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迷途
有一个寻求智慧的人,
花了痛苦难挨的三个星期,
爬上了一座高耸陡峭的高山,
在山顶找到了一位智慧的长者。
他问智者:“如何能使我的生命更快乐?”
智者回答:“首先,下次你要来这里的时候,
绕到山的另一面搭缆车上来。”
——雅伯(Gary Apple)
我们的一生都在追寻快乐,在这条寻乐之路上许多人都走得异常辛苦,因为找错了方向;我们绕开了能指引人生的真谛的直接经历,而选了一条最难走的路“上山”。
这一章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你看看自己如何错过了许多真实的刹那,在这过程中浪费了多少时间。如果能以开放的胸襟继续读下去,相信你会了解,你是如何阻挡了自己的路,如何不让自己去拥有该拥有的宁静和完满。真实的刹那早就等着你,这是你去探索它的第一步。
首先你要问自己这些问题,并谨慎回答:
什么东西能让我快乐?
真正快乐的时刻多久出现一次?
我怎么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很快乐?
不切实际的期盼
如果回答这些问题不如你预期的简单,不必讶异!我们常常辨识不出生命中真正快乐的时刻,因为我们总期待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更大、更耀眼、更戏剧性的东西。
大多数人脑子里所描绘的快乐,总脱离不了我们从小到大根深蒂固的想法——“愈大愈好”。所以我们对快乐存在很多不切实际的期盼——我们的心里有两个闪闪发光的金色大字:快乐。硕大无比的字,像天空里的一块大蛋糕,像一只金黄色的指环,像彩虹末端一盘灿烂耀眼的黄金。
于是我们被动地等候着快乐,仿佛上帝会在某一个特别的时刻,让快乐降临在我们的身上。你刚刚生下了第一个孩子,精疲力竭地躺在那里,你想到的是:“总算过去了,现在我该觉得快乐了。”你终于得到了渴望已久的升迁机会,你要赶快回去告诉太太。在开车回家的路上,你想:“总算可以不必再为工作担心,可以真正快快乐乐地过日子了。”你终于搬进梦想了一辈子的新房子,你到各个房间巡视一番,你想着:“终于啊!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今天晚上我一定会睡得很香、很快乐。”
可是万一你不快乐呢?万一你心里只出现了小小的三个字“还不错”,而不是你所期待的“大大的快乐”呢?“我怎么了?”你不禁狐疑,“我应该感觉到大大的快乐啊,为什么现在只感觉到小小的快乐呢?”甚至你的感觉根本是另一回事——可能你感到疲倦,或只觉得还可以,或是什么感觉也没有。
我们都看到了,这就是误信“如果现在不快乐,那么快乐就在下一个转角,或者快乐就在下一个山头上”的结果。我们只知道,某一天那个伟大的时刻就会来到。到了那一天,你会清醒过来,然后说:“等等,有些东西不一样喽。这是快乐吗?真的是快乐吗?哦,天啊,我想一定是了!我快乐了!我终于觉得快乐了!”
等待喜悦降临
在我成年之后,我“上穷碧落下黄泉”地追寻快乐,但总苦索不得。以前我总不明白自己什么地方出了错,也不明白为什么我的所有成就和种种经验都不能让我的内心深处得到满足。直到4年前的某一天,一次经历给了我一些答案。那时我和我的丈夫刚抵达一个海边小镇,正要开始我们期待已久的假期。在那之前的一年里,我们俩几乎每天都加班工作,空闲的时间少得可怜。出发前几天,我就已经兴奋得每天在数日子了。
头两天过得很快,到了第三天傍晚,我独自在海边一条宁静的路上散步。海边的空气清甜而温暖,树上的鸟儿正对着向晚的夕阳轻唱着柔美的小夜曲。我走着走着,忽然明白:从假期一开始,我就觉得有什么事情不太对劲儿。
“是什么事情在烦我呢?”我纳闷着,“这里的一切都很完美。游泳、日光浴、做爱,所有我最喜爱的事情我都做了。我应该彻头彻尾地觉得快乐才对啊!”
然后,我突然开了窍。我一直在等待快乐,就像快乐是一种会降临到我身上的情景。如同小孩子闭上眼睛等礼物那般兴奋紧张,我等待的是,快乐忽然掉到我头上,告诉我它来了。每天早上醒来我都要检查一下——我快乐了吗?心里一个小小的声音回答:“不,还没……待会儿再来看看。”于是我一天里总要检查好几回,就像查岗一样:“好了,现在怎么样?我现在快乐了吗?”当然,答案永远是“不”。
我站在那条美丽的路上,有一句话闪进了我的脑海里:“等待喜悦的降临。”我知道这就是我当时的心情的最佳写照。我期待喜悦来赶走心中的不满,等着喜悦来让我验明正身。我似乎需要上帝亲自下凡来宣布:“芭芭拉·安吉丽思——恭喜你!你现在正式得到快乐了!在它消逝之前,好好把握享受吧!”
我把快乐预设为超出自己能力所及的情景,一种我可能遇上也可能遇不上的情景。当我去度假,我会很快乐;当我放松下来,我会很快乐;当我享受了一次很棒的日光浴,我会很快乐。当然,这意思是说,如果我度不成假,或是去得成却碰上连日阴雨,我一定会很不快乐,因为这些情况与我的预想完全不能吻合。
我等待快乐由外而来,而不是发自内心地快乐起来。所以我独自站在夏日的黄昏里,等着快乐宣布正式降临在我的生命中。那一刻,我才了解,如果我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恐怕我只有永远地等下去。
这本书一开始我就说过:快乐不是获得的,而是一种技巧。快乐是你在每一刻所做的选择——选择如何体验当下时刻,而不是有一天你会忽然到达的一种境地。正因为我一心一意只等待喜悦大驾光临,以至于和许许多多真实快乐的时光擦肩而过。
因为我们的想法错误,所以真实的刹那永远与我们缘悭一面。
忧乐相生
我相信大多数人对快乐都存着一种误解,以为快乐是一种我们要到达的特殊境地,就像有一天我们会40岁,有一天我们会订婚,有一天我们能成功地戒掉一个坏习惯。当我40岁了,我订了婚,我戒了瘾,我就快乐;而事实却如同我在海边散步那天所领悟到的,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快乐不是一种生命的状态,它是一连串真实刹那的组合。快乐的刹那并不会毫无缘由地来到,我们必须创造一些时机让这些真实的刹那产生,我们不能再逃避那些能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喜悦的经验。
快乐不是一种生命的状态,意思就是我们不可能永远快乐。对于我们这些在“要什么有什么”的年代里长大的人,这真是个令人非常失望的消息。我和我的同辈都曾努力抗拒过这个事实,所有痛苦、迷惘或不愉快的时刻,对我们来说都像踩了一脚的烂泥巴,必速去之而后快。我们尽可能避开任何不对头的感觉,万一避不开,便只好蒙着头冲过去,但求快快回到“正常状态”。
听说有外国人这么形容过:“美国人的毛病是,他们希望永远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我无法否认这句话。我们太过醉心于一切完美,以致很难接受那些总是成双成对出现的事物——有好,必有坏;有成功,必有挫败;有欢乐,必有悲伤。
我这方面的毛病可能比其他人更严重。6年前,我始终将痛苦或难过误解为修养不够,那时我相信,只要生活得幸福美满,便会永远快乐无忧;而由于我并非快乐无忧,所以我的生活里一定出了问题。这样的误解使我长期生活在压抑和逃避之中。举例来说,我认为在某种人际关系中我应该很快乐,于是我不去面对其中的问题,不去处理常常引起争执的话题,甚至拒绝承认自己不快乐。就这样我错过了许多真实的刹那,尽管那些都是蕴含丰富意义和力量的时刻,但因它们并非全是欢乐的时光,我仍然躲开了。
如果我们想求得内心真正的平静与纯真,我们必须面对一个事实——所有的痛苦、悲伤、不愉快,都是生命中时常出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可能永远快乐。心理学家荣格(Carl Jung)这么说过:
有多少个白天,就有多少个黑夜,一年之中,黑夜与白天所占的时间一样长。没有黑暗,就显不出欢乐时刻的光明;失去了悲伤,快乐也就无理由存在了。
想象你的孩子病了,你半夜还守在她的床边。她因害怕而哭泣,你轻抚她的头发,安慰着她,耐心地等着她慢慢退烧。在这不眠的夜里,你什么都不管了,全世界只有她是最重要的。你爱她爱得心疼,你们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让你觉得神圣无比。你快乐吗?当然不,但是你知道,这段经历意义不凡,而且深深触动了你的心。没错,你正经历真实的刹那。
这是唯一的途径——学着去体会真实的刹那,一个接着一个,然后我们才有能力去体会快乐时光。
缺乏真实刹那时……
大多数人都有“真实刹那缺乏症”,从生活里体验到的真实刹那不够多。当我们患了“真实刹那缺乏症”后,我们的内心就会跟着缺乏平静、满足和喜悦。狗在欠缺矿物质的时候,会开始在院子里扒土来吃,以满足对矿物质的需求。你虚软无力的时候,会渴望吃一块糖或任何甜的东西,好立刻补充血糖。同样的道理,一旦拥有的真实刹那不够多时,你会发展出不健康的需求或行为,企图借以填满心灵和情感的空虚。
如果你出现了以下症状,很可能就是你生活中的真实刹那太少了。
你觉得要不停地做事
当你欠缺足够的真实刹那时,不舒服和焦躁的感觉会不断吞噬着你。缓解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停地忙碌,让自己专注在旁的事物上,好忘记内在的感觉。你可能会变成工作狂,一天工作12甚至14个小时,绝不松懈。“我真希望能休息一下,”你大声地强调,“可是这个计划需要的时间超出了我的预计!”当然,它永远会超出你的预计,因为你根本就是这样计划的。如果你是女性,你会是个救苦救难的活菩萨,24小时随时都在为朋友、家人、社区慈善活动或任何需要你帮忙的人服务。你还会抱怨:“真搞不懂我怎么会忙成这个样子!”答案很简单:你不曾向任何人或任何事说“不”。
假使你需要不停地做事,你自然会找到需要帮助的人,或需要着手去做的计划。即使你一直在嚷嚷着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人生,你也绝不会挪出这样的时间。这里头有个玄机——得到赞赏和鼓励,尤其如果你发现自己颇有一番成就,又的确帮助了很多人,这会使你工作过度的倾向更加强化。
当我们活到最后一刻,如果我们真正地活过,便不可能说:“我这一生都很快乐。”
我们最多可以说:“我的一生充满了真实的刹那,而其中有许多快乐的时光。”
工作过度的人一旦闲下来,反而会显得很紧张。他们面对空寂会觉得很不自在,巴不得赶快把它填满。他们是那种在家里一天吸尘两次,或忙着为计划表做准备的人。他们没办法什么事也不做地度过一个安静的、没有事先安排的假期;相反,他们一定会看遍所有博物馆或每一个旅客必游的景点,或是读完5本书。倘若你是这一类人,很可能只要你在家,你的电视机或收音机就一定开着,因为你无法忍受一屋子的静默。
工作过度的结果会变成一个恶性循环:
你体会到的真实刹那不够多,所以你觉得空虚。
你觉得非得借着不停地工作来填补你的空虚不可。
当你不停地工作时,你便没有空闲的时候。
因为你总没有停下来的时候,所以你体会不到任何真实的刹那。
你只好再以不停地工作来填补无尽的空洞……
恶性循环就这样永无休止地继续下去。
打破这个循环唯一的方法就是停下来,创造一个真实刹那发生的机会:夜里孩子们都睡了之后,关掉电视,和你心爱的人静静地坐着,享受这亲密的真实刹那;与其为每个周末煞费心机地计划,不如腾出20分钟到公园里走走,体会一下大自然的真正滋味;下次和朋友聚会时,不要事先安排任何活动,试试看单纯的相聚会带来什么样的真实刹那。
给自己一点时间,什么也不做,才能在生活里为真实刹那留出一点空间。
你上了瘾
不同的上瘾都有共同特征——它们使你对当下的一切全无知觉。取而代之的是,它们提供你的强烈感官体验,占据了你所有的注意力,或扭曲了你对现实的认知。你以为自己正享有真实刹那,其实不然,因为你上了瘾,不论是酗酒还是吸毒,都会使你脱离真正的情绪,无法和周遭的人进行真正的情感交流。
渴求真实刹那的人往往会借由瘾头追寻短暂的快乐。瘾头上所感觉到的快乐,其实是来自某种物质或某种行为的刺激,并不能长久,当这种物质或行为消失的时候,你会感觉全身都不舒服、不对劲。你就是这样上瘾的,不断地需要刺激,而且需求量愈来愈大。
上瘾的现象普遍存在于美国社会,只是人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已经上了瘾。我所说的上瘾,指的不是海洛因或古柯碱那类大家早有定论的毒品。我指的是一般大众都普遍接受的瘾——喝酒、抽烟、镇静剂、止痛药、赌博和色情,因为大家不认为这些是“瘾”,反而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着迷而无法脱身。对于这一类的瘾,我们多半只称它为“习惯”。
我们对那些严重上瘾和那些不打紧的“习惯”有可怕的双重标准。一个父亲严厉地指责16岁的儿子嗑药,自己却握着一杯睡前必喝的马汀尼酒;一位国会议员一边感叹毒品掮客如何摧毁了国家的青年,一边抽着他今天的第40根香烟;女儿在摇滚音乐会上偷尝了迷幻药,母亲对女儿失望地大骂,然后回到房里吞下一片镇静剂才上床。
不论是无可救药的酒精中毒还是一天要看10个钟头的电视,经常喝易上瘾的饮料、吃易上瘾的药物,或经常放纵自己于易上瘾的行为中,都能使人丧失正常的感官能力。你一定要尽可能戒掉它,并努力地从单纯的生活中感受振奋与欣慰。
你愤世嫉俗、消极悲观,喜欢冷嘲热讽
我非常同情喜欢冷嘲热讽的人,因为在他们轻蔑不屑和辛辣讥讽的盔甲之下,我看到的是,渴求真实刹那的寂寞灵魂。
当我们体会不到真实的刹那时,我们便难以看清自身存在的目的和真谛。失去人生的意义,我们便只能成天在一连串无意义的事件之中,无目的地来来去去。当我们再也感觉不到人生的意义,我们很容易变得愤世嫉俗,对一切都不再真心关怀。
愤世嫉俗的外表下,其实是痛苦不堪的内心,是对如今世界无望的愤怒。这种人通常对人对生活都不抱任何希望。想想在你周围的人当中,是否有抱持悲观或负面人生态度的人,观其眸子,你会看到一个受伤的灵魂。
如果你对于我们何以在此、该做什么完全失去了信心,你一定缺乏足够的真实刹那。唯有真实的刹那能为你的生命重拾意义,再创价值。
你完全为别人而活
一位老祖母独坐在自己的公寓里,整日守在电视机前,看无聊的连续剧和脱口秀。她盯着电话,期待晚上她的孙女会打电话来。每当从电话里听到孙女的声音时,老祖母总是非常开心——事实上,她根本只是为孙女偶尔的电话和来访而活着。回想起感恩节时,孙女来陪她住了三天,笑容便绽放在她的脸上。看看钟,她知道再过4个小时,孙女就会下班回家。“或者今天晚上我来打个电话给她。”老祖母这么决定了,“这个星期过得太平静、太无聊了。”
假如过去几年里,你最大的喜悦完全来自子孙或是配偶的成功和快乐,那么你自己的生命便显然缺乏足够的真实刹那,你完全是为别人而活。我说的不是不可以你所爱的人为荣,或是和他们在一起时觉得心情很愉快,我指的是不要让别人成为你生活的重心,而把“自己”丢到一边。
我看过太多母亲只为子女而活,子女成功时跟着欢喜雀跃,子女失败时跟着伤心难过,活着的唯一理由是子女,完全没有了自己。我也见过祖父母只为孙子而活,孙子是他们唯一爱的源泉,活着只是为了能见到他们、能和他们说说话。还有许多妻子只为丈夫而活,彻底放弃了自尊,以丈夫的成就为成就,以丈夫的社会地位为自我价值。
我们若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目标,就很容易会拿旁人的目标来替代。不过,找回自己人生的目标永不嫌迟——事实上,知道自己人生的目标才是长寿的秘诀。
读到这儿,如果你觉得心虚,那么很可能,这是你找回自己生命意义的时候了——放开你所爱的人,不要只为他而活,为自己掌握更多真实的刹那,寻回自己生活的目标。无论是为老人或医院做义工、认养孤苦无依的儿童,还是到社区的育幼院帮忙,你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贡献,你的存在绝非无足轻重。
你爱批评挑剔
就字面定义来说,批评是指置身于事件或关系之外,去评断你的所见所闻。你看见有人在工作中犯了一个大错,心想:“这个大笨蛋!”你开车恰好跟在一位老太太的车后,她的时速只有25公里,你不耐烦得很,心想:“怎么能发驾照给这种人!”
在你批评别人的时候,不可能同时拥有真实的刹那。
真实的刹那只有在你完全投入、从心底去充分体会时,才会出现。你一定得和周遭的人或身处的环境交流融合成一体,因此你不可能置身事外。但是在你批评的时候,你与人、事绝缘,把自己抽离出来,于是你不可能拥有那个时刻的真实刹那。当你放弃批评,创造出一个和他人真心交流的刹那,你已踏出真诚关怀的第一步。
在街头学习关怀
以下是我如何学会不再躲避真实刹那,以及如何了解关怀之力量的两个故事。
去年我决定换一辆新车,有天下午,空出了一段时间去看车。在一个汽车代理商那儿,一位年约55岁的业务员同意让我试试那辆我中意的车。5分钟过去了,10分钟过去了,他还没找到那辆车的钥匙,我开始有点恼了;更糟的是找到钥匙之后,他又记不起解除警报器的密码,又得回店里去查。我那时非常恼怒,气他浪费我这么多时间。好不容易,我们开了车上路。没想到从展示场出来,才走了不到2公里,车子忽然在一个路口熄了火。
“怎么回事?”我问他,“我动错了什么东西吗?”
“没有啊,”业务员也一头雾水,“可能只是热车没热够吧。”
然后,我看到油表的指针,油箱竟然是空的。“先生,”我冷冷地对他说,“这辆车没油了。”
“哦!真的呢!大概是师傅忘了把油加满了。”
这时我已经火冒三丈了。眼看着接下来的约会要迟到,我们竟然被困在这个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还造成了大塞车。
业务员跑进附近的商家打电话回店里,找人来接我们,丢下我一个人站在街头。我盛怒至极,对自己找了这个大白痴来买车而后悔不已。“笨!”我骂起自己来,“我浪费了整整一个下午,就是因为这个白痴不懂得先检查油箱。我简直是猪脑袋!”
10分钟之后,一脸尴尬的业务员回来陪我一起等。那天洛杉矶的天气挺暖和,业务员的脸红得像个胡萝卜,衬衫也被汗湿透了。我开始有点担心他会心脏病发作。或许也有点同情他吧,我决定和他说说话。
“我刚刚不是故意无礼的,”我搭讪道,“只是我原本该赶去赴一个约,现在整个下午的计划全乱了。”
“你千万别道歉。”他平静地回答,“这全是我的错。今天我因为一点私事,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我的脑袋简直不管用了。”
那一刻,我知道我面临一个选择:我可以继续批评他,但对彼此都不好;我也可以试着探触他的内心。我选择了后者。
“听到你说有烦恼,我很抱歉。”我说,“我知道我自己被重要事情困扰时,心神也是很难集中。”
这正是他想听到的话,让他有了安全感。“是因为我母亲,”他脱口而出,“医院刚刚打电话来——他们刚做了一个切片手术,发现我母亲已经到了癌症晚期,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下了班,我就得去告诉她这个坏消息,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做得到。”
我感受到这个男人心里的伤痛,泪水不禁夺眶而出。难怪他这么心不在焉,难怪他没办法专心卖车给我。一时间,油箱没油、约会迟到和其他的一切似乎都不重要了。因为此刻我愿意和他共有这一个真实的刹那。我能理解他的行为,感受到他的悲伤,而且,得到了一个受用无穷的启示——容我改写一句美国土著居民的处世箴言:“在我们能与对方异地而处之前,永远不要批评。”
老爷爷开车
第二个故事仍和汽车有关。几个月前,我开车去赴一个重要的约会,在一段限速约70公里的路段,我前面的车子的时速竟然只有30多公里。当时路面很窄,我无法超车,只能被堵在后面,跟着他慢慢走,一条街、一条街地慢慢走。我按过喇叭,希望前面车里的人懂得我的意思,但是没用。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愈来愈觉得难以忍受。
最后,我抓住机会看了开车的人一眼,发现那是一位大概已有80来岁的老先生。“我就知道,”我恶毒地想,“有些老家伙,实在不应该给他发驾照。”我正想对这位老爷爷出其不意地再按一次喇叭,脑海里却突然出现了我爷爷的面容。在我19岁时,爷爷就已过世了,我很爱他。他过世的时候,我伤心得几乎活不下去。我记得他生前最后几年身体非常虚弱,前列腺癌折磨着他的身体,痛苦常刻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我忆起那时他有多么难挨——无私无我地奉献了一辈子,到头来健康走下坡,还得靠朋友、家人甚至陌生人来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从记忆里回过神来,我眼里含着泪,心中充满了关怀。我知道前面车里的老先生很可能和我的爷爷一样,也是别人的老爷爷。他绝不是为了要激怒我而开得很慢。他只是在最后的生命里,开车出来走走,感觉一下自己又多活了一天。
看着老先生小心翼翼地在我前面开车,我在心里悄悄地对他道歉:“亲爱的老爷爷,请原谅我刚才生您的气。”我默想,“我很高兴您能活到今天,我知道对您来说,能自己开车出来走走,可能是您仅有的自由之一了。请原谅我那么没有耐性,原谅我想逼您走快一点。现在我知道,您已经尽力了……”
我松开油门,让自己配合着前面车子的慢节奏;我尊重他的步伐,也为他默默祝福。最后,他闪着方向灯转弯走了,当他的车消失在街角,我不禁向他挥了挥手。“再见了,老爷爷。”我轻轻地说,“谢谢您提醒了我……我会思念您的。”
这两次事件都是我生命中珍贵而真实的一刻。尽管都在意料之外,但也都因为我当时愿意暂停下来,仔细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才有机会拥有这真实的刹那。当时我大可只顾着批评别人或抱怨自己的遭遇,但是就会错过了这些时刻。幸好,我遵循了内心沉静的脉动,并不忙着评断那个当下,只先用心地感觉它,所以两次我都得到了受用无穷的赏赐和提醒。
为何闪躲真实刹那?
为生命创造更多真实刹那的第一步,就是先确认自己如何以及为什么要躲避真实的刹那。
当你学会不再逃避真实的刹那,你会发现真实的刹那俯拾即是,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也能和你不期而遇。
我们因为太过忙碌或不够专心,而错过了真实的刹那
我们常常会同时处理两三件事。你一边和朋友通电话,一边忙着开支票、付账单,眼睛还瞄着电视。这样你和你的朋友怎么可能会有真正的情感交流?
今天或明天,你观察一下自己,看看你有多少时候一心多用,同时注意好几件事,却无法充分享受或经历其中任何一件事。你在开车上班的路上,听着收音机,心里同时盘算着一个很重要的计划,你没有好好开车,也没有好好听收音机,也没有真正在做计划。你不曾全心全意地做任何一件事情,于是你错过了开车的乐趣,错过了美妙的音乐,错过了对计划的审慎考虑。当然,你就错过了真实的刹那。
从我家开车到办公室得走一条下坡路,那是一条很宽很长的大马路,从山上直下到海边的公路道口。就在这山下的路口,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红绿灯,它的红灯是出了名的长——每次从山上下来,如果不能正好赶上绿灯开过去,你就得呆坐在那里足足等上六七分钟才能走。
就在决定写这本书之后不久,有一天我和往常一样开车下山,心里祈祷着能让我刚好转过去,偏偏前面那辆车才过,绿灯就转红灯了,我坐在车上,恨死了每次都被卡在这里。我瞪着那个红绿灯,好像瞪着它,它就会变得比较快似的。我不断地看着车上的钟,计算着有多少时间被浪费掉,同时还记挂着在今天之内必须完成的每一件事。
但是忽然之间,我看出了整个事情的荒谬之处:我坐在这儿,眼前就是一片美丽的沙滩和海岸,太阳高挂在蔚蓝的天空上,海面上波光粼粼。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从世界各地专程来到这里,只为一睹这样的美景,而我却总是如此来去匆匆,无心于此美景,甚至对它视而不见。
我大半辈子好像就是这样过去了,每件事情都很努力地去做,却不曾用心注意过任何一件事。这个红灯不过反映出了我真正用心体会过的是如何少之又少,难怪我决定写一本名叫《活在当下》的书。
我一直对路口的等待厌恶至极。现在,我决定视之为上帝的旨意——在我走得太快时,它让我放慢脚步,提醒我多多用心:
“停一停,呼吸一下这新鲜的空气,看看这美丽的海洋,它看起来像真是千年不枯、万年不变似的。可不是吗,这不就是你所居住的美丽的星球吗?你是多么幸运啊,可以每天走过这美丽的海边!活着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觉得好一点了吗?好极了,来,我要把灯号换过来了……祝你有个愉快的早晨!”
这一天,就在这个路口,我领受了上帝给我的启示;就在灯号终于转变的那一刻,我也改变了。注意到自己从前很少用心关注的事实,我体会到了一个使我的生活方式从此改观的真实刹那。现在,每当遇上山脚下的那个红灯,我总会微笑着说:“谢谢你,我是该停下来欣赏一下眼前的美景了。”
有时我们逃避真实的刹那,是因为我们害怕
我们不用心,因为唯恐一旦用心,就会发现在自己心底某些秘密的角落,原来埋藏着好些让我们不愉快的事实。
很多年前,我和某人维持着一段令人非常不舒服、不满意的关系。我很爱这个男人,但是我们彼此并不适合。由于我不忍结束这段关系,我也一直不愿去面对这个事实,所以我给自己的生活塞满了各式各样的活动、计划,日夜忙个不停,没有周末,也没有假日。工作带给我极大的满足感,同时下意识里,我对这段关系不专注、不用心。
终于到了我们一起去度假的时候,不知为了什么,我决定不带任何工作去。我们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岛上订了房间。自相识以来,我们首次在整个假期中单独相处,没有预先设定好的计划,也没有工作可讨论,更没有任何杂务可分神。我还记得上飞机之前,不知怎的,胃痛得像里头打了个死结,但不久之后,我就发现原因了。
假期的第二天,我独自在一个无人的海边待了一整个下午。那个下午充满了真实的片刻,我不能再逃避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我必须了断这段关系。因为我一直害怕分手会带给他痛苦,会对我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在这个下午之前,我始终在躲避真相。然而,在那个小岛上,我对自己的诸多感觉再也无法逃避。
几个星期之后,我终于鼓足勇气告诉了那个我爱的男人:我要离开了。我常想,假如我不曾花时间去面对自己,假如我一直不敢去面对自己的真感情,我和他今天会是怎样一个局面?我们还会那样不痛不痒地在一起多久?如今,我们都愉快地各自成了家,也都找到了我们真正的归宿。
有时,拥抱真实的刹那,打开自己的心胸去接受事实,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你也可以选择逃避、拒绝,只是一旦那样,你的生活便离你的内心世界愈来愈远了。
稍后我会分享一些创造真实刹那的技巧,但现在让我们先做一个试验——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情,不能有丝毫的分心。那件事可能是在开车的时候专心注意身旁的景物;或是准备晚餐时,专心想着自己正在为心爱的人准备一顿美食。
最近在一次飞行途中我尝试这样做了。我想在整整4个小时的飞行时间中,不读一本书,不看一部电影,只专心去体会“处在一个铁管子里,铁管子高速飞行在3.5万英尺的高空”的感觉。我真的这样做了。整整4个小时,我坐在窗边看着陆地在我的脚下掠过。我亲眼看到小支流汇成大河川,看到旷野拔起成高山,再倏然沉降回平地;小城市、大都会和小乡镇,从空中望去全是一片祥和安宁。直到飞机落地的那一刻,我心中对这片国土油然生起了一份前所未有的热爱,满心宁静地踏出了机门。
真实的刹那横亘面前,有时真能逼得你无处可逃。
当你停下匆忙的脚步,抽出时间用心拥抱真实的刹那,毋庸置疑,你将立刻面对自己所有的情绪、秘密和不曾察觉的真相。
我们在自己和别人之间筑起了藩篱,也挡掉了真实的刹那
很多我很珍视的真实片刻,都发生在我和别人真心交流的时候——我的丈夫、我的小狗碧珠、我的好友,还有许多第一次碰面的人。两人之间的真实刹那从何而来?答案是:“亲密关系。”
当人们之间的藩篱被拆除,便是两心交会的时刻,亲密关系由此而生。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易与人产生亲密关系,如果你有这个困扰,就不会渴望在生活中与人共创真实的刹那。你会觉得没有安全感,因为在真实刹那中,人与人之间惯有的藩篱将被拆除;而内心深处的情感若全部曝光,你会觉得赤裸裸的,毫无保障。若在过往的记录里,你曾因允许某人进入你的心里而受到伤害,那么往后你将更不容易无畏地敞开心胸与人亲密。
我们逃避真实刹那最普遍的方式之一——我们向恐惧屈服,然后逃避或拒绝亲密关系。你成了堆砌情感藩篱、建筑心防的专家。藩篱把痛苦挡在外面,连真实刹那也挡住了——别人的爱进不来,你的爱出不去,你们怎么亲密得起来?藩篱保护了你,但也形成了一座情感的牢狱,与人真心交流的快乐时光也因此和你绝缘了。
与陌生人交流
如果想要享有更多亲密关系所带来的真实刹那,你不必等到谈恋爱或结婚时。别忘了,我们可是在和60亿以上的人共同分享这个世界呢。可惜的是,有太多规矩束缚我们与谁交流、何时交流才是恰当的,可以交流到何种程度……这些规矩使我们错失了许多神奇的心灵交流和幸运的际遇。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不认识的人我们称作“陌生人”,我们会刻意绕过他们,避免和他们发生任何关系。在电梯里不小心撞到人,你会立刻道歉,好像你做错了什么事。在餐厅里有人多看了你两眼,你马上会怀疑对方在暗示自己:丝袜可能破了个洞,或是领带上沾了脏东西;或是你怀疑那人是个精神错乱的家伙,而你就是下一个被跟踪的倒霉蛋。你很少会想到:“哦,那个人在看我,他想和我交朋友。”
凡从自己内心深处探索而得的,必能使你得救;凡留在内心深处不去挖掘的,终能使你毁灭。
根据我们的“藩篱规范”,还能和陌生人交谈的话题是天气、体育、娱乐和闲话。你绝对可以和陌生人一起抱怨,因为你们俩同时在批评别的事情,这会令你们有安全感。只要双方都尊重这道藩篱,彼此就不会觉得不自在。但是这样的交谈,使你们之间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心灵交流,你们也不可能共享任何真实的刹那。
假如你愿意与人分享真实的刹那,就能从陌生人身上多认识自己一些,这是熟悉的朋友通常办不到的。陌生人可以成为真理的镜子,反映出你所需要的真相。
陌生人之间隐姓埋名所带来的安全感,使我们有勇气拆开自我的层层包装,让长期等待曝光的真实面貌暴露在阳光下。我和陌生人有过许多十分美妙的真实刹那——在排队等待的时候,在小商店里,特别是在飞机上,因为我常旅行。让我和你们分享其中的一个故事。
机上玄机
那天搭上从旧金山飞回洛杉矶的班机时,我已经很累了。连续两天的演讲和电视录影,累得我不想再开口说一句话,只想利用这段行程静坐一下或者一觉睡到底。当我走到划定的位置前一看——邻座竟然是一个大约九岁、坐立不安的小女孩。“啊,不要吧。”我心里痛苦地嘀咕着,“别是个小孩呀!我没力气应付了。拜托拜托,最好是她坐错了位子。”可惜我运气不好,她没坐错位子,我也没有。
我一坐下来就开始动脑筋,心想怎样可以不用和她说话。“我可以闭上眼睛,这样她就不敢来骚扰我。”我想,“或者应该请空中小姐帮我另外找一个座位。”飞机还没起飞呢,我已经开始不耐烦了。
但是我立刻感觉到自己下意识的行为不对。“注意啊……”来自心底的声音提醒着我。有生以来,我曾一次又一次地体验到“宇宙中没有纯粹的偶然”——现在我会坐在这小女孩的旁边,冥冥中必有其道理;而我这一次的反应却是这么强烈,或许其中有更大的玄机等着我去参透。
于是,我开口向贝莎妮自我介绍。这小女孩似乎早就等着我开口,当她看出我的确有心和她聊天,便也开始毫不保留地对我诉说起她的故事。一开始,贝莎妮很兴奋地说这是她生平第一次搭飞机,她要去洛杉矶和她的父亲会面。她的父母最近离了婚,爸爸和其他兄弟姐妹都搬去洛杉矶了。贝莎妮本来有权选择和他们一起搬走,但她最后决定留下来陪妈妈。
“这一定是个很痛苦的决定。”我告诉贝莎妮,“选择和家人分开。”
“是很痛苦,但我觉得我妈妈需要我。”她神情严肃地解释给我听,“我妈妈那时候很可怜。”她告诉我,她母亲很年轻时就结婚生子,现在觉得婚姻和家庭是她的束缚。
“她有很多男朋友,而且他们常常约她出去。”贝莎妮的语气略带自豪,“可是我不喜欢这样,因为我常一个人在家。”
“我猜你一定很想你爸爸。”我试着问,她的泪水立刻涌了上来。
“我好想他,也想其他人。我爸爸每天都会打电话来问我好不好。”
“你都怎么跟他说?”
“我都跟他说我很好,可是有时候我其实不好……”
我从贝莎妮的眼里看到迷惑和痛苦,那是9岁小女孩所不该承受的痛苦,我好心疼。她有超越年龄的成熟……她也不得不如此。我从她的叙述里拼凑出完整的画面——妈妈不安于室,爸爸打官司赢得了小孩的监护权,因为法官认为妈妈不足以胜任;但是充满爱心和同情心的贝莎妮不忍心离开妈妈,于是她放弃了安定的新生活,放弃了父亲的保护,放弃了和其他兄弟姐妹一起成长的机会,只为了让母亲充分感受到有人还爱着她。然后每天晚上,她和保姆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母亲和热恋对象约完会后回家。贝莎妮得不断地告诉自己“我的选择是对的”,才能支撑自己度过一个又一个寂寞的夜晚。
我的镜子
我们就这样一直聊下去。我告诉她,我11岁时父母也离了婚,当时为了决定跟谁,我痛苦得像被撕裂了一样;而由于我不能像同伴们那样有个完整的家,我一直自惭形秽,常常哭到睡着为止。“我也是!”她如获知音。我解释给她听,我如何在长大后体会出父母也不过是人,在他们大人的外表下,很可能和贝莎妮一样,其实还是个孩子。我试着让她了解她的母亲何以如此,也告诉她:母亲是大人,而她只是个小孩,这并不代表她没有能力懂得母亲所不懂的道理。我建议她要让父亲知道她有多不快乐,不必担心这会让父亲觉得有罪恶感,因为这是他应该知道的。我也提醒她,无论如何她得先照顾好自己,即使这意味着她必须离开妈妈。然后我还告诉她,我曾多么努力才学会了爱自己,才懂得父母亲离婚并不是我的错,也才能为自己完成一些美好的事。
“你看看我长大之后做了些什么!”我颇自豪地给她看了几本正好带在身边的书——我自己写的书。
“哇——真的是你吗?”她睁大了眼睛问。
“不骗你,真的是我,而且我还上过电视。”
贝莎妮差点儿从椅子上跳起来。“等一下……等一下……”她忽然大叫起来,“我看过你!是像欧普拉(Oprah)或杰罗度(Geraldo)那种脱口秀一类的节目,对不对?”
“是的。”
“哇,我的天,我的天啊,我太兴奋了!”贝莎妮开心地在椅子上跳上跳下。
“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告诉你这些吗?我要你永远记住:你从哪里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做什么。贝莎妮,你是个很特别且聪明过人的女孩,只要你愿意,你一定能心想事成。嘿,我能做到,你一定也可以。”
快到洛杉矶了。贝莎妮和我交换了电话号码,我答应寄一些书给她父母亲,也答应送她一份特别的礼物。她静了下来,小脸贴在玻璃上,静静地看着窗外的景色。
我猛然醒悟,怎么早没看出这其中的玄机呢?贝莎妮就是我自己!我刚刚在飞机上和9岁时痛苦不堪的自己聊了一个多钟头。我把当年渴望有人指点的道理一股脑儿全说给她听,指引她走一条该走的路,和她分享我30年来所累积的心得。上帝把我安排在这个“小芭芭拉”的旁边,虽然我们有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姓名,却有着同样受困的灵魂,我因此得为自己心灵的旧创疗伤止痛。
“因为遇见你”
有了贝莎妮这面镜子,我真切地看到自己战胜了过去的梦魇;看到自己多了一分谅解;更看清楚了自己的目标之一——要将一路走来所学到的点点滴滴分享给世上所有的大芭芭拉、小芭芭拉、大贝莎妮、小贝莎妮。我摇了摇头,不禁赞叹这一刻的完美。在飞机上,贝莎妮传递了一些信息给我,一如我讲了一些道理给她。在心灵上,我们情同姐妹。
就在这时,贝莎妮转过身来,泪眼汪汪地看着我。
“怎么啦?”我问。
“没什么——只是,今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
“为什么?因为你第一次坐飞机?因为你再过几分钟就可以看到爸爸了?”
贝莎妮直直地看着我,然后带着灿烂的微笑回答:“都不是,是因为我遇见你……”
我得到过的所有荣誉、奖牌或全体观众起立鼓掌,都不及那个下午贝莎妮说的这句话对我更具意义。她不用多说,却已给了我最好的报答,这不容易啊!我们后来仍保持联络,最近一次得到的消息是她仍跟母亲住,但父亲已搬回洛城,以便就近照料她。
我永远忘不了贝莎妮。她给我的,是一个最奇妙、最具疗效的真实刹那。那次碰面之后,我按照约定送了一只玩具熊给她,让她有个可以分享情感和秘密的贴心朋友。
当我知道她为熊宝宝取名“芭芭拉”时,我流下了眼泪……
希望你们读这本书的同时,也在享受真实的刹那。
希望我能帮你找到一直潜藏在你心中、你却避而不见的情感和力量。
也希望我能为你剥开经年累月积下的层层不经心与不在意,好让你想起此生存在的真正意义。
我喋喋不休地告诉你这些,其实是我不希望你再浪费任何时间。你可能不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因为事实上你的生活可能已过得像是把40个小时的工作都压缩在一天里完成似的。但是我所说的浪费掉的时间,指的是你没有好好去体验的时刻:你不曾细细品味和欣赏的当下;你漫不经心虚度的时光;你浪费体会真爱、关怀和学习的珍贵时机。你以为全世界的时间都是属于你的,可以任你挥霍。
尽情感受余生
几个月前,一个朋友打来的电话让我心碎不已——医生刚刚宣布她得了癌症。我们在电话里聊了一会儿,但挂断电话之后,我仍久久不能释怀。那天晚上,我和我先生躺在床上,告诉他这个不幸的消息,也让他知道那一整天我的心绪的强烈波动。我一直在想着这个和我年纪差不多的朋友,想到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她孤单地守在自己昏暗的房里,只有猫咪在陪伴,这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如果换成是我,此刻我一定在想着自己还有多少日子可活,如果我的癌症无法治愈,该怎样度过这仅余的时光。
“要是我发现自己快要死了,该如何改变我的生活?”我边想边问我的先生。
“这要看医生估计你还能活多少年。”杰佛瑞说。
“我敢确定,我绝不会再浪费任何一天,我要尽情感受余生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刹那间,我悟到了一个让人黯然神伤的事实:我和我的朋友一样,正一步步接近死亡,只是不是今天或明天,而是在三五十年后。
为什么总要在即将失去一切的时候,才懂得珍惜?
为什么总要等到恐惧和失落临头,心灵才感觉到悸动?
为什么总要等到配偶走出了大门,才明白自己原来多么需要对方?
为什么总要延宕我们想要的生活方式,以为全世界的时间都在我们的手里?
我们活在世上的时间是如此短暂啊!幸运的话,我们大约有80年,也就是29200天的时间,可以去享受生命以及生活。我们之中有多少人,在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能够有资格说“我很满意我自己,也很满意所有我做过的事。上天赐给我的每一寸光阴,我都尽情享受过”?
往往只有那些已经站在死亡门槛上的人,因为看得够清楚,而殷殷叮咛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几年前过世的演员兼导演蓝敦(Michael Landon),在去世前几周接受访问时,分享了这样的心得:
活着的时候,最好能记住:死亡即将来到,而我们不知道它降临的确切时间。这能让我们随时保持警觉,提醒我们趁着机会还在,要尽情地活着。是该有人常常告诉我们:来日无多,然后我们才可能将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发挥到极致。不论你想做什么,现在就去做吧!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们不该再浪费时间、再逃避真实刹那,相反,我们应该努力去寻找真实的刹那,不必等到明年,不必等到看完这本书,而是现在就起而行。这事一点都不难,因为:真实的刹那随时唾手可得。
我们不必大老远去找真实的刹那。它是如此地近在眼前,近得就像飞机上和你相邻而坐的人,或是每天早上为你端来咖啡的小妹,或是遇到困难向你求救的朋友。
每当你决定专注于当下的时候,真实刹那就在那儿。
只要你给它机会,它就会为你带来神奇的心灵交流和幸运的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