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中的科技文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1章 砍伐邓林

白启将这个恒星系纳入了自己的疆域。

邓林的轨道上,布满了工作中的飞船,零部件被送出舱外,机器人在轨道附近组装着设备。

预计将花费百年时间得出大致范围。

探测节点布满了轨道,用于收集隧穿产生的粒子。

用理论够造黑洞模型就像是摸黑猜测物体的颜色,有些大家认为理所当然的计算过程被证伪,一个理所当然会引起大量不可预知的错误。

例如迫使黑洞上遵守热力学定律,实验表明,热力学对黑洞的影响是次要的。但黑洞必需遵守高维空间收缩场定律。

来个题外话,你可以在三级学位的教科书上看到,黑洞构成的热力学系统可构成卡诺循环,辐射温度与表面引力成正比,简单易懂。当攻读四级学位时,辐射温度开始与量子涨落出现联系。再然后空间进入了方程。热力学唯一的作用就是让整个系统便得直观,易于理解。

信息熵如堡垒,坚守着最后一块阵地。

(在我的宇宙里,超大范围上可以违反热力学,具体解释,慢慢等吧。理论有现编的,有照抄的。)

末日战役时,从超光速空间得到的信息可以推出,超光速必需直接或间接依托高维空间,无限小中蕴含着无限大。

这跟黑洞及其相似,白启有一种感觉,但说不上来。

单个黑洞无法传递信息,信息都被锁死于奇点,如果能制造一个镜像奇点就能解决信息传输的问题。

先前理论有大量的漏洞,但是修改后的理论依旧支持信息通过镜像奇点进行传输。

几万名紧急抽调的各专业研究员聚集在一艘拉级居住舰内。强化后的大脑可以连续工作一个月,所需的睡眠时间不超过3小时。

各个研究方向的讨论声不绝于耳,几百个会议室中,不乏试图用拳头解决争论的双方。

对黑洞进行建模是何等的荣耀,更别提找到制造一对稳定的镜像奇点的方法,每个人都希望在历史上添上自己的名字。任何种族只要攻破了这一技术壁垒,就能为族人带来大量的奢侈资源。

圆球族是脑容量最为巨大的物种。当他们沉迷于思考时,导电体液的移动如混乱的涡流。及其特殊的身体大幅提高了他们的研究效率,没有种族不愿意与他们进行合作。

随着研究的不断进行,初始数据解读完成,几十种可能的猜想需要大量实验来证实。

几十条申请蜂拥而至,要求对奇点进行物理性的破坏。

一群人就是不珍惜公用的东西,白启愤愤地想。

黑洞隧穿概率的测得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至少需要五十年。

最早的十年内,数据得出的速度令人感到欣慰,到了第十一年,及其明显的数据浮动延缓了进度,到了第十二年,有效数字到了19位,第十七年20位。

精度的上升速度如树懒前行。

finsler框架下的强引力理论负责修正由广义相对论推算的实验结果,精度问题一直如乌云笼罩在理论大陆的上方。在极端情况下,不同联络,不同协变导数,引力场方程就建立于切丛上的线元。最后得出的几种引力场方程完全不等价。

唯一的方法是从Riemann几何中再次推广,将二次型的度量函数扩展至虚数范围,从而得出全新的度规。

枯燥的数学需要大量的时间,在大部分情况下,物理学家的数学能力往往不那么……

出发过于匆忙,大部分研究员都是被突然带走,白启忘记了那群家伙,或者说,他们的存在感过低,数学工具,物理学家只要学会怎么用就行。

改变一群沉迷于符号的人的研究思路是不道德的,白启只能独自迈向沙漠。

两年后。

一套测试版的数学工具开发完成,白启感觉自己老了许多。

使用内测版的数学模型进行常数计算,速度提高了两倍。

数学是条无聊至死的不归路,而物理是条痛苦至死的不归路。

身为暴力美学的崇拜者,白启对此已十分满足。

能用就行。

第47年。

常数的有效数字达到了33位,白启又磨了磨时间,直至第50年,第34位有效数字一直在7和8之间徘徊。

对于目前而言,33位已经绰绰有余。

对于黑洞的物理性破坏拉开了帷幕。

美其名曰,为物理献身。

单个质子被注入,计算黑洞的扩张和温度的变化,确定理论与实际的误差。

实验进行了三百年。

黑洞的质量增加了一倍,他的利用价值所剩无几,只能暂时存入博物馆中。

有了足够的基础,奇点对称的理论开始完善,研究院尝试着用夸克制造奇点,这个想法在三年后的回忆中被否决,无数的证据指出夸克级联增生的产物密度与半径3千米的夸克星的中心密度一致。

夸克被无情的抛弃。

另一种方式是利用静止质量为零的胶球碰撞时产生的高密物质。

理论上,这能勉强达到黑洞的临界密度。

一群热衷于爆炸的物理学家占据了研究人数的一半,过程可想而知。

几个月后,白启完成了一个恒星系的改造,把他们支了过去。

从别的恒星系进行观测,物理学家们所在的恒星系光度发生着毫无规律的变化,也许有一些还在襁褓中的文明会因此争论光度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