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的联动发展——后进国家国际竞争优势理论的新视角
中国对外投资自从2008年以来进入高速发展期,相比发达国家,中国本土企业对外投资兴起的动因相对复杂,不同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一般规律,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特殊性。中国从2015年起对外投资超越利用外资,成为净对外投资国家,这一新阶段对于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实践与理论均有重大意义。
在现有文献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动因的解读中,学者较多地从外商直接投资(FDI)区位选择理论来阐述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赵春明、何艳(2002)认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与投资区位之间呈现相互依存的关系,符合企业利益的投资区位选择可以提高对外投资所在产业的比较优势。
赵春明(2004)的研究提出中国企业总体上是处于产业国际分工体系的中游,这一角色决定了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只有流向总体产业竞争力低于中国的国家才能获得竞争优势,才可以发挥中国在食品、服装、冶炼等产业的比较优势,因此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应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对象。张娟(2007)认为企业在按全球资源禀赋丰富程度布局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集聚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丹尼斯(Dennis,2013)等认为行业选择也是重要因素,吸引中国在美投资的主要因素有:高技能的劳动力、工程技术、制造能力等,如加利福尼亚和得克萨斯可以依赖更多的科技和自然资源,而印第安纳则主要靠仓库、货栈等,国外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势也是中国对外投资选择的重要因素。
张娟(2007)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多层次对外直接投资的格局。技术寻求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应主要面向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以低成本的价值链低端模式为对象的投资型企业应主要面向要素成本比较低的国家。在实证研究方面,罗伟、葛顺奇(2013)根据异质性水平型跨国公司理论,构建了适宜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区位分布的理论模型,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存量更倾向流入市场规模大、工资水平低、贸易成本高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固定成本差异程度小的国家和地区。早川和信(2014)等学者的研究也开始关注投资国家的政策对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指出投资企业所在国家政策对投资区位选择有非常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