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对外开放取得了哪些新成就?
过去五年,我们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加快转移的历史性机遇,认真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各项承诺,积极做好过渡期各项应对工作,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02年的6208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1738亿美元,一年上一个大台阶,每年增加3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8.5%。在世界的排名由2002年的第六位跃至第三位,其中出口跃居第二位。外贸占全球比重从2002年的3%提高到现在的近8%。吸收外资从2002年的527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748亿美元,连续15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投资从2002年的27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87亿美元,增长5.9倍,对外投资额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开放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外贸、外资和劳务输出等涉及直接就业人口达到1亿多人。海关税收从2002年的2590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7585亿元,外商投资企业缴纳税收超过9900亿元,分别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5%和20%。
2007年,对外开放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就。
第一,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继续扎实推进“科技兴贸”战略,新认定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20家,累计已达38家,覆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数控机床等十几个产业。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478亿美元,占比达到28.6%。继续采取措施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调整了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取消或降低“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退税。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商品范围,将1140个商品列入禁止类目录。2007年,重点监控的六大类45种“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增速比2006年明显回落。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扩大进口。建立和完善进口促进体系,设立进口促进专项资金,完善进口公共服务和举办展会。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分三批取消883个税目商品的自动进口许可管理。
第二,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在全国建立了11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会同文化、广电、新闻等六部门制订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认定了142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118个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制定出台了促进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等政策文件。创建服务贸易指南网,成功举行首届中国服务贸易大会,举办了大连软件交易会、香港服务贸易洽谈会等大型展会。为积极承接全球服务外包,对14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4个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区给予重点支持。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开展国际资质认证和培训,协调有关部门对服务外包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给予支持。2007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3.1%,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14.7个百分点,高于同期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速10个百分点。
第三,吸收外资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修订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资投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环节和基础设施领域。同时,加强对房地产等重点领域外商投资企业的审核、监管,加强对外资并购的监管。目前世界500强中有480多家来华投资,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近1000家,增强了外资的技术溢出和产业带动效应。鼓励外商到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投资。举办了第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协调沿海省市与中部六省建立口岸合作机制,确定中部9个城市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2007年,中西部利用外资增长45.4%,比东部地区高35.2个百分点。
第四,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出新步伐。不断完善鼓励和规范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政策促进体系,加强对“走出去”的引导和协调。积极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制定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意见。积极与周边国家建立经济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境外投资合作的法律保障,目前我国已经和120多个国家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加强境外中资企业商会建设,规范企业投资行为。目前已有3万多家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投资遍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第五,积极有效开展区域经贸合作。近年来,以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形式的区域贸易安排不断涌现,成为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形式。目前我已与东盟、智利、巴基斯坦及我国香港、澳门等签署实施了6个自贸协定。2007年,我们认真落实已签自贸协定,在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的推动下,全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025亿美元,增长25.9%,服务贸易协议也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进一步深化了我与东盟的合作。与港澳签署《CEPA补充协议四》,推动了港澳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内地开放。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协定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积极推进与新西兰、澳大利亚、海湾合作委员会、新加坡、冰岛、秘鲁等的自贸区谈判,部分重要谈判取得明显进展。
第六,我国的国际经贸环境进一步改善。积极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欧盟新食品法等技术性贸易壁垒。在积极开展对外交涉的同时,组织开展了食品质量安全、玩具质量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等方面的培训。针对我国钢材出口增长较快的情况,分别与欧盟、日本、美国和韩国开展了钢铁政策对话。同时,切实加强我国产业安全和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建设,积极维护我国产业和企业利益。我国对外开放不仅带动了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广阔市场和机会,促进了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
(姚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