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朱熹(1130—1200年)
内容提要:
一、张载的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二、吸道引佛 创立理学(为天地之心)
万物有理 万理同源 理一分殊 心安理得
道理(孔孟之道 朱熹之理)
图12 朱熹
三、存天理 去人欲 明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为生民立命)
四、四书五经 科举必读 《四书集注》标准答案(为往圣继绝学)
五、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为万世开太平)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南宋时代的朱熹(1130—1200年),以儒为主,博采众长,吸佛引道,在前人的基础上创立了集大成的理学,即发展了的孔孟之道。孔孟之道朱熹之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道理”。朱熹理学强调天理是先于宇宙万物的客观存在,万物有理,万理同源。每一件事物都有其具体的理,比如地有地理,物有物理,生有生理。但是这些理的背后有一个相通的道理,即天理,也就是太极。这个从无极到太极,再从太极而来的天理,一定的条件下忽而化成清气,进入人们的心里就成了人性。得到了这个天理,我们就理得心安,心安理得。我们常讲在商言商,学医从医,当官言官,讲的是具体的理。当我们讲做官先做人、从商先做人、行医先做人等等时,我们讲的就是相通的天理人性,这叫“理一分殊”,就像释迦牟尼所说,“一月普现一切月,一切水月一月摄”,这就是核心价值观,即“为天地立心”;有了这个核心价值观后,朱熹主张要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要存天理、去人欲。因为欲望是天理的天敌。这就是“为生民立命”,告诉人们怎么安身立命,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朱熹编辑了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经、书经、礼经、易经和春秋,并撰写了《四书集注》。元代以后科举考试的题目均出自四书五经,标准答案来自《四书集注》。这就是“为往圣继绝学”,再次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儒家学说上来。朱熹要求每一位有志之士,要“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通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世世代代的平安打下坚实的思想行为基础,这就是“为万世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