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令·兰(中国文化·古典诗词品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王昌龄

王昌龄(约698—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为校书郎。后举弘词科,授汜水县尉,迁江宁丞,后贬龙标尉。安史之乱时回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与高适、岑参等同为唐代边塞诗人代表。原有诗文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辑》。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终不还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孤城:即玉门关。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一作“雁门关”。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

简析

这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展示了盛唐气象。“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两句诗写边塞壮阔之景,是对西北边陲景观的一个总体概括。“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两句,直抒胸臆,表达杀敌报国的坚定斗志与信念。“黄沙百战穿金甲”,极其概括地写了戍边的战事,“黄沙”写作战环境之恶劣,“百战”暗示战争时间的漫长和频繁。“穿金甲”则写敌军之强悍,侧面烘托战斗之艰苦激烈。即使这样,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丝毫减损,反而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

背景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帝王锐意进取、卫边拓土,而那个时代的人也希望在这样一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争取建功立业的机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诗人的笔抒发豪情,谱写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从军行七首》就是盛唐诗人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此类边塞诗。

名家点评

〔清〕沈德潜:“不破楼兰终不还”句,作豪语看亦可,然作归期无日看,倍有意味。(《唐诗别裁》)

〔明〕周埏:李梦阳曰:语亦悲壮。(《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清〕黄叔灿:玉关在望,生入无由,青海雪山,黄沙百战,悲从军之多苦,冀克敌以何年。“不破楼兰终不还”,愤激之词也。(《唐诗笺注》)

〔清〕张文荪:清而庄,婉而健,盛唐人不作一凄楚音。(《唐贤清雅集》)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

从军行七首(其六)

唐·王昌龄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注释

胡瓶:一种工艺品,可用来储水。

敕:专指皇帝的诏书。

星驰:像流星一样迅疾奔驰,也可解释为星夜奔驰。

简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

诗的首句写这位将军的战时装束和勇武雄姿,次句转写边塞之景,意在营造和烘托气氛,暗示将军之心时时想着边塞的安危,时时准备奔赴边塞,保境安民。这两句着力铺陈将军的装束和边地景色,既衬托出将军的神武之姿,又意在蓄势,在如水秋月的广阔清寒背景下,一身戎装的将军的剪影,威风凛凛,一位勇武的将军形象就被传神地勾勒了出来。诗的后两句,豪气生发,尤显英雄本色,既写出了部队攻城拔寨的神速,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唐朝强大国势和军力的一种自信和自豪心理。

背景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帝王锐意进取、卫边拓土,而那个时代的人也希望在这样一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争取建功立业的机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诗人的笔抒发豪情,谱写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从军行七首》就是盛唐诗人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此类边塞诗。

十五役边地,三回讨楼

代扶风主人答

唐·王昌龄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

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

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

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

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

十五役边地,三回讨楼兰。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

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

禽兽悲不去,路旁谁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

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少年与运会,何事发悲端。

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注释

扶风:唐代郡名,在今天的陕西省凤翔县附近。

杀气:秋天的萧条之气。

休明:指政治清明。

刷羽翰:指贤良才智之士奋飞得志,比喻振奋精神。

三边:泛指边境地区。

简析

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一首诗。开头八句,诗人自述行迹,渲染环境气氛,景物描写比较沉闷压抑,晦涩黯淡,给全诗奠定了阴冷沉闷的基调。此诗借扶风主人之口,揭示了边境征战的惨况,希望有志之士珍惜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有所作为。

“主人就我饮”四句是过渡句,引出扶风客舍的主人,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兵。“十五役边地”至“路旁谁忍看”,是扶风主人描绘自己的军旅生涯。“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一句,写出扶风主人内心有几分庆幸,这为下文抒写珍惜太平盛世的生活感慨作了过渡。

“幸逢休明代”以下四句是扶风主人抒发欣逢盛世及年老体衰的感慨,大致是说,幸好赶上了这样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普天之下一片祥和,百姓安康。“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两句说的是自己虽然还想为国效力,无奈已经年老体衰,希望能够得到好好的休养。“少年与运会,何事发悲端”两句说的是诗人,你现在正好赶上了好的时运,为何还如此闷闷不乐呢?收尾六句是扶风主人对诗人的劝慰勉励之词,语重心长,感情真挚。

全诗写景叙事,有条不紊。老人的言语略带沧桑之感,但又不流于伤感,感人至深。此诗从风格上看,虽有几分沉郁,但仍是盛唐气象的回响,内容和形式结合巧妙,谋篇布局颇见匠心,不失为一首优秀的边塞诗作。

名家点评

〔明〕周埏:缠绵激楚,如怨如诉。(《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明〕唐汝洵:此夜宿扶风述舍主人之辞,以刺明皇之黩武也。言我因风景、萧条沽酒以消客况,乃有主人就饮,泣涕而歌。(《唐诗解》)

〔明〕谭元春:看其出没,其五言古中宏肆高格也。结“否泰亦须观”五字耳,又是一篇深远大文章。(《唐诗归》)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唐·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注释

从弟:堂弟。

南斋:面南的书房。

澹:水缓缓地流。

演漾:水流摇荡。

几盈虚:月亮圆缺反复多次。

吹:一作“出”。

兰杜:兰花与杜若,均为香草。

简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玩月思友,由月忆人。诗人与堂弟高卧南斋时,月亮刚刚出来。渐渐升高后,皎洁的月光洒在水上、树木上,倾泻在窗户上。诗人用“澹”和“漾”两个字,逼真地形容出了月光照地时,人对月光的感觉。借助月亮,诗人开始引发感慨:自古以来,月亮总是圆了又缺,缺了又圆,人呢?人也是一代又一代,代代人都看着月亮。月光依如从前,人生却不常。紧接着,诗人又想起朋友崔少府必定也在这清水之下、清江之畔吟诗。诗人与朋友相隔千里,但同在望月。最后一句,没有直接说出对朋友的思念,而是写兰杜之芳,能否吹到朋友那里?朋友是否知道我在思念他呢?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背景

诗人与堂弟高卧南斋时,月亮刚刚出来,有感而作此诗。

名家点评

〔清〕沈德潜:高人对月时,每有盈虚今古之感。(《唐诗别裁》)

〔清〕王闿运:着墨不多,自觉深远。(《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张中行: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这首诗由此人此景联想到彼景彼情,且情景交融,独具特色。(《超纯斋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