群结构性差异的存在,可以说在美国社会中存在着各个种族、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这种在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种族、民族群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早期殖民者对土著印第安人的大屠杀,到南北战争前白人对几百万黑人奴隶的残酷压迫,这种矛盾与冲突贯穿着美国的整个历史。

(一)黑人反对种族歧视和压迫的抗争

黑人是美国社会上长期受压迫的族群,作为奴隶劳动力,黑人在1865年南北战争胜利后从法律上获得了解放,但是使黑人成为“自由人”需要一个过程。南部白人农场主组织了“三K党”,对争取实施自由权利的黑人施行私刑。1871年政府颁布了制止“三K党”活动的法律,但之后“三K党”在南部各州多次复活,鞭打、杀害黑人的事件时有发生。

由于黑人人数在包括华盛顿在内的许多大城市中超过或接近人口的半数,为了争取黑人的选票,美国两党的政治家们开始关心黑人问题。1960年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被关押,正在竞选总统的肯尼迪设法使他开释,从而得到了黑人的好感。人们分析,正是黑人的选票使肯尼迪当选。1963年马丁·路德·金博士在华盛顿的集会上发表了“我有一个梦”的著名演说,号召黑人、白人相互包容。但是随后肯尼迪遇刺,1968年马丁·路德·金自己也被人枪杀,他死后在美国各地的一百多个城市里连续几天发生骚乱、纵火和抢劫。1967年的“黑人权力会议”要求“把美国分为两个独立的国家,一个是白人的祖国,另一个是黑人的祖国”。黑人组织了激进的“黑豹党”,该党的发言人宣称,美国面临的选择要么是“黑人的彻底自由,要么就是美国的彻底毁灭”。当时黑人的暴力斗争遍及全美国,毛泽东主席为此专门发表了支持美国黑人斗争的声明。这种斗争一直延续至今。

(二)一度濒临灭绝的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是世世代代居住在美洲大陆的土著居民。经过白人殖民者的多次大屠杀后,残存的印第安人被驱赶进了不毛之地的“保留地”,之后由于恶劣的生存条件又有大量人口死亡。在1860年之前,美国政府在统计美国人口时不包括印第安人。1980年普查表明美国有140万印第安人,“自1860年……以来,这是这个民族在美国第一次超过100万人”。

由于受到政府的限制,印第安人很长时间以来不能离开“保留地”,这对他们接受现代学校教育、参与现代经济活动极其不利。在白人的小说、电影中,印第安人总是面目可憎的“吃人生番”。1992年拍摄的《与狼共舞》是许多年来第一部正面描写印第安人的电影。存在于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的隔阂,实际上比白人与黑人之间的隔阂还要深。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部落的印第安人根据历史上美国政府签署但后来被白人单方面撕毁的协议、契约与白人打官司,要求退还被侵占的土地并要求赔偿。印第安人的“索地运动”虽然规模不大,但是也成为困扰各州和联邦政府的一件令人头疼的事。

“美国印第安人运动”通过三十多年的斗争,在20世纪80年代使印第安人获得了免税和自治等权力。为了缓解印第安人的贫困问题,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印第安人赌博法案》,准许各州印第安人部落开设以赌博为主业的夜总会。

(三)谨慎发展的亚洲人

亚裔美国人中最大的族群现在是华人。美国的华人最早是作为“苦力”来到美国的,这种用几元钱招募的华工,一旦上船之后便被关入底舱,所受到的待遇与黑奴一样。他们参与了西部铁路和其他艰苦工程的修建,但在这些工程结束之后,他们中很多人被集体屠杀,那些侥幸活下来的人因无路费回国,只好居住在“唐人街”里。1851年,加州有2.5万华人,1870年达到6.3万人,其中73%住在加利福尼亚。1882年的《排华法案》和其他法律,禁止华人成为美国公民。“从1854年到1874年,有一条法律禁止中国人在法庭上提供不利于白人的证词,这实际上等于公开宣布可以任意凌辱华人,华人遭到抢劫、伤害和攻击时,法律是不管的”。“1871年在洛杉矶,一伙白人歹徒一夜之间射杀、绞死了20名左右的华人”。

由于受到各种法律的限制,华人在美国的发展十分艰难。许多职业禁止雇佣华人,直至1920年,美国就业华人的50%以上只能在洗衣店或餐馆打工。华人开办的商店、企业“被课以特别税和附加税”。由于《排华法案》的影响,美国华人从1890年的107488人减少到1920年的61639人。

处于太平洋战争中的美国政府,出于对日作战的实用主义考虑,终于在1943年废除了《排华法案》,允许华人加入美国籍,同年把华人每年移民限额定为105人。1965年之后,把各国移民限额改为东半球每年移民17万人、西半球每年移民12万人,1976年每国移民限额都定为2万人。只是在这些新的移民政策实施之后,华人才有可能迁入美国定居。

第二个重要的亚裔族群是日本人。日本人移民美国始于18世纪末,20世纪初达到10万人。与华人的移民方式不同,日本移民都是经过日本政府挑选的青壮年,他们在美国的权益得到了日本政府的保护。1941年12月的珍珠港事件引发了美国人对日裔的愤怒,第二年有10万居住在美国西海岸的日本人被运送到阿肯色州的拘留营。战后日裔族群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由于他们的勤奋和团结,他们在日裔集中的夏威夷州竞选议员和州长获得成功,在今天的美国政坛上,日裔是最成功和最有影响力的亚裔族群。

在美国的菲律宾裔人数也不少,1980年在各亚裔族群中仅排在华裔之后,但是与其他族群相比,居住分散,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不大。在美国大城市的韩国移民人数虽然不多,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很快,由于勤恳和团结,韩国移民在80年代迅速占领了包括纽约在内的许多大城市的蔬菜、水果零售业。华裔、日裔和韩裔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这也许与儒家文化传统有关。亚裔学生在中学里的杰出表现,令白人社会十分惊奇。20世纪80年代后期加州大学限制亚裔学生入学比例,充分反映了白人社会的担心和坚持对亚裔的歧视。

(四)“二等白人”——拉丁美洲裔

在人口规模上,拉丁美洲裔移民是仅次于白人和黑人的族群。在过去的一些普查中,他们有时也被统计为白人。但是他们讲西班牙语,肤色较黑,很容易与其他白人区别开来。其中最重要的是墨西哥裔,其次是波多黎各裔。在历史上,美国西南部的几个州(得克萨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亚等)曾属于墨西哥,美国在战争中夺得了这些土地。那时许多农场为墨西哥农人所有。在1854-1930年期间,美国联邦政府征收了200万英亩墨西哥裔的私人土地、170万英亩墨西哥裔社区拥有的土地和180万英亩其他土地,没有支付任何补偿,“这些土地的失去毁灭了墨西哥裔美国人农庄的经济基础”。

由于语言差异和教育水平较低,拉丁美洲裔在美国社会中的发展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地理上的便利条件使每年都有大量的非法移民从墨西哥进入美国,从他们踏上美国国土的那一天起,他们就成为移民局和警方搜捕的对象。报刊上披露的许多警察暴力事件,都是与这些墨西哥裔非法移民联系在一起的。关于墨西哥裔非法移民的纠纷,有时演变成为美国与墨西哥两国之间的外交交涉。美国西南部的农场主年复一年地需要季节性廉价的墨西哥劳工,承认他们是支撑美国农业的重要基石,但是又绝对不希望他们留居美国,这种纯粹为剥削廉价劳动力的思考方式是墨西哥非法移民问题的主要根源。

美国最近几次人口普查的分类中把拉丁美洲裔从“白人”中区分出来,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白人社会对他们采取的一种“非我族类”的态度和歧视。在美国,拉丁美洲裔实际上是“二等白人”。

(五)如何看待“平等”和“公平竞争”

美国是标榜“平等”的国家,但是美国的“平等”观与我们一般认为的“平等”并不完全具有同样的内涵。美国的“平等”指的是“机会的均等”和“公平竞争”,但是不考虑竞争者在自身条件方面具有的差异。一个由于家庭贫寒而仅上了4年小学的墨西哥裔青年,在就业市场上如何去与一个大学毕业的白人富家子弟竞争?在这种“公平竞争”机制下,社会地位高、收入丰厚的工作和低收入工作也许在很大程度上将分别由不同的族群(如白人和黑人)“世袭”下去。在考试中,“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一个公平的原则。但是这个原则如要真正公平,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前提条件,历史上几个世纪所造成的学习基础的不平等,不是单靠给予“平等的准考资格”就可以立刻消除的。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之间的平等问题,提出了“法律上的平等”和“事实上的平等”两个范畴。在法律上废除种族和民族歧视,实现民族的平等权利,只是民族平等的第一个阶段。只有通过各项措施和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帮助原来被压迫、被剥削的落后民族在教育、专业训练等方面赶上先进民族〔9〕,消除各族群之间的结构性差异,使所有的民族族群在社会的竞争中都能站在一条起跑线上,才能实行真正的公平竞争,并发展到“事实上的平等”。只有这样的思路和做法,才是真正的力图实现公平、平等、自由的社会。

(六)少数族群之间的关系

最近在美国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倾向,就是随着经济的不景气和失业率的升高,一些少数族裔群体(特别是黑人)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发泄到其他少数族群的身上。黑人人数多,在许多大城市里接近或超过总人口的50%,由于家庭不稳定、平均教育水平低,他们在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方面的改善程度有限。有些黑人觉得无法与白人抗争,但是作为历史悠久的美国人,他们对亚洲新移民在教育和经济上的发展心里很不平衡。1991年一个韩裔店主殴打了一个偷东西的黑人孩子,结果导致了纽约市黑人与韩裔之间持续几周的冲突。1995年,因法院判决殴打黑人出租汽车司机的白人警察无罪,洛杉矶黑人发动了几周的骚乱,在纵火和抢劫的对象中,首当其冲的却是韩裔杂货店和华裔餐馆。

面对各种复杂的局势,美国的各个亚洲族群都在呼吁内部的团结,并在努力与黑人族群、拉丁美洲族群进行沟通和协作。今天美国最富有、最有权势的人依然是白人,少数族裔应当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同时联合同情有色人种的白人民众,为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携手努力。

美国的种族歧视虽然在联邦法律上是被禁止了,但是在各州的法律以及各地区自行设定的地方法规中,仍然保存着一些种族歧视的内容。而且也总有一些人为种族歧视制造舆论。1994年美国出版的《贝尔曲线》一书,从一次智商测验中黑人平均比白人低15个百分点这件事出发,试图证明黑人的遗传基因使黑人天生就比白人愚蠢。影响智商的因素除了遗传基因外还有其他许多后天的因素,测验的具体情况也可进一步分析,但是这件事多少证明了种族偏见至今还根深蒂固地留存在一些人的头脑里。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又有一些人在制造“黄祸”和排华的舆论,要在美国真正实现林肯、马丁·路德·金的种族、民族平等之梦,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注释

〔1〕据美国夏威夷东西方中心人口研究所的报告,1985年美国华人为107.8万。加上近年迁入或得到永久居住权(“绿卡”)者等,有的研究认为在1990年华人已达150万人(陈碧笙:《世界华侨华人简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81页)。

〔2〕伊恩·罗伯逊:《社会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301页。

〔3〕包括农场拥有者和部分拥有者、农场管理人员、租种土地者。

〔4〕印第安人“保留地”总面积为5200万英亩,占美国领土的2.3%(G.E.Simpson and J.M.Yinger,Racial and Cultural Minorities:An Analysis of 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ion,5th ed.,New York:Plenum Press,1985,p.194)。

〔5〕由于在计算“平均收入”时少数收入极高的人可以对“平均值”有很大的影响,“中位数”在表现群体中等收入水平时更有意义。

〔6〕布·罗贝:《美国人民:从人口学角度看美国社会》,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186页。

〔7〕《华盛顿邮报》1995年10月6日。

〔8〕M.M.Gordon,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4.

〔9〕列宁认为,为了帮助落后的小民族发展起来并达到“事实上的平等”,过去压迫过他们的大民族必须遵守对“压迫民族即大民族要以对待自己的不平等来抵偿生活上实际形成的不平等”(列宁:《关于民族或“自治化”问题》,《列宁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28-634页)。

参考文献

陈碧笙:《世界华侨华人简史》,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陈依范:《美国华人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

伊恩·罗伯逊:《社会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Ian Robertson,Sociology,New York:Worth Publishers,Inc,1981)。

约翰·富兰克林:《美国黑人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John Hope Franklin,From Slavery to Freedom:A History of Negro Americans,fifth edition,New York:Alfred A.Knopf,1980)。

丹尼斯·吉尔伯特、约瑟夫·A.卡尔:《美国阶级结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Dennis Gilbert and Joseph A.Karl,The American Class Structure,Chicago:The Dorsey Press,1987)。

列宁:《关于民族或“自治化”问题》,《列宁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28-634页。

布·罗贝:《美国人民:从人口学角度看美国社会》,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Bryant Robey,The American People,New York:Truman Talley Books,1985)。

弗·斯卡皮蒂:《美国社会问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Frank R.Scarpitti,Social Problems,Holt:Rinehart and Winston,Inc,1974)。

托马斯·索威尔:《美国种族简史》,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Thomas Sowell,Ethnic America:A History,New York:Basic Books Inc,1981)。

吴景超:《唐人街:共生与同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吴泽霖:《美国人对黑人、犹太人和东方人的态度》,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周敏:《唐人街:深具社会经济潜质的华人社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Min Zhou,Chinatown:The Socioeconomic Potential of Urban Enclave,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92)。

Burner,David,et al.,An American Portrait,New Jersey:Revisionary Press,1982.

Glazer,N.and D.P.Moynihan,Beyond the Melting Pot(second edition),Cambridge:The MIT Press,1970.

Glazer,N.and D.P.Moynihan,eds.,Ethnicity,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5.

Gordon,M.M.,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4.

Simpson,G.E.and J.M.Yinger,Racial and Cultural Minorities:An Analysis of 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ion(fifth edition),New York:Plenum Press,1985.

(作者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