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冰海沉车,机械师死里逃生
2008年11月27日,星期四
早上风和日丽,谁也没想到今天会是不平凡的一天。事后回想,似乎早上就有不祥预兆。Ka-32直升机像往常一样起飞,不久机翼就撞到了一只贼鸥,贼鸥的脑袋被削了下来,直升机明显受损。紧急降落后检查,机械师出了一身冷汗——损坏程度完全可使直升机坠毁。所幸没事,直升机修好后很快又开始运输。
雪龙号在艰难行进了几十米后,在一处乱冰区被迫停了下来。所谓乱冰区是指不平整的厚实的海冰区,还不是比较可靠的同大陆相连的真正的冰架,但在雪龙号前方一两百米的地方就应该是冰架了。
这次征程的计划是出动12辆雪地车,组成人类历史上南极冰盖最庞大的车队向内陆进发。中山站已有7辆雪地车,还有5辆需要从雪龙号上卸下来,雪地车非常重,一辆PB300重约7吨,Ka-32直升机是吊不动的。
现在需要下决心是否进行海冰卸货,首先要保证内陆队的物资上岸,让内陆队尽早出发。晚上11点左右,相关专家用手持便携式冰雷达探测后,认为雪龙号周围的冰层厚度最薄2米,最厚4米,应该足够坚固,而冰架也在前方不远。冰架上的冰面足够结实,完全可以承载雪地车,现在海冰与冰架只隔一两百米,雪地车只要能顺利通过这段海冰“危险区”,就有把握开到中山站。决策层果断决定:海冰卸货开始!
雪地车和雪橇被雪龙号上巨大的吊车缓缓地吊放到船舷两侧。一辆崭新的PB300被吊到船的左舷,在现场装上履带并加好油;雪橇被吊到船的右舷,相应物资装上雪橇。
第24次内陆冰盖队的首席机械师、第24次队中山站站长徐霞兴将驾驶第一辆PB300。徐霞兴是个年近六旬的上海人,精干利索,胆子特大。作为机械师,他资格老道、经验丰富,驾驭雪地车的技术可以说数一数二。完成此次任务之后,他就可以光荣退休,但是,几分钟之后的事故,使他差点成为中国极地科考20余年来的第一位献身者。
他计划驾驶PB300从船头绕到船的右翼,拉上载有物资的雪橇,运送到前方冰架上。徐霞兴下船后仔细地检查了一下冰面,开始驾驶雪地车慢慢朝船头方向挪,行至船头前方150米处时,在没有丝毫前兆的情况下,冰面突然整块坍塌,连车带人一起陷入海中!
此时,第25次南极科考队总领队、首席科学家杨惠根教授正在雪龙号驾驶室里,当雪地车还一半在水上、一半在水下时,杨领队猛喊:“跳车!跳车!为什么不跳车?为什么不跳车!”雪地车很快没顶于水下,杨领队哭出了声……
事后徐霞兴回忆,感觉海冰塌陷时,他立刻加大油门,试图带领雪地车一起逃离,但已经来不及了。雪地车开始向海底下沉,海水从驾驶室四周钻了进来,很快到了他的膝盖。他试图打开驾驶座一侧的车窗或车门逃生,但因为外面海水的压力,没能成功。他跳到副驾驶座准备推窗门的时候,海水已到了他的肩膀。雪地车继续下沉中,他想到车顶那个小小的天窗,那可能是他唯一的逃生希望了。
天窗并不大,只能朝前打开40°左右的角度,是通风用的,而且车顶上还有行李架子挡着。当他跪在副驾驶座上,用左手使劲旋动天窗螺纹的时候,冰冷的海水已没到他的脖子了,因为外面海水的压力太大,天窗一时也打不开。那一刻,他几乎认定自己今天就要葬身此地了。
绝望之中,右手猛力一拉,竟然打开了右侧驾驶室窗户,涌进来的冰冷的海水将他整个淹没,但同时也平衡了驾驶室内外压力。最后一个机会了,他用尽全身力气再次向上推天窗,突然感到一股力量在把他朝外推。
当他的上身冲出天窗后,硕大的极地靴却被卡在天窗和行李架中。这时候他已经憋不住气了,猛烈挣扎后,竟然奇迹般地将靴子挣脱掉了!此时雪地车已沉到水下56米深,四周水色发暗。他开始奋力向上浮游,快要窒息的时候,头顶顶到了一块冰,终于浮出了海面!昏昏沉沉中看到了拿着竹竿前来营救的队友……
在雪龙号上,当徐霞兴清醒过来后,机械师老崔与他抱在一起,痛哭流涕。老崔是徐站长去年赴冰盖的“战友”,刚刚才为徐霞兴的车加完油。亲眼看着战友在几分钟内九死一生,老崔难以抑制自己的心情。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我没有经历过南极、没有经历过生死与共,我可能永远也无法理解两个中年男人的抱头痛哭!
在徐站长开动雪地车之前,机械师小曹正在雪地车旁边,徐站长拉开车门时还看了他一眼。要在平时,小曹一定会跟他一起上车,坐在副驾驶座上,但今晚不知为何小曹没挪步。要是他上了车,副驾驶座上有人,可能事故就不是这个结局,可能两人都会被淹死或至少一个被淹死。
徐霞兴死里逃生一定是有神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