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心智:企业战略定位实践方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10年前在上海,我初遇定位,就有幸与邓德隆老师相识,这对我的人生无疑是一次重要的蜕变。那时我常与朋友开玩笑,“对定位了解越多,就越发觉得自己为定位而生”——从那时起我便笃定,自己的后半生都将献给“定位”。

回到北京后,我又有幸与6000多位企业家学员相识、相知。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尽管企业经营者们在媒体上常常“叱咤风云”,但在他们内心深处,其实充满了焦虑、疑惑与不安。他们经历的挫折与磨难,远超普通公众的想象,但是他们也学会了将负面情绪深埋于心底;他们知道生活的乐趣与世俗的游戏,但他们的胆识与魄力让他们无法安于享乐;他们渴望冲破荆棘丛林,找到前行之路,但时常连身在何方都无法“定位”。

记得2013年3月25日,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曾经发了一条微博:“中国企业闭着眼睛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我睁开眼睛,也不知道去向哪里。”

我们的民营企业就是如此脆弱,他们向前迈出的任何一步都必须万般小心,因为一次失足就可能全军覆没。他们尽管心志备受劳苦煎熬,却仍然极度渴望成功,但是“成功”应该是一番什么景象,却很少有人能描绘出来。

与他们在一起,就像是从镜子中反观自己。我意识到不论是自己还是团队中的每个人,最渴望的不是拥有了多少估值,而是我们推动了多少创业者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家;帮多少企业实现了从运营管理向品牌管理的转型;让多少企业成为行业领跑者、位居品类第一,乃至成为全球响当当的品牌。

这也就成了我写作本书的初衷。

纵观定位学科,已经出版了22本相关的专业书籍。这22本书是定位的理论基础,满载定位学科的箴言与精妙。对于企业家来说,想要一气呵成读完它们,或是仅仅读懂、读透一两本,其实具有相当的难度,而我们经过这10年的理论学习和咨询实践,积累、梳理出了一系列企业实践战略定位的方法。所以,我希望给大家一本工具书,让企业家花最短的时间,对定位学科的全部逻辑、架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在22本书中,《定位》讲的是如何在顾客以及潜在顾客的心智中赢得竞争;《商战》讲的是如何应对竞争;《与众不同》讲的是怎样做才能与众不同。初次接触这些的时候,读者可能会迷茫,不知道该先看哪本。所以,在本书中,我选择按照国人的思维习惯,先讨论商业巨变、认知革命,再告诉大家心智的规律,继而是了解品类、定位的方法,再谈到信任状、聚焦经营及战术模型。最后分享给大家几位企业家与企业的故事,他们在与我们并肩作战的几年间,相继摘获了定位的“果实”。这些企业的规模不一定能让你惊讶,它们不像今天的王老吉、东阿阿胶、瓜子二手车,已经成为行业的庞然大物,甚至它们自己所处的品类,仍然需要精心培育。但是它们却从与我们相遇之初时的困境中跳脱,重新增长上升,而且速度惊人。比如,某家企业在没有加盟店、新直营店的状况下,却连续3年每年增长1亿元人民币营业额。你可能会说“1个亿太少”,随便一个大企业比如海尔,从798亿元到去年的1590多亿元营业额,这才是大增长。但这种巨大的规模增长,所依靠的力量并非自身——海尔通过并购通用电气的白色家电部门,获得的是买入增长,而不是原有产业的提升。

我们深知,仅凭一己之力,改变不了中国所有企业的命运。而且,即便是国内全部定位培训、定位咨询从业者的合力,也远远不足以帮助中国千千万正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企业家。

只是,无论创业者还是企业家,如果有时间,能一点点看下来这本书,将书中的案例与自己的企业逐一对比,按照书上的方法去尝试,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这本书集结了我们3天咨询式授课的逻辑、结构、案例,它涵盖了我们过往咨询的路径和步骤,这样全方位的公开尚属首次。请参见http://www.luopanzhanlue.com/。

谨希望这本书的诞生,能给企业家带去些许帮助。

让迷茫的人,找到方向。

让刚愎的人,学会自省。

让停滞的人,回归混沌之初,重新爆发。

至此,将是我们的最大欣慰。

李广宇

2018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