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扶贫”解读
2015年10月17日是国家第2个扶贫日、国际第23个消除贫困日。10月16日上午10时,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题为《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的主旨演讲,阐述中国政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全面推进扶贫攻坚的举措。笔者受邀参加了16日下午举行的“国际发展议程与精准扶贫”高级别会议,作为点评专家,对参加“电商扶贫与机制创新”、“电商扶贫与大众创业”两个环节讨论的9名嘉宾——包括陇南市、赣州市、光山县等地领导,大学生村官,知名电商企业代表等——的主题演讲进行了点评。此次论坛还向全社会发起《“互联网+扶贫”联合行动倡议书》,倡导全社会关注扶贫,以实际行动推动互联网与扶贫工作的深度融合,开创可持续性的扶贫新模式,为更多贫困地区的人们提供借助互联网实现脱贫致富的机会。
什么是互联网+扶贫?为什么要进行互联网+扶贫模式的探索?互联网+扶贫应该如何做?在这里,笔者作一简单解读。
互联网+扶贫,就是把“互联网+”纳入到扶贫工作体系中,将互联网手段、互联网思维融合进扶贫工作中,涉及科技、经济、社会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可以说,互联网+扶贫是一种运用新思维、新技术、新平台的做法,探索得当,就可能打造出新的扶贫生态系统。
为什么要进行互联网+扶贫模式的探索?因为当今社会已处在互联网时代。
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描述了国家“互联网+”战略:国家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2015年7月,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近来,从顶层设计层面制定的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不断涌现,互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智慧能源、互联网+普惠金融、互联网+益民服务、互联网+高效物流、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便捷交通、互联网+绿色生态、互联网+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工业4.0……,一时间各种“互联网+”风起云涌。
“互联网+”已经影响和改造了多个行业,当前大众耳熟能详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教育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这样的“互联网+”的例子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比如,传统集市+互联网有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有了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有了支付宝,传统交通+互联网有了快的、滴滴。由此,我们说“互联网+”不是简单的和的关系,这种“+”能够发生高效的化学反应。
互联网具有打破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专业化分工和提升劳动生产率的特点,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传统行业也通过“+互联网”,谋求新的发展。
事实上,“互联网+”不仅正在被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生态,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工业互联网正在从消费品工业向装备制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业领域渗透,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互联网也在从电子商务等网络销售环节向生产领域渗透,为农业带来新的机遇,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在这样的互联网兴起的时代,互联网+扶贫,应运而生。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提出“1000万以上”的年度减贫目标。2015年年初,国务院扶贫办将电商扶贫工程列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
作为互联网+扶贫的一种形式,电子商务将生产、流通以及消费带入了一个网络经济、数字化生存的新天地。它能够克服贫困地区区位“瓶颈”制约,使生产特色农产品的贫困群众与买家无缝对接,使其劳动产出更便捷、更有效地转化为实际收入。更重要的是,电子商务在帮助贫困群众创业就业的同时,让他们从骨子里有了市场意识,从而提升整个贫困地区的发展理念,帮助农民快速脱贫致富。
互联网确实在激活贫困地区沉睡的资源,通过对接互联网大市场,将贫困地区的资源转换为资产,将资产转换为资本,将资本转换为财富。我们常说,离市场越近,离贫困就越远。贫困地区错过了工业化的班车,再也不能错过信息化的高速列车,这趟高速列车能够更加快捷高效地让贫困地区对接市场,让现实中的远隔千山万水,变成网络上的近在咫尺。
那么,互联网+扶贫应该如何做呢?
笔者认为,互联网+扶贫有以下关键点和重要方面可以发力。
首先是建立运行机制。在贫困地区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成立互联网+扶贫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五级联动,强力推动互联网+扶贫。我们说,扶贫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重视非常关键,一把手亲自抓谋划、抓统筹、抓推动,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我们知道习近平总书记花精力最多的也是扶贫。2015年获“中国消除贫困奖”之一“消除贫困创新奖”的甘肃省陇南市,就是在一把手重视下政府推动电商扶贫的典范。
其次是服务体系建设。为贫困群众提供硬件支撑和技术支持,积极探索互联网+扶贫模式,推动贫困群众搭上信息化“列车”。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对于政府来说,重要的是营造环境,完善公共服务。政府要注重规划引领、政策扶持、精准服务、创新驱动。对于参与贫困地区扶贫的电商平台和大众创业企业来说,要注重练好内功,打造明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政企联动,协同攻坚,共同打造互联网+扶贫生态圈。2015年9月25日,苏宁云商和国务院扶贫办签署了“全国农村电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电商扶贫双百示范工程”、电商扶贫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展销专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以元阳县梯田红米为例,苏宁易购上线“红河馆”不仅解决了红米的销路难题,还给当地带去了电商运营能力,给予品牌培育、商品规划、营销策划等扶持内容,从生产、销售、物流到推广,全流程因地制宜实现了互联网+扶贫。
然后是物流等相关支撑体系建设。包括加快贫困地区交通建设步伐,扶持物流企业在贫困乡村设立快递代办点,鼓励发展面向乡村的“草根物流”,降低物流运营成本等内容。目前,以阿里巴巴、苏宁、京东为代表的中国电商企业借助市场的力量,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通过网上交易量的增加,倒逼物流业进农村谋发展。在拓展农村市场的同时,带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了“互联网+”在精准扶贫方面的精准发力。
最后是加强人才培育。要积极引进相关人才,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使互联网+扶贫体系有充足的人才保障。究竟如何培育扎根贫困地区的大众创业人才?我觉着应该不拘一格。现在出现了一大批互联网和电商驱动的“新农人”,包括大学生村官、大学生返乡创业青年、本地创业青年等。草根创新创业已经成为贫困地区借助“互联网+”促进经济发展的内生新动力。这方面,地方政府部门正在做出努力尝试。比如,贵州省铜仁市当地政府将吸引人才返乡创业的“雁归工程”与当地电商企业的人才需求对接,引入人才返乡创业,电商企业也在县级服务点进行定期业务培训,为当地就业人员建立交流圈子,形成良性互动。这也给由“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的转变创造了人才条件。
推进扶贫开发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十三五”规划的十个目标任务之一。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繁重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地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互联网+扶贫才刚刚起步,特别是在西部贫困山区、革命老区,从基础设施完善到大家观念认识转变有个过程。希望这条路能越走越宽,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2020年我国全面实现小康做出贡献。
(井然哲,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阿里“活水计划”研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