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诗学理论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选择《金元诗学理论研究》作为我的博士论文,应该说是出于一种缘分。

早在1982年,我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大学三年级,聆听启功教授主讲的“元代诗文研究”选修课。启功教授说:“汉魏诗是淌出来的,唐诗是唱出来的,宋诗是想出来的,元明清诗是仿出来的。”他的话简洁、幽默、准确,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萌生了对中国古代诗歌的浓厚兴趣。1983年,我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江西大学(即现在的南昌大学前身)中文系任教,负责“宋元文学史”的教学研究工作。1996年,我有幸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当访问学者,在孙钦善教授指导下,从事《全宋诗》的整理工作,学到了很多文献学方面的知识。

1997年9月,我考入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师从曹旭教授。读博期间,幸逢德高望重的陈伯海教授正主持两项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一是多卷本《中国诗学史》,二是《历代唐诗评论选》。陈教授把这两项课题中的“金代、元代部分”都交给我承担,以示关心和磨砺。我不揣浅陋,谨遵师命。在撰写“金元诗学史”和选编“金元唐诗评论选”的基础上,形成了《金元诗学理论研究》这篇博士论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陈伯海师、曹旭师给我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在论文的构架、材料的解读、观点的梳理与归纳等诸多方面,两位恩师均给我以耐心、细致的指导。真可谓“夫子循循然善诱也”。

2000年5月,我终于写完了博士论文,并按时参加了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复旦大学的王水照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的陈伯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邓乔彬教授和洪本健教授、南昌大学的孙力平教授五位专家组成,王水照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在答辩中,专家们对我的论文做了这样的评价:


金元诗学是古代诗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该生知难而进,从大量的诗学材料入手,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金元两代各家各派诗论作了合理的归纳与阐释,清晰地梳理出金元诗学理论的发展脉络,有些章节发前人所未发,皆有助于金元诗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发掘。论文材料翔实,论证充分,阐释精到,既有宏观阐发,又有微观考察,显示出作者厚实的文献功底与开阔的学术视野,富有启迪意义。


如果说,1982年聆听启功教授“元代诗文研究”选修课,是我与金元诗学结缘的开始,那么,2000年在陈伯海师、曹旭师的关心指导下,完成《金元诗学理论研究》这篇博士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则是我与金元诗学结缘的进一步发展,这中间凝聚了许多名师对我的关心、爱护和培养,在此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获得博士学位后,我又回到我的故乡江西南昌大学中文系任教。2001年,韩国新星出版社社长吴炯奎先生致力于把中国学者的学术著作引入韩国,他向我伸出了热情之手,慨然捐助出版我的博士论文。这样,我的博士论文终于能够先在韩国问世出版。有些到韩国讲学的友人说在韩国的许多书店里见到过拙著,但拙著在国内一直没有联系出版。多年来,有些友人来信索取拙著,无奈韩国新星出版社只给了我7本样书,我没有办法答应索书者的要求。现在,南昌大学人文学院组织编撰出版《霁光人文丛书》,拙著忝列其中,在国内获得出版的良机。

拙著《金元诗学理论研究》在保留原有全部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补编:金元时代唐诗论评选录”,这部分内容编纂于1999年,均是极可靠的资料,有助于读者了解金元两代对唐诗评价和接受的状况。

在拙著付梓之际,谨向各位恩师、同道表示真诚的感谢!

文师华

二〇一六年秋于南昌大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