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健康十标准
新的医学研究也表明,人体健康与患病之间还存在着一个过渡的中间状态,即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据此可得知,身体健康但精神和交往却存在问题,并非真正的健康,只有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
为此,生活中,我们也常常提到一个名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又称心理卫生,包括两方面含义:①指心理健康状态,身体处于该种状态时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②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心理健康还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广义心理健康则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效能,目标是使人们生活环境健康,保持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
那么,怎样衡量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定出了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1)充足的安全感;
(2)了解自己,相信自己,正确认可自己的能力和作品等;
(3)接触外界;不孤僻;
(4)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5)保持个性完整和和谐;
(6)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7)具备良好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
(8)有一定的表达自我情绪的能力;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这10条标准,具体地阐述了心理健康的定义。如果你认为自己符合以上十点标准,那么,你就是个心理健康的人;相反,如果大部分或者几乎无法达到这些标准,可能你的心理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或者已经产生心理疾病了。
精神分析学创始人、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所有的心理疾病其实全部是来源于被压抑的本能欲望或者错误转换在潜意识中形成的一种错误的暗示。”也就是说,心理疾病与患者自身的内在联系有关系,要驱除患者内心错误的暗示,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患者自身进行暗示和调节,也就是心理自愈。
的确,现今社会,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有些压力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却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如何在家庭责任、工作及人际关系的压力中做个“走钢丝的能手”,在家庭和事业间掌控平衡、在职场自在地游弋是现代人的必修之课。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我们一定要懂得自我调节,比如,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可以通过运动、读小说、听音乐、看电影、看电视、找朋友倾诉等方式来宣泄自己不愉快的情绪,也可以找适当的场合大声喊叫或者痛哭一场。而对于一些不会调节身心的人来说,他们很可能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引起一些身体或者心灵上的疾病,比如头疼、高血压、胃溃疡、腹泻、关节炎、心脏病,更严重的是还有可能引发癌症,而心理疾病有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等。
当然,这些心理障碍或者疾病未必都是心理压力引起的,但如果我们不懂得心理调节和自愈,就会加速这些心理问题的恶化。为此,心理医生建议,自我引导能放松身心,以此来缓解心理问题,进而让我们清扫心理垃圾,以全新的面貌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