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防控高血压的跨世纪之战
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实早在1808年,英国医生和科学家托马斯·杨(Thomas Young)就意识到高血压不是一种生理状态;1836年英国医生、肾脏病专家理查德·布赖特(Richard Bright)也进一步指出高血压是一种疾病状态,与肾脏疾病有关。但是年轻的英国医生Frederick Akbar Mahomed(1849—1884)首次报道,即使没有肾脏病依据(如蛋白尿)患者也有高血压,后者可能是现代原发性高血压的雏形。
然而20世纪以前,很少人意识到血压高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普遍认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会有代偿,老年人常会出现血管硬化,血压高一点只是身体为了满足器官供血的代偿。医学界也一直将高血压作为身体的一种代偿机制,即使在1949年,全美著名的心血管病权威查理斯·费伯格(Charles Friedberg's)撰写经典教科书《心脏病学》,仍然将良性高血压定义为不超过210/100mmHg。一直到弗来明汉心脏研究后9年的早期结果公布才真正将高血压作为疾病对待。
1957年弗来明汉心脏研究报道了首个主要发现,明确定义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160/95mmHg。研究结果还报道,高血压人群与血压正常者比较,冠心病发生率升高近3倍;几年后,研究人员发现卒中也是高血压的主要结局之一。尽管出现了这些早期研究报道,但大多数人仍认为收缩期血压允许值上限为100+年龄,譬如,70岁的老人收缩压170mmHg被认为是正常血压。
1957年,第一个降压药物即利尿药——氯噻嗪上市。60年来,随着高血压药物的不断问世和相关的临床药物研究结果公布,高血压人群接受治疗与不治疗比较,二者的结局大不相同。因此,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不断地发生变化,1957年制订的高血压标准是大于或等于160/95mmHg, 1977年修改为大于或等于160/90mmHg。从1999年开始,国际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下调为大于或等于140/90mmHg。2017年,美国的医学专家又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再次修改,认为血压大于或等于130/80mmHg就是高血压,但是中国专家目前没有认同。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黄全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