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
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
作者原注:“时年十五。”这是白氏现存最早的作品。诗当写于唐德宗贞元二年(786)。
诗以问句开篇,这也比较少见。七绝一般情况是第三句用问句,第四句作答而圆收。诗人自己问自己“欲何如”。欲何如?无奈也,唯有“望断”耳。诗的第三句则非常平淡,属于交代性质:今日刚好有友北归而来探访我。前三句应题,把题目上的话,换一种表达而重新说了一遍。意谓:因为非常想念你们,我泪流如注,以至于泪比信里的字还多。此诗作为头一篇而被收入白氏集中,可见诗人对此诗还是比较看重的。应该说,十五岁就有这样的诗作,确实很不错了。诗很见真情,也稳合诗律。
可是,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比,那就不在一个档次上了。巧的是,王维那诗写于十七岁,也是写一人在外而思念兄弟的,同时也用的是七绝。王维孤身游二京,非常想念家人,想念平日朝夕相处的兄弟们。但是,王维却不这么直接说。明明是他忆念兄弟人,而却推己及人,反说兄弟忆念于他,写思念从对方落笔与设想。这种写法,忆念之情尤加深切。古人把这种曲折有致的写法,叫作“倩女离魂法”,意谓身在两地而魂共一处。更妙者,王维不直言兄弟如何想我,而用“登高”与“插茱萸”二意象,将思念与“佳节”相关起来,画面的现场感特强,非常具有引发思乡之情的“诱惑力”。从此以后,“插茱萸”就成为思念亲人至友的特定意象了。俞陛云说其“诗到真切动人处,一字不可移易也”(《诗境浅说续编》)。王诗首句直接破题,不经任何迂回,直切主题,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一上来就把“忆念”之情写足了,迅捷推向情感高潮。这种写法往往容易使后两句难以为继,然妙在三四两句的自然承接,顾盼生姿,曲婉而形象,使诗情再度飞升,忆念愈演愈烈。
白居易的五七言绝句,共765首,约占全部诗作的27%。他以长篇叙事诗著称,其七绝“也是值得称道的”,“特别流畅宛转”(沈祖棻《唐人七绝诗笺释》)。我们也不是说白氏此诗不行,只是比起王维诗来而有些逊色。然王维毕竟是盛唐一流大家,而此作又是王维诗中的力作,属于一流经典精品。似乎也没有多少的可比性。但是,白氏此诗由于过于直白,如实写照,甚至重于交代,是文的写法,不是诗的表现,故诗意顿减,而不能让人回味再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