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里的大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三封信

在阅读中感悟人生

妈妈:

每次写信都觉得有说不完的话,这充分说明我生活得很充实。妈妈也不用着急回信,等有了有意思的事情再回信也行。

夜,一场小雨唤醒我对自然沉寂已久的敏感。总觉得天气是有感情的,她时而显得那么优雅,时而显得那么富有激情;可能你会被肆虐的大风搅乱心情,更可能你会把愉悦的心情放到美丽的雪景中去冲洗放大;一缕春风会带来诗情画意,翩翩雪花也可能带来纷纷相思。是人的感情人性化自然呢,还是自然用更加纯真充实的情感感染我们呢?哈,说不定我们丰富的情感就是天气塑造的呢。

北京的天气太缺乏变化,恰恰是这令人难以忍受的单调使我的“诗兴”在这场小雨中爆发(大声朗读了《春夜喜雨》)。总算找回一点感性的自我,什么事情都要反思整理,确实也很辛苦。有灵感的人真的是很幸福的,他们不用忙碌在字里行间去寻找所谓的真知,只需描述自己的感受去感染别人就可以,不需要大动肝火地去说服别人相信某种道理,妈妈是真正的幸福。

实在是出乎意料,妈妈登载在《家庭》的文章被我们英语老师看到,由于以前我介绍妈妈是一个“freelance writer”(自由职业作家)而且来自大连,老师从文章的内容就猜到了。我也算是为妈妈在北京这个大城市作一次宣传。我得承认《家庭》这个杂志确实有广泛的阅读人群。妈妈能在这样杂志上登文章,也挺厉害的。

这两个星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只是我买不少书,买了《认知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发展》、《哈利·波特2》英文原版、《20世纪心理学名家名著》、《大学心理学》,因为我发现心理学的学习也是需要见多识广的。老师讲课时也强调他只是把他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介绍给我们,其余的需要我们自己去学习,而且我对于发展心理学的热情很高,在阅读过程中能获得很多令人兴奋的感悟。这些知识能给我带来快乐,我就买了这些心理学书。

我对心理学的兴趣应说是越来越浓,我决定在这个假期在心理学方面多用一些工夫。我会在发展心理学课程结束后继续学习发展心理学。

与之相反,课外书的阅读几乎停止,因为主业书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谁说我不求甚解?),以后我一定要开始阅读逻辑学,否则哲学会倒退。

另外我还有一个负担,那就是我在强化自己“学者”姿态的同时也强化自己“博学”的特点。我总是希望展现自己博学的特点,比如在心理课上一会儿用逻辑学跟老师理论,一会儿用伦理学理论,要么下课后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老师探讨我从《经济学原理》中学到的知识。这造成一个严重后果:我太累了。我什么书都想分出时间来阅读,可这根本就不可能,然后我就有一种“失落”感对我来说,人生总是一个又一个选择——有得有失的选择,越是努力工作,选择就越是明确。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不久之后我最终决定开始将自己专业化为一个心理学工作者,而大量减少了课外书的阅读,尤其是哲学书的阅读。。但想要暂时放弃某一个领域时,又觉得自己是时间利用得不充分,也害怕自己丢失“博学”的自我感觉会使我平庸(我发现看过多种多样的书使我看问题时“灵感”非常多,角度非常广,而且充满创新)。其实现状是,我根本没有时间阅读任何课外书。我还是把心理学看得比较重要。这个假期我有了明确目的:读书。

Z最近报名参加一个北大“双学士”班,是一知名教授办的,不过要考试合格才行。我是不可能去的,即使通过考试,要交14 000元的钱去修学分。我只是想问一下父母的想法:如果有这种机会(前提是有保证的社会公认度),我应不应该去呢?我倾向于不去:①很难有保证的这样办学机构,爸爸以前说的北大暑假办的班,我也保留怀疑态度;②节外生枝,这种事情一定会要求大量时间投入的,我认为参加这些班获得效果的把握没有我专心学习后考研的把握大。

最后是一些小事。我们的指导员教我怎么写论文,因为有一个全北京市的论文比赛,班级里只有我一个人交了作品。反正我知道论文的基本格式,我把那篇关于现代化的文章改了改,变成一篇论文的形式。我有空寄给爸爸,内容没有太大变化,让爸爸看看格式是不是符合论文标准就行。

我学普通心理学时了解到,尼古丁对神经系统有这样一个有意思的作用:它使使用者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对的(老是能找到合理性理由)。吸烟者的烟瘾很大一部分是心理上的依赖而不是生理上的依赖。爸爸如果找借口抽烟的话,妈妈不用相信爸爸说什么,那只是尼古丁作用于爸爸理智的头脑随便编出的一些逻辑来欺骗自己和别人的把戏。但是另一方面还有一个信息,抽烟以后再戒烟的人会发胖。这也是有调查根据的,但我还是希望爸爸可以坚持戒烟。

爸爸说让我给他写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没问题,只要我有时间,我就把我在心理学上的“灵感”写给爸爸。还有我同意妈妈关于处理自己想法的意见。我已经不再傻乎乎、鲁莽地“自白”,甚至说我不再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马政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老师对我的评价很好,她说我“愿意思考,即使别人累了,我还是思考所有的问题”。的确如此。我也一直在强化这一点,但是总会有一些事情不应该去“思考”,这样我就活得更理智。

一下子说这么多,让我觉得自己过得确实很充实。起码我有很多值得回忆的事情。希望妈妈也是如此。

儿子

2005.4.8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