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3 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三维空间管理体系的应用

4.3.1 应用思路

高速铁路建设工程三维空间质量风险管理体系应用管理模式如图4-9所示。

由图4-9可知,结合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即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及风险后评估,通过对动态管理思想在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从“项目建设阶段开始至项目建设阶段结束的设计交底、施工准备、工艺试验、施工、验收”等五个阶段逐步开展质量风险管理,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影响质量风险的因素全面分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风险事件,并持续应用明确问题、确定目标、提出解决方案、方案分析、提出决策及实施决策的逻辑思维方式解决质量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图4-9 高速铁路建设工程三维空间质量风险管理体系应用管理模式

在应用三维空间管理体系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参照高速铁路建设工程的工程进度,以时间维度为基础维度,进行质量风险管理,这就是说尽量不要跨越时间维度开展质量风险管理。例如在一般情况下,设计阶段的质量风险管理在开展时间上要优先于其他建设阶段,见图4-9中的从项目开始时间至项目结束时间的时间维。

(2)在确定开展风险管理的阶段后,要从质量风险管理的应用流程,即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及风险后评估等阶段,对“人、机、料、法、环、测”全面进行质量风险管理,并且在该过程中采取“明确问题、确定目标、提出解决方案、分析方案、决策及实施”的逻辑思想,解决质量风险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在识别某风险事件时,要应用逻辑思想,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深入分析其风险成因,见图4-9中风险影响因素不断影响着风险管理流程。

(3)在进行质量风险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动态管理”的思想,这是由于高速铁路的建设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开放的过程,其状态很有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其工程质量也可能时刻变化,将动态管理思想应用到质量风险管理中,可以不间断关注工程质量,时刻进行风险管理,保证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例如在施工过程中,风险事件的状态是不断变化的,需要动态监控其状态,为采取适当的措施提供依据,即图4-9中风险流程的动态管理。

4.3.2 应用流程

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任务单元划分,将其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及风险后评估五个相对独立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这五个步骤是一个可以进行循环动态管理的过程。应用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三维空间管理管理体开展风险管理,在该过程中五个风险管理过程形成一个前后相接并能够循环的体系,如图4-10所示。

图4-10 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三维空间管理体系的应用流程示意图

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是贯穿于建设过程全生命周期的一项连续活动,要体现风险管理的集成性和动态性,必须将质量风险管理中的各个过程阶段有机结合起来,以应对不同时间内、不同阶段的不同类型的风险。在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三维空间管理体系应用过程中,风险管理循环过程在各个时间段的循环滚动推动着质量管理的不断前进。由此体现了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连续的、实时的、动态的过程。另一方面,逻辑维度和(6M)2维度集成在一起,不断地为风险管理的循环运转提供所需信息和方法与工具,保障风险管理的运作。

4.3.3 应用工具

高速铁路建设工程三维空间管理的应用需要实时使用各种应用工具展现阶段风险管理的成果,为下一步质量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此外,应用工具的实时使用和质量风险管理各阶段成果的实时展现实现了质量风险信息共享,可以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及时采取质量风险应对措施,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4.3.3.1 传统风险管理应用工具的不足

传统的风险管理应用工具虽然在高速铁路建设工程的质量风险管理中发挥了较大作用,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其在应用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表现形式不直观

为提升管理水平,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是“使管理留下痕迹”,然而在传统的质量风险管理中,缺乏一种高效的质量风险管理公示平台,质量风险管理的相关过程、成果等不能在建设过程中、施工现场得到实时动态展示,不利于指导质量风险管理。

(2)信息闭塞、沟通不畅

质量风险管理表现形式不直观导致的直接问题是相关的参与单位(如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等)不能在建设过程中实现质量风险管理的相关信息共享,各参建单位之间缺乏统一的沟通工具和沟通平台,信息沟通不顺畅,造成管理中重复工作、管理效率较低等问题,甚至造成质量风险的遗漏等问题,进而可能导致质量隐患。

(3)管理不规范

不同于其他成熟的质量管理方法,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尚未形成统一的管理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质量风险管理理念在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如何形成统一的、规范的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4.3.3.2 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分层管理应用工具

为了解决上述传统应用工具存在的问题,通过运用三维空间管理体系,从建设阶段角度、质量风险影响因素层面和逻辑思维方式上,共同对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的各个阶段及其管理成果进行集成分析,进而提出与质量风险管理阶段相适应的“质量风险公示图”、“质量风险识别分析登记表”、“质量风险应对计划责任展开表”、“质量风险动态过程监控表”及“质量风险处置结果评定表”等五种质量风险管理应用工具,它们被统一称为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的“一图四表”应用工具,如图4-11所示。

从图4-11中不难看出,在开展质量风险管理过程中,质量风险管理各个阶段的“一图四表”应用工具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以上一个质量风险管理阶段的“一图四表”应用工具的成果为基础,即“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估”阶段过程需要依赖于“风险公示”阶段的成果“质量风险公示图”;“风险应对”阶段需要依赖于“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估”过程所取得的成果“质量风险识别分析登记表”;“风险监控”阶段需要依赖于“风险应对”阶段的成果“质量风险应对计划责任展开表”;“风险后评估”阶段的成果“质量风险处置结果评定表”需要依赖于“风险监控”阶段取得的成果“质量风险动态过程监控表”,如图4-11中“一图四表”应用工具框所示。由此可见,采用“一图四表”应用工具实施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识别、分析、评估、监控、后评估的闭环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图4-11 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三维空间管理体系的应用

(1)质量安全风险公示图

运用风险识别的方法,把高速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风险工点识别出来,并将这些质量风险点标注在工程平面示意图上,实现项目质量风险的可视性。

(2)质量安全风险识别分析登记表

依据公示的高速铁路建设工程各个质量风险工点,通过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的方法,把每一个质量风险工点的风险事件、风险因素、风险成因、风险程度列出识别清单,形成质量风险识别分析登记表。

(3)质量安全风险应对计划责任展开表

运用风险管理的应对方法,针对质量风险识别分析登记表的风险问题,制订对应措施,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形成质量风险应对计划责任展开表。

(4)质量安全风险动态过程监控表

针对质量安全风险应对计划责任展开表,运用风险管理的监控方法,对动态监控过程进行跟踪、纪实、分析,检验应对、防范措施是否有效,是否出现新的残余风险,不断修正风险应对策略。

(5)质量安全风险处置结果评定表

运用风险管理的后评估方法,对质量安全风险应对计划责任展开表、质量安全风险动态过程监控表中的质量风险处置结果进行评定,对风险管理成效进行综合评价,对残余风险进行认定,制订需关注问题提示卡和特殊养护维修指导性手册。

综上所述,“一图四表”作为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三维空间管理体系的应用工具,在使用时首先要对质量风险信息进行公示,以公示的质量风险信息为基础,将随后的质量风险管理各个阶段的应用工具的使用成果在其上进行层层叠加,从而分别形成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各个阶段的分层管理工具及其管理成果,如图4-12和图4-13所示。

图4-12 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三维空间管理体系的应用工具

图4-13 “一图四表”分层管理工具的信息叠加

由图4-12和图4-13可知,一般情况下,高速铁路建设工程具有工程量巨大、施工路线较长的特点,因此在质量风险管理中首先是识别某一项目中的质量风险点,即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相关专家首先识别出工程中的质量风险较为集中的施工点等。据此,在质量风险公示阶段,运用“质量风险公示图”应用工具,识别高速铁路建设工程中的质量风险关键点,并以图示的形式在施工现场进行公示。

在质量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估阶段,识别高速铁路建设工程的质量风险事件及分析风险事件的成因,对质量风险成因分析,并从发生概率、可检测性及后果等方面评估风险因素及其成因,对风险事件进行等级划分,形成质量风险识别分析登记表。据此,在质量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估阶段,运用“质量风险识别分析登记表”应用工具,识别、分析、评估高速铁路建设工程中的质量风险事件,并以图示的形式在施工现场进行公示。

在质量风险应对阶段,针对质量风险评估结果,通过召开专家会议、头脑风暴等方式分析可能采取的风险措施,在质量风险识别分析登记表的基础上,形成质量风险应对计划责任展开表。据此,在质量风险应对阶段,运用“质量风险应对计划责任展开表”应用工具,应对高速铁路建设工程中的质量风险事件,并以图示的形式在施工现场进行公示。

在质量风险监控阶段,及时采取质量风险监控措施,形成质量风险动态过程监控表,监控风险应对的过程,为风险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据此,在质量风险监控阶段,运用“质量风险动态过程监控表”应用工具,监控高速铁路建设工程中的质量风险事件,并以图示的形式在施工现场进行公示。

在质量风险后评估阶段,在风险应对措施实施完成后,阶段性的评价风险应对措施,形成质量风险处置结果评定表。在评价过程中若识别到不能忽略的风险事件,则需要根据风险应对的结果,采取风险应对措施或重新进行新一轮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估及风险应对等。据此,在质量风险监控阶段,运用“质量风险处置结果评定表”应用工具,监控高速铁路建设工程中的质量风险事件,并以图示的形式在施工现场进行公示。

此外,在开展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过程中,形成了针对各个风险管理阶段的“一图四表”,既是管理的成果,也是应用风险管理的工具。“一图四表”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间相互联系,通过一个个信息层的叠加实现减少或规避质量风险的目的。

4.3.3.3 “一图四表”的应用原则

质量风险管理的“一图四表”应用工具的运用,是针对当前铁路建设尤其是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要求,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打造安全工程、优质工程的重大举措,在应用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五大原则。

(1)前伸后延原则

保证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关键在于加强建设全过程质量控制,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少质量隐患。因此,“一图四表”的应用必须从建设前期抓起,把加强工程质量风险管理贯穿于前期规划、项目立项、勘察设计、工程实施、竣工验收、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实施对质量风险点的全面研判评估,逐项制订风险控制措施,不让任何一个环节失控,不给工程、运营埋下质量隐患。

(2)准确研判原则

在“一图四表”的应用过程中,为完成质量风险公示图而进行的风险研判是实施质量风险管理的基础,必须研判准确,体现全员性、区分层次性、突出重点性。其中,体现全员性是指对管理层到执行层的每个岗位存在的质量风险,进行全员性排查;区分层次性是指针对不同控制层面质量风险的差异性,建立风险清晰、级别分明的风险点数据库,实行分级控制;突出重点性是指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层层筛选,反复研判各参建单位的管理层、作业层的风险控制重点,控制了重点也就把握了关键。

(3)标准化管理原则

应用“一图四表”加强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控制必须以标准化管理为手段。“一图四表”的应用过程,包括了从质量风险的组织论证、分析研判,到动态管控、责任落实,及时制订、完善、矫正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动态掌握变化、动态化解风险,规范现场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工作流程,从而实现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的标准化。

(4)科学实用原则

“一图四表”的应用过程中,强调风险控制是实施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的核心,必须科学实用、易于落实。针对质量风险等级、性质的不同,本着“对症下药”的原则,逐一制订相应的防范控制措施,既要体现全面,对一个风险点要结合人员、设备、管理、现场等实际情况,从不同层面制订措施,形成职责分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质量风险控制体系,又要突出有效,使每条措施符合实际、具体简洁,便于操作。

(5)动态监控原则

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应用“一图四表”进行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必须动态跟进,定期对已识别的质量风险进行跟踪检查、监测残余风险,观察、记录其变化,并在监视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手段,调整应对计划,消除原来确定的风险因素。在建设过程中,原有的质量风险消除后,可能产生新的质量风险,对这些质量风险应继续执行识别、分析、评估,并制订相应的应对计划。

①高速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应组织各参建单位每年召开一次专项部署会,每半年召开一次总结分析会,每季结合安委会、每月结合月度安全生产例会、每周结合周例会作专题部署,认真总结上阶段“一图四表”应用工具的使用推进情况,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下阶段生产实际,制订对策措施,进行责任追究。

②高速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应将运用“一图四表”推行质量风险管理工作纳入各项目管理机构的年度、季度标准化评选,并与项目管理机构月度、年度绩效考核挂钩。高速铁路建设工程各项目管理机构应建立激励考核机制,把各参建单位应用“一图四表”进行质量风险管理工作纳入月度劳动竞赛,采取“四结合”的方式,即将“一图四表”应用的日常检查工作,与阶段性考评挂钩,与月、季、年度评比挂钩,与信用评价挂钩,与“红黄牌”清退挂钩。对应用“一图四表”进行质量风险管理工作中履责不到位,出现过失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

4.3.3.4 “一图四表”的工作内容

(1)质量风险公示图

①项目开工前,高速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组织参建单位评估全项目的质量风险点,制订质量风险公示图,公示内容应包括:风险工点、施工里程、监管责任人等,实施看板管理。

②质量风险公示图应悬挂在项目管理机构、施工单位项目部(分)、监理单位监理站的办公场所醒目位置。

③质量公示图一般每半年动态更新一次;当所公示的风险工点或内容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动态更新。

④质量风险公示图应经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四方签认,由建设单位发布,并上报备案。

(2)质量风险识别分析登记表

①风险工点应通过风险识别、分析、评估的管理方法,对风险事件、风险因素、风险成因进行识别分析,根据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危害性及可检测性对风险程度做出科学判定,列出清单,编号、登记、汇总成表。

②按标准化管理的要求,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识别出质量风险事件。质量风险事件应以单位工程为单位,从设备设施、施工方案、岗位作业、人员素质、管理制度等多方面进行梳理,细化到每个重要和关键工序。

③风险事件应按下列原则进行编号:项目号(首字母)—标段号—工程类别(首字母)—工点名称(首字母)—风险类型(质量风险Z)—风险事件序列号。

④风险事件成因应从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人、机、料、法、环、信息”等环节分析风险因素类别、主次以及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⑤施工单位在每一个风险工点开工前,由项目分部编制《质量风险识别分析登记表》,报项目部审核;项目部审核后报监理单位审查,报项目管理机构备案。

(3)质量风险应对计划责任展开表

①根据《质量风险识别分析登记表》所列的风险事件,制订对应措施,把风险责任和风险措施落到各层级、各专业、各工种、各岗位,编制责任展开表。

②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不同阶段的不同环节在工点现场竖牌明示《质量风险应对计划责任展开表》,并将相关内容纳入质量技术交底,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开工。

③《质量风险应对计划责任展开表》由项目分部负责编制,报项目部审核,报监理单位审查,报项目管理机构审批公布。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在审核(批)过程中,应明确本单位的风险管理责任人,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返施工单位执行。

④《质量风险应对计划责任展开表》一式四份,施工单位项目部、项目分部、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各存一份建档。

⑤施工单位根据《质量风险应对计划责任展开表》强化人员、设备等资源配置,加强技术保障,逐项落实应对措施,全面落实过程控制标准化和现场管理标准化,开展风险应对工作。

⑥各参与单位应健全应急处置组织机构,编制和落实应急预案,储备完备的应急资源,建立信息收集、分析、反馈、发布系统,规范应急处置流程,定期组织演练。

(4)质量风险动态过程监控表

①各参与单位应加强质量风险动态过程监控,通过落实干部包保、现场量化检查、干部带班等管理制度,严密盯控工程风险的受控状态,注意潜在和未知风险,定期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跟踪、检查,监测残余风险,观察、记录其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手段,调整应对计划,消除和控制各类已知风险因素,并编制《质量风险动态过程监控表》。

②施工单位根据工程不同阶段的不同环节在工点现场竖牌明示《质量风险动态过程监控表》。出现新的风险时,各参与单位应重新进行风险的分析、评估,制订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及时更新风险识别分析登记表和风险应对计划责任展开表。

③施工、监理单位每日对动态监控过程进行跟踪、纪实、分析,检验应对、防范措施是否有效,是否出现新的残余风险,并在施工单位《工程日志》和监理单位《监理日志》中记录。

④施工、监理单位每周根据《质量风险动态过程监控表》的内容检查和评估风险的受控状态,逐工点形成《质量风险动态过程监控表》记录台账。存在残余风险时,应及时组织分析,制订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将监控结果及时填写在现场《质量风险动态过程监控表》明示牌中,实现动态管理。

⑤每周风险工点的检查评估情况纳入各单位的《工程/监理周报》,每月汇总纳入《工程/监理月报》,按期报项目管理机构核备。

⑥项目管理机构应结合“三全”检查,按照“专业负责、分工负责、岗位负责”的要求,对各单位风险管理和工点风险监控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和考核。

(5)质量风险处置结果评定表

①质量风险工点全部施工结束,或某个重大且复杂的风险控制完成后,项目管理机构应及时组织全面的检查、验收,综合评定质量风险管理成效,公布残余风险,明确给出“处置结果”和“需关注的问题”结论,形成《质量风险处置结果评定表》。

②在《质量风险处置结果评定表》中,“处置结果”结论分为“无残余风险”、“有残余风险”两种。当“处置结果”为无残余风险时,“需关注的问题”栏填写“无”;“处置结果”为“有残余风险”时,“需关注的问题”栏中应详细注明需关注的事项和内容,提醒下道工序或接管单位予以注意。

③《质量风险处置结果评定表》经检查评定人签名确认后由项目分部存档,风险处置结果评定情况纳入《工程/监理周报》和《工程/监理月报》,报项目管理机构。

④项目管理机构组织对后期工程残余风险进行诊断,找出其变化、发展规律,明确风险事件及需采取的应对措施,并根据残余风险认定情况,组织有关责任单位对运营后需注意的问题制作风险提示卡,编制特殊养护维修指导性意见。

⑤项目管理机构定期组织回访,诊断工程残余风险,进一步识别、分析、评估、应对,实现风险的PDCA循环管理。

4.3.4 应用优势与效果

4.3.4.1 应用优势

由前述分析可知,在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中,采用“一图四表”分层管理工具可形成质量风险管理的优势。

(1)沟通顺畅,信息共享

不同于传统的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方法,“一图四表”分层管理工具可以将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展示在建设过程中,为质量风险管理的相关单位提供信息共享的平台,使质量风险的信息在不同的单位、部门之间快速传达,指导相关单位进行质量风险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此外,“一图四表”分层管理工具实现了质量风险管理的“前沿后伸”理念,即风险管理不仅仅局限于建设阶段,不向前延伸至设计阶段,向后延伸至运营阶段,在高速铁路建设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实现质量风险信息的共享,大大提升质量风险管理水平。

(2)表现直观

“一图四表”分层的质量风险管理工具可以用简洁明了的图表方式表现质量风险管理信息,使得相关单位能够快速获得相关信息(风险事件、风险原因、风险等级、风险应对措施等),从而能够依赖这些直观的信息快速做出反应,采取相关措施,进而保证工程质量。

(3)管理规范化

相对于其他质量管理方法,质量风险管理在高速铁路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时间较短,尚未形成较统一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质量风险管理的推广应用。“一图四表”分层管理工具提供了一个在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理念的科学方法。相关管理部门可在“一图四表”分层管理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质量风险管理规范,推广风险管理理念在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中的规范应用,提升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

(4)强化质量意识

“一图四表”分层管理工具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特别是施工单位,提供了质量风险管理平台,相关的质量风险可以实时展示,有利于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等不间断地关注质量风险管理,形成很强的质量意识。此外,在推广该分层管理过程中,员工培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员工培训过程中,引导员工关注质量风险管理,从而达到强化质量意识的目的。

(5)动态实时管理

“一图四表”分层管理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伴随工程施工进度、施工环境、条件等变化而不断循环进行,不断更新的过程。因此,“一图四表”分层管理工具在客观上实现了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的动态管理。

4.3.4.2 应用效果

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三维空间管理体系和“一图四表”分层管理工具是针对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质量风险的固有特点提出的,在很大程度上为高速铁路建设工程开展质量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它们在质量风险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指导相关管理人员从项目开展阶段不间断进行动态管理,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全面开展质量风险管理,从逻辑思维的角度科学解决质量风险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全面提升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

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风险有效性管控是通过系统、信息和控制将工程建设项目各参与方有机地组织、协调和运作起来,达到共同提升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的管控水平和建设成效。

(2)有利于有效管控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风险。

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风险管理的系统特征是有效性管控,其系统核心是全人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源头性、规范性和法律性的管控,从而可以有效管控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风险。

(3)有利于促进高速铁路工程建设行业的健康发展。

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风险的有效性管控能有力促进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各参与方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效,能有力促进参与人员提高学习自觉性和工作责任心的综合素质和水平能力,因此能有力促进整个高速铁路工程建设行业的健康发展。

(4)系统管理与动态实时管理思想得到充分运用。

高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三维空间管理体系和“一图四表”分层管理工具体现了系统管理与动态实时管理思想的充分运用,具体表现为:

①“三论”的有效性管控特征: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

②“三全”的有效性管控特征:全人员、全方位和全过程;

③“三化”的有效性管控特征:标准化、规范化和法规化;

④预警的有效性管控特征:绿色、黄色和红色三色预警;

⑤源头的有效性管控特征:每天每人每岗位(或每天每项目组每岗位)工作做到符合规范规定;

⑥实时的有效性管控特征: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和控制;

⑦法律的有效性管控特征:做到法律规范规定的信息的有效保全;

⑧协调的有效性管控特征:整个有效性管控在工程建设项目各参与方之间协调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