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令·竹(中国文化·古典诗词品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京兆杜陵(今属西安市),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民间疾苦,题材广泛,寄意深远,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因而被誉为“诗史”。杜诗沉郁顿挫,语言精练,格律严谨,感情真挚,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有《杜工部集》存世。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咏春笋

唐·杜甫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注释

会须:应当。

上番:轮番。

看:看护。

嗔:发怒生气的样子。

简析

本诗为一首叙物言情的咏竹诗,诗人以平易质朴的语言描绘了春笋迸发的场面,表达了自我对春笋、翠竹深沉的热爱,也体现了其俊逸超脱的品性。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一场春雨过后,竹笋一齐萌出,覆盖了整片土地,诗人担心路人踏伤了竹笋,急忙密掩柴门。此句平白如话的语言勾勒出雨后春笋的壮观景象,“密掩”,“断”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诗人护竹心切的情状。“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那些趁春笋萌发的时候来观望竹子的人大都喜新厌旧,对竹也并非真正的热爱。诗人生怕他们践踏新竹,故有“上番”看护的行动,将爱竹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保护新笋,即使有客拜访也不喜出迎,宁可任其嗔怪。“从嗔”精准巧妙地描摹了诗人的待“客”之道,此句传达出诗人难觅知音的现状,表达了其对竹深妙绝伦的垂爱。

名家点评

〔明〕金圣叹:下二句,不单云不出迎,而云“从嗔不出迎”,便写尽恶客叫噪之恶,主人双眼之白也。(《杜诗解》)

〔清〕浦起龙:护新笋也。(《读杜新解》)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房兵曹胡马诗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释

兵曹: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管军防事务的小官。

胡:指西域。

大宛(yuān):汉代西域国名,以产葡萄酒、汗血宝马著称,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锋棱:棱角分明,形容马肌肉饱满,骨架突出。

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削,古代相马术认为双耳瘦削是千里马特征之一。

峻:耸立,“双耳峻”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堪:可以,能够。

托:托付。

骁(xiāo)腾:健步奔驰。

简析

这是一首杜甫早期的咏物言志诗,其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出诗人锐于进取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封侯万里的渴望。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西域的宝马,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其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批”“峻”二字传神地描写出了宝马挺拔机警的双耳,屈指可数的几笔,就勾勒出了悍马的骨相、双耳和奔驰之态。广袤无垠,奔马纵横驰骋,四蹄腾空、凌厉奔驰,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入”“轻”二字别具神韵,将骏马奔腾之态描摹得生动真实。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此句诗人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托死生”一词饱含生死交托的信赖,也是诗人对其委以大任的渴望和奋告。

尾联先用“骁腾有如此”总挽上文,对马做概括,最后宕开的一句“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意境深远,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

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741),当时杜甫在洛阳,广交好友,养精蓄锐,以待鹏举。

名家点评

〔元〕方回:自汉《天马歌》以来,至李、杜集中诸马诗始皆超绝,苏、黄及张文潜画马诗亦然,他人集所无也。学者宜自检观。(《瀛奎律髓》)

〔明〕王嗣奭:“风入四蹄轻”,语俊。“真堪托死生”,咏马德极矣。……“万里横行”则并及兵曹。(《杜臆》)

〔清〕查慎行:“竹批”句小巧,对得飘忽,五、六,便觉神旺气高。(《初白庵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