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学习问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斗争取得了哪些重大胜利?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震惊世界的特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达里氏8级,最大烈度达11度,余震3万多次,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10个省区市417个县(市、区)、4667个乡(镇)、48810个村庄。灾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受灾群众4625万多人,其中极重灾区、重灾区面积13万平方公里,造成69227名同胞遇难、17923名同胞失踪,需要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510万人,房屋大量倒塌损坏,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多元,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举世罕见。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迅速展开了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竭尽全力抢救被困群众,最大限度减低灾害损失,迅速推进灾后安置和恢复重建,抗震救灾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

(一)全力解救被困群众,紧急救治伤病人员。抗震救灾的首要任务是救人,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消防和专业搜救人员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用最短的时间到达全部受灾乡镇和村庄,从废墟中抢救出生还者8.4万人,解救和转移148.6万人。地震灾害发生以后,共收治伤病人员296万人次,住院治疗9.6万多人。高度重视卫生防疫和疫情监测,确保了大灾后无大疫。

(二)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全面保障基本生活。保障数千万受灾群众的吃、穿、住、用,是一项空前艰巨的任务。全国上下紧急往灾区调运食品、粮油、衣被等生活物资,确保所有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在3个月内向灾区困难群众每人每天发放1斤口粮和10元补助金,在后3个月内对仍需救助群众每人每月发放200元补助金;对孤儿、孤老、孤残人员每人每月提供600元基本生活费。向因灾死亡人员家庭按照每位遇难者5000元的标准发放慰问金。采取多种措施紧急调运帐篷,突击生产活动板房,采取集中安置、投亲靠友等方式,妥善解决了受灾群众临时居住问题,保证了灾区学校按期中考、高考和秋季按时开学复课。累计救助受灾困难群众1058.4万人、“三孤”人员28.6万人,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510.62万人。

(三)迅速抢修基础设施,尽快恢复灾区生产。抢通修复灾毁道路、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是抢险救灾、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广大军民和工程技术人员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奋斗,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抢通灾区绝大多数干线公路和乡镇公路,恢复宝成线等9条受损的铁路干线运行,修复绝大多数输电线路,恢复因灾中断的公众通信和受损广播电视发射台站播出,完成水利工程应急除险工作。及时修复受损水厂、供水管道,保证了灾区城乡居民的饮水供应。

(四)严密防范次生灾害,努力避免伤亡损失。地震发生后灾区余震接连不断,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唐家山等堰塞湖险情危急,严重威胁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全力做好余震监测工作,严密防范地质等灾害隐患,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及时疏散危险区群众,想方设法排除次生灾害险情。因灾形成的35处较大堰塞湖险情被成功排除,特别是成功处理了国内外高度关注的唐家山堰塞湖险情,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降低和避免了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

(五)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中央财政建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先期安排700亿元。此外,中央财政还安排了250亿元资金专项用于救灾。各级财政建立了资金快速拨付机制,全力保障抗震救灾资金需求。在中央财政安排的资金中,有400亿元专项用于农房恢复重建。中央和受灾省份分别对农村居民修复重建倒损住房给予1万元补助。国务院先后下发了《关于地震灾区恢复生产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了财政投入、税费优惠、金融支持、用地保障、对口支援、社会募集、人员安置、就业援助、社会保险、倒房重建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灾后恢复生产和恢复重建工作。

(六)建立对口支援机制,有效调动各方力量。中央制定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原则,建立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机制。全国19个省(市)对口支援四川省18个重灾县(市)以及甘肃、陕西两省灾区,对口支援按3年期限实施,各支援省市每年大体按本地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安排对口支援实物工作量。国内外通过各种形式支援灾区,捐赠款物总计达592.74亿元。全国党员自愿缴纳“特殊党费”支援抗震救灾,4285万多名党员共缴纳“特殊党费”90.41亿元。

(七)依法推进恢复重建,科学编制重建规划。国务院及时颁布实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把灾后恢复重建纳入依法进行的轨道。成立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进行地震形成机理研究、地质地理环境条件评估和建设项目选址工作。组织专门力量开展灾害范围评估、灾害损失评估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为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组织各方面专家编制完成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10个专项规划,保证了整个灾后恢复重建科学有序进行。

(八)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迅速建立突发事件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准确客观公布灾情和抗震救灾情况,全面深入报道抗震救灾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新闻媒体向国内外广泛报道灾情状况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报道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许多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凝聚起全国人民和全球华人的情感和力量,增强了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勇气,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和广泛赞誉。

这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谱写了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再一次充分检验和印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人民军队的战斗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些成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财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刘应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