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弗洛伊德心理健康思想的要素
弗洛伊德的心理健康思想,集中反映在精神分析理论中。
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创建的治疗神经症的一种方法,也是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在精神病医疗实践中逐步建立、积累的一组心理学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潜意识(无意识)。他认为,精神分析研究的是人的潜意识,通过对潜意识的认识和了解,找到精神病症的根源,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维护人的心理健康。
潜意识和本能。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和欲望,总是会在人的前意识无法知觉的情况下出现,进入意识中,支配人的情绪和行为。可以说,意识和前意识只占人内心想法的很小一部分,占主体的是潜意识。潜意识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和本能相关的欲望,它们不容于社会文化而被压抑到意识阈限以下,但是它们并没有消失,而是不自觉地积极活动,追求满足。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把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分别与其人格结构中超我、自我和本我相对应。本我完全包括在潜意识之中,而自我与超我的一部分也包括在潜意识中。因此,人们不应该对潜意识进行好与坏的价值判断。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是心理和生理交界领域的未知部分,是生理刺激到达心理的心理表现,是生理对心理的要求度量”。这个本能包括自我本能和性本能。后来,他进一步把本能发展为“生本能”和“死本能”。本能的根源是身体的状态或需要,是身体对某种物质或精神的欠缺。本能的目的是寻求满足,消除身体的欠缺状态。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的本能受到道德和规范的抑制,不能够完全实现,于是就产生了心理矛盾,引发了心理失衡,从而导致精神疾病。
心理性欲的发展。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动机,都受性本能冲动的支配。精神症的产生,就是由于性本能冲动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的结果。他进一步指出,在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这种性力就是“里比多”。个体人格的发展也是“里比多”驱力的结果,并把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口唇期(0-1岁)。以口唇区域为快感的中心。如果这个阶段的摄入没有得到满足,往往会倾向于依赖、悲观、被动、猜疑和退缩等消极人格,对烟、酒、零食等能够放入嘴里的东西有超过常人的依恋。第二阶段:肛门期(1-3岁)。以肛门区域为快感的中心。在这个阶段受到过于严格训练的人,在成年后倾向于洁癖、固执和强迫等过度控制的人格,相反则倾向于邋遢、浪费、凶暴,甚至反社会等人格特征。第三阶段:性器期(3-5岁)。以生殖器为快感的中心。人们在这个阶段开始发展超我,用来压抑内心对异性父母的欲望。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发展,就会陷入本我的混乱中,之后的成长会一直伴随仇恨、自卑、嫉妒等消极心理。第四阶段:潜伏期(5-12岁)。仍以生殖器为快感的中心。这个阶段的人由于脱离了家庭的环境而进入学校,就会将家庭中对父母性别的认同和回避延伸到同伴身上。第五阶段:生殖期(12岁之后)。随着个体的性发育,生殖器依旧是快感的中心。如果早期没有得到满足,里比多的释放会引发更多的欲望,甚至产生人格的扭曲。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引发人的“里比多”的失衡,导致心理行为问题。此时,需要了解低级阶段的特征,找到根源问题,通过各种方法加以满足和调节,再次恢复心理健康。
精神分析或心理治疗的方法。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患者在婴幼儿时期性心理发展过程中未能满足的欲望,如恋母情结、恋父情结等,被压抑到无意识中形成症结。这种违反伦理道德观念的症结仍会要求在意识中表现,与自我构成心理冲突,经过心理防御机制的加工,最后以不带明显内容的神经症症状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自由联想法、梦的解析、自我防卫机制等都是精神分析的有效方法,也是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
他曾在《梦的解析》一书中提到一个从表面上看似与愿望达成相反的案例。那是个年轻的女子,在对梦的自由联想报告中说,梦见她最挚爱的姐姐的小儿子去世了,她出现在葬礼中。她很伤心,不断地自责,认为自己在潜意识中诅咒姐姐的儿子,但事实是她非常爱她姐姐的儿子。于是,弗洛伊德对她的生活经历及日常琐事进行了了解,最后发现,这个妹妹曾经有个深爱的人因为姐姐的无理反对而分手,但分手之后,她仍旧追随他的踪迹。就在那个梦之后的几个小时,她将再次见到那个人。之所以出现葬礼情景,是因为他们之前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她姐姐的大儿子去世的葬礼上。于是,在妹妹的潜意识中,那种希望再次见到她所爱的人的愿望和最后一次见到他的场景相重叠,构成了她的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