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让孩子承担自然的后果
当我们让孩子明白了时间的含义,约定好了叫醒的方法,并经过一小段时间的观察引导后,就该把接力棒交给孩子了,让他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适时地不断调整和适应,最终固化为习惯。这个过程中最难的一关是父母要学会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承担后果。
睿睿上一年级,妈妈觉得他不能再如幼儿园时候那样,磨磨蹭蹭地起床,甚至还要让奶奶帮着穿衣服了。于是妈妈和他反复商量,用他喜欢的英语儿歌小星星叫他起床,起来后自己穿好衣服去洗漱。睿睿一开始热情很高,儿歌一响就一骨碌爬起来。但三五天后,热情就逐渐消失,在妈妈的鼓励下好歹还是起来了。但第二个星期一,睡了两天懒觉的睿睿起不了床了。小星星已经“眨完眼睛回去睡觉”了,眼看着再不出发就迟到了,睿睿还赖在床上。妈妈着急了,一边唠叨,一边帮他穿衣服,然后塞到车里送去学校。妈妈觉得很挫败,费了那么大的劲儿,什么也没做错呀,怎么会这样?
我们首先要明白,在培养孩子独立起床的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很多成年人下定决心要5点起床,坚持得很好的人,也有偶尔睡过头的时候。
如果孩子一直是在一个安全感比较强的环境中长大,自尊心和自信心没有受过较大的伤害,那么父母可以使用这一招:让他承担自然的后果。
自然后果法,是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的一种教育方法。卢梭说:“应该教会孩子从经验中取得教训,如果孩子有冒失的行为,你只需要让他碰到一些有形的障碍或受到由他的行为本身而产生的惩罚,就可以加以制止。”孩子该吃饭的时候不吃饭,我们不管他,自然的结果就是他饿得饥肠辘辘,下一顿饭就会好好吃了。天冷,孩子出门不愿意穿衣服,自然的结果就是冻得瑟瑟发抖,甚至感冒生病,下一次自然就会记得穿衣服了。让孩子在因自己的过失所造成的后果中品尝苦果、体验惩罚、得到教训,孩子自然会受到刻骨铭心的教育。
在起床的问题上也可如此。睿睿妈妈如果坚持不说多余的话,只告诉他到了出发的时间了,自己可以等他一会儿,但是今天肯定要迟到了。睿睿自然就得手忙脚乱地起床,心慌意乱地担忧一路,到了学校,因为迟到,还要面对老师的批评。这一连串的感受因为妈妈的安静,睿睿被迫去一一自主体验。这种难受的感觉会倒逼他,下定决心第二天不赖床。
自然后果法看似简单,实则很不容易。对父母来说,看着孩子犯错受罚不出手,这简直不仅是和天性对抗,而且是和疼爱孩子和好为人师的两重天性对抗。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一旦看到孩子犯错,父母立刻就想要批评和指导,因为这是父母最舒服最容易的做法。
父母在使用自然后果法的时候,看着孩子被自然惩罚的时候,需要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父母要深刻理解,惩罚的目的是承担责任,而不是伤害。
其实不论是自然后果法,还是父母给予的惩罚,对惩罚的理解是否正确和准确,决定了你对孩子的教育结果是喜剧还是悲剧。心理学家中有一些人,极力反对父母对孩子的惩罚,他们认为父母的惩罚完全是把恨意宣泄到孩子身上,是打着教育旗号的恶毒戕害。我觉得,大部分父母并没有主观恶意,他们只是无法精准判断,什么是教育,什么是伤害。
当我们无法判断的时候,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直接询问孩子。比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开个家庭会议,商量一些家庭规范和几种惩罚措施,扫地一周、给全家人洗袜子3天、20个俯卧撑、假期里3天不能玩游戏……在制定每一种惩罚前,都要询问每个家庭成员尤其是孩子,如果接受这个惩罚,你是否会觉得受伤害?如果有人说是,就果断放弃这一条。
回到自然后果法,孩子饿一顿、冻感冒、迟到被批评,是不是伤害?父母要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这件事,就会意识到:这些后果,是孩子能够承受的。那些孩子不能承受的后果,比如孩子要翻越马路栏杆,父母当然不能说你翻吧,被车撞了你就知道怕了。这中间的尺度,父母要把握好。
第二,父母在顺其自然的同时,要站在孩子这边,而不是站在“自然”那边。
当孩子受惩罚的时候,父母不是“袖手旁观”,更不能雪上加霜。“我早就告诉过你……”“你现在知道了吧……”这种扬扬得意、尽显自己先见之明的话,说起来很爽,但听起来感觉很糟糕。即使总结教训的时候,也要避免出现这类措辞。
父母不要动辄就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对立面。如前面所言,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坚持不说多余的话,只告诉孩子到出门时间了,可以等他一会儿,但自己上班可能要迟到了,孩子上学也会迟到。这个过程,父母要心平气和,自然地说出事实,并表达自己愿意给孩子提供帮助——等他穿衣服和洗漱,送他去上学。父母一旦表现出宽容和爱护,孩子就会觉得内疚,就会生发出他的责任心。如果父母这个时候劈头盖脸一顿骂,孩子的内疚就会被强烈的厌烦和愤怒掩盖,停止反省自己。如果父母送孩子上学一路上板着脸,怒气冲冲,孩子的内疚就会被恐惧代替,他会想方设法帮自己找借口推卸责任,或者用更加任性和耍赖,来逃避以后的责任。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微妙的心理变化,不能很好地因势利导,只是一味地责怪孩子不懂事,是没有意义的。
第三,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把握自然后果法的尺度。
良好的亲子关系、融洽的交流、孩子的安全感、对父母的信任、被呵护的较好的自尊心,是自然后果法的前提。如果孩子已经比较大了,而且自尊心已被伤害得千疮百孔,对老师的批评也满不在乎,自然后果法就无法单兵突进了。父母不能单一地使用这种办法,而应该从平和的交流、持续的鼓励入手,重建孩子的安全感后,再逐步实施这种方法。
另外,孩子的情况各种各样,父母可能同时要解决很多问题。父母需要判断哪一个问题是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比如孩子体弱,那么父母可能要优先解决身体问题,而不是用自然后果法让他冻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