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令·夏(中国文化·古典诗词品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仕宦家庭,曾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小官。由于厌倦官场,41岁弃官归乡,过起躬耕隐居的田园生活。陶渊明诗文辞赋风格淡雅、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自然,是田园诗派的创始人。有《陶渊明集》存世。

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读山海经·其一

晋·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频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注释

《读山海经》组诗共十三首,这是第一首。山海经:一部记载古代神话传说、史地文献、原始风俗的书。

孟夏:初夏。农历四月。

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欣有托:高兴找到可以依托的地方。

深辙:轧有很深车辙的大路。

频回故人车:经常让熟人的车掉头回去。

与之俱:和它一起吹来。

泛览:浏览。《周王传》:即《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西游的书。

流观:浏览。《山海》图:《山海经图》。古人疑《山海经》依图画而述之。

简析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孟夏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众鸟快乐的好像有所寄托,我也喜爱我的茅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频回故人车”,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居住在僻静的村巷中远离喧嚣,即使是老朋友驾车探望也掉头回去。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与友人欢快地谈话,饮的是春天酿的酒,吃的是从我的菜园中摘采的蔬菜,清爽的风夹着细雨从东方飘忽而来。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读着《周王传》,浏览着《山海经图》。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呢?

背景

这是陶渊明隐居时所写十三首组诗的第一首。逯钦立认为这组诗大约作于义熙四年(408)之前,陶渊明处于归园田居前期,耕种之余便以琴书自娱。这期间他读了《山海经》及另一些神话、历史书如《穆天子传》之类,有感而作十三首诗。

名家点评

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其九)寓意甚远甚大。天下忠臣义士,及身之时,事或有所不能济,而其志其功足留万古者,皆夸父之类,非俗人目论所能知也。胸中饶有幽愤。”

清·温汝能《陶集汇评》:“此篇(其一)是渊明偶有所得,自然流出,所谓不见斧凿痕也。大约诗之妙以自然为造极。陶诗率近自然,而此首更令人不可思议,神妙极矣。”

清·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卷四:“日者,君象也。天子当阳,群阴自息,亦由时有忠臣硕辅浴日之功耳。此诗殆借日以思盛世之君臣,而怨晋室之遂亡于宋也,岂非以君弱臣强而然耶?”

龚望《陶渊明集评议》:“《读山海经诗十三首》,除首篇外,比之他诗为降格。

春水满四泽,云多奇峰

四时

晋·陶渊明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注释

泽:水田。

晖:光辉。

简析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隆冬过去,一泓春水溢满了田野和水塘。夏天的云变幻莫测,如奇峰骤起,千姿百态。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秋月清照,月光下的景物都蒙上了一层迷离的色彩。冬天的山岭上,严寒中的松树依然苍翠挺拔,生机勃勃。

诗人借助景物赞美自然,渲染气氛,抒发个人情怀,揭露社会黑暗。充分展示了诗歌言志、言情的功能,运用自然质朴的语言创造出自然美好与社会动荡及命运多舛不同的意境。

背景

此诗作者有争议。《许彦周诗话》曰:“此诗乃顾长康诗,误入彭泽集。”

名家点评

宋·刘斯立曰:“当是凯之用此足成全篇,篇中唯此警绝,居然可知。或虽顾作,渊明摘出四句,可谓善择。”

春别犹春恋,还情更久

子夜四时歌·春别犹春恋

南北朝·佚名

 

春别犹春恋,夏还情更久。

罗帐为谁褰,双枕何时有?

注释

犹:尚且。还。

罗帐: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制作的帷帐。

褰:揭起。撩起衣服。

简析

“春别犹春恋,夏还情更久”,春天远去了还念念不忘,夏天来了,这份情会更加长久。

“罗帐为谁褰,双枕何时有”,这薄如罗纱的帐幔为谁揭起?那鸳鸯双枕也不知何时才能拥有。

《子夜四时歌》是《子夜歌》的变体。用《子夜歌》的调子吟唱春夏秋冬四季,故名。此诗为《夏歌》第四首,以简洁、流丽的语言描绘女子渴望幸福爱情的心理活动。

暑盛静无风,云薄暮起

子夜四时歌·暑盛静无风

南北朝·佚名

 

暑盛静无风,夏云薄暮起。

携手密叶下,浮瓜沉朱李。

注释

薄暮:薄薄的暮色。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密叶:稠密的树叶。

浮瓜:浮在水中的甜瓜。

朱李:红色的李子。果名。李子的一种。

简析

“暑盛静无风,夏云薄暮起”,这炽热的盛夏寂静无风,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天上才飘来几缕云彩。

“携手密叶下,浮瓜沉朱李”,我们手拉着手在茂密的树荫下,吃着浸在冷水中的甜瓜和红色的李子,消除夏天的酷热。

此诗为《夏歌》第九首。以明快、质朴的调子唱出虽然酷暑难当,但人们仍然能“浮瓜沉李”,快乐消夏。

林鹊改初调,林中蝉鸣

子夜四时歌·适见戴青幡

南北朝·佚名

 

适见戴青幡,三春已复倾。

林鹊改初调,林中夏蝉鸣。

注释

适见:刚才见到。适,方才,适间。

戴:戴帽。悬挂。

青幡:青旛,古代春令作劝耕、护花等用的青旗。

三春: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复倾:再次倾倒,再次衰败。倾,用尽,竭尽,衰败。

初调:初始的声调,当初的叫声。

简析

“适见戴青幡,三春已复倾”,刚才还看见悬挂着的劝耕、护花的青旗,转眼春季的三个月都过去了。

“林鹊改初调,林中夏蝉鸣”,树林里的喜鹊已经改变了当初的声调,夏天的知了也开始鸣叫了。

此诗为《夏歌》第十一首,以简明的语言描述了季节的变更。

花落去,谁复相寻觅

子夜四时歌·春桃初发红

南北朝·佚名

 

春桃初发红,惜色恐侬擿。

朱夏花落去,谁复相寻觅。

注释

初发红:开始发红,刚刚发红绽放。

恐:恐怕,担心。

侬:我(古语,多见于旧诗文)。你。

擿(zhāi):古同“摘”。

朱夏:夏季。《尔雅·释天》:“夏为朱明。”

简析

“春桃初发红,惜色恐侬擿。”春桃刚刚绽放出红色的花朵,为爱惜桃花的娇艳,常担心被人摘去。

“朱夏花落去,谁复相寻觅”,等到夏天桃花谢了,又有谁来寻觅呢?

此诗为《夏歌》第十二首,用比兴的手法描述了一个像桃花一样娇媚的女子欣赏春桃,而爱慕她的男子正在欣赏着她。但她自负貌美,对求爱的男子不理不睬。当春天逝去,桃花凋零,终于只剩下她一人时,后悔莫及,生出“谁复相寻觅”的感叹。

昔别春风起,今还云浮

子夜四时歌·昔别春风起

南北朝·佚名

 

昔别春风起,今还夏云浮。路遥日月促,非是我淹留。

注释

今还:今日归还。

夏云:夏天的云彩。

路遥:路途遥远。

日月促:日子和岁月仓促紧促。

非是:不是。

淹留:长期逗留,羁留,羁绊。

简析

“昔别春风起,今还夏云浮”,当年分别时,是春光明媚春风荡漾之时,如今归来却是夏云飘忽。

“路遥日月促,非是我淹留”,路途遥远日子过得仓促而紧迫,我并不想在外面长期逗留。

此诗为《夏歌》第十三首,男子在一个春风摇漾的日子外出办事,至夏天才回。他是真的因为路途遥远日子紧迫而不能回家吗?或者是在外面有相好的也未可知。

春倾桑叶尽,开蚕务毕

子夜四时歌·春倾桑叶尽

南北朝·佚名

 

春倾桑叶尽,夏开蚕务毕。

昼夜理机缚,知欲早成匹。

注释

春倾:春天倾倒。倾,用尽,竭尽。衰败。

夏开:夏天开始。

蚕务:养蚕的事务。

机:织布机。

缚(zhuàn):丝线卷。

知欲:知道想要。

成匹:织成绢匹或布匹。匹,相当,相敌,比得上。

简析

“春倾桑叶尽,夏开蚕务毕”,春天已经过去了,桑树上的叶也老了,夏天养蚕的事务也已结束。

“昼夜理机缚,知欲早成匹”,我白昼和黑夜都整理织布机上的白色丝绢,只想早点织成匹。

此诗为《夏歌》第十七首。女子忙完春末夏初的养蚕事务,就日夜织布,想早点把织布机上的布织成匹。暗示希望与心上人早点成为夫妻。

情知三熬,今日偏独甚

子夜四时歌·情知三夏熬

南北朝·佚名

 

情知三夏熬,今日偏独甚。

香巾拂玉席,共郎登楼寝。

注释

情知:深知;明知。

三夏:旧称阴历四月为孟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合称三夏。亦指夏季的第三个月。

熬:苦熬。熬人。

独甚:独特甚于。特甚。表示程度特别严重。

香巾:香味的汗巾。

玉席:席的美称。白玉般的席子。

共郎:共同与郎君。

登楼寝:登楼就寝。

简析

“情知三夏熬,今日偏独甚”,深知三夏酷热难熬,今日却偏偏热得更厉害。

“香巾拂玉席,共郎登楼寝”,用有香味的汗巾擦拭白玉般的凉席,与郎君一同登楼就寝。

此诗为《夏歌》第十八首,三夏虽然酷热难熬,但夫妻间的爱情比夏天更炽热。

怀人重衾寝,故有三

子夜四时歌·天寒岁欲暮

南北朝·佚名

 

天寒岁欲暮,朔风舞飞雪。

怀人重衾寝,故有三夏热。

注释

岁欲暮:岁月将晚。一年将尽。

朔风:朔方之风。北风。寒风。

怀人:怀念中的人。所怀念的人。

重衾(chóng qīn):双层被子。重叠的衣衾。《说文》衾,大被。段注:“寝衣为小被(夹被),则衾是大被(棉被)。”

寝:就寝。睡觉。

故有:因故有。因此有。

三夏:旧称阴历四月为孟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合称三夏。亦指夏季的第三个月。

简析

“天寒岁欲暮,朔风舞飞雪”,天气寒冷,一年将尽。北风吹着雪花漫天飞舞。

“怀人重衾寝,故有三夏热”,怀念着心上的人儿,就像睡在双层的被子里,因此有三夏天的炽热。

此诗为《冬歌》第九首,情深似海,情炽如火。怀念心上的人竟能抵挡三九严寒。语短情长,感人肺腑。

背景

《子夜四时歌》为南朝乐府民歌,收录在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相传是晋代一名叫子夜的女子创制,多写哀怨或眷恋之情。现存七十五首,其中春歌二十首,夏歌二十首,秋歌十八首,冬歌十七首。又称《吴声四时歌》或《子夜吴歌》,简称《四时歌》。

南朝乐府民歌大多是女子所唱的情歌。与后世婉约派词风的含蓄不同,乐府民歌大多质朴坦率,简单易懂。虽然这类情歌中也有轻俗浮艳的作品,但纵观《子夜四时歌》全篇,婉约清丽者有之,质朴清新者有之,细腻缠绵者有之,大胆率真者有之,且因民歌本身的歌谣性质,音节摇曳,朗朗上口,实为值得一读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