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里的大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部分(大学二年级)
拒绝沉沦,用意志战胜欲望

在大一的一年里,我养成了学习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习惯。但在刻板的生活模式当中,我很自然地忽视了大学生活里最平常的一部分:人际交往。我一般不参加社团和班级与学习关系不大的活动。但是我上课积极发言,在各种学校的讲座上也常常提问。所以有趣的结果是,很多人认识我,而我认识的人极少。

如果说因重视人际交往而受人欢迎是大学生的基本需求的话,我明显没能满足自己的这种需求,后果就是自然会被一些事情所烦恼。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就是需求什么就做什么的动物。我也曾试图偏离刻板的生活模式,开始和寝室同学一起出去吃饭,也卷入到再自然不过的大学人际交往当中。而种种松动的迹象激发了我的内疚和恐惧。这有点像《摩登时代》被异化的卓别林离开机器后就无法正常生活一样。在内疚和恐惧的支配下,我从大二学年一开始就试图更加刻板、极端地制订计划。可能是受到心理学当中各种理论的影响,我试图将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将自己生活当中种种与学习有关的细节都理论化。因此在和母亲的通信中,我像一个研究学习心理的人一样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分析和总结。虽然心理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并没有那么远,但是还是有点像我听父母说的,一位热动力学教授试图用研究锅炉的理论去理解人生——有点不太靠谱。但是现在看来,我此后的人生一直受益于当时的反思。

大学里有很多诱惑:游戏、恋爱、影视娱乐、消费、出游等等。而且大学校园文化将这些东西都合理化了。有人说看美剧可以提高英语水平,有人说听歌能缓解压力,有人说恋爱会提高学习效率。在我看来,这是大学里最甜蜜、最具有诱惑性的谎言。我和所有大学生一样喜欢这些休闲事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我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目标,我也总是在“忆苦思甜”。和母亲的书信交流也增加了我对自己和对家庭的一份责任感,没有忘记自己此时此刻所应该扮演的角色,所以我制订了更多的计划,开始了自己通过“营造环境”来影响自己的计划。这个计划的灵感当然是来源于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我记得很清楚是班杜拉的“三元理论”给我的最初想法)。我也和母亲在信件中讨论过如何处理与女生日益亲近的关系。其实,我对恋爱有害学习的刻板来源于读高中时学校的严格管理,只不过到了大学也没有改而已。因此整个大二,效率、计划、反思成了家信的核心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