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双驱动
2010年12月,软通动力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以近2亿美元的上市募集资金创造了中国IT服务企业海外融资新高。与此同时,以软通动力为核心的生态体系也正在初显规模,一整套覆盖政产学研、行业协会以及ISV集群、投融资机构的创新生态体系正在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2014年9月,软通动力完成私有化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之后,软通动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发展创新业务,并抓住中国本土市场在IT服务、新技术应用、产业互联网和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市场机遇,全力布局新兴产业,实现了新一轮的跨越式增长。2015年,刘天文作为中国智慧城市企业代表随李克强总理出访欧盟,向各国领导人和商业代表介绍中国智慧城市产业发展快速成长的背后,跟刘天文敏锐的战略眼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软通动力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叶毓平看来,刘天文是一个极具战略性眼光的企业家。叶毓平2009年就加入了软通动力,在IT服务行业有超过25年的丰富经验。据叶毓平介绍,在刘天文的主导下,软通动力设有创新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前者主要负责业务创新和生态合作,实现创新业务输入;后者主要负责产品与技术能力孵化,实现产品技术资源输入,以及10个联合研究所和30多个卓越中心等一系列创新研发组织,不断探索前沿技术与商业应用的无限可能。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基础平台,通过制订优质的行业解决方案,进而影响到城市转型、政务发展、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等多个方面。”叶毓平对于刘天文早期引导软通动力向智慧城市进军,以及在大数据热潮下以“产城大数据”为切入点的战略举措,十分认同。
“追根溯源,智慧城市的建设都是通过促进产业聚集、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来为人们打造美好的智生活。软通动力一直以‘智慧城市,产业先行’为战略理念,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可视化等技术,推动产业不断前行。”据叶毓平介绍,早在2007年,软通动力已经开始进入“数字城市”领域,并在2009年参与了我国第一个“智慧城市”佛山乐从的项目建设。如今,软通动力已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战略布局。
在这些战略布局的背后,软通动力也为之构建了强大的支撑力量,比如软通大数据工程研究所,它的职责是解决大数据工作链中涉及的数据资产管理、基础组件提供、分析展现产品支持和数据应用等场景的技术研发与支撑,支持大数据在业务生态中从数据端到应用端的价值产出。
无论是叶毓平还是杨旭青,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都能明确感受到,创新的力量之于软通动力,激发了企业巨大的发展潜能。自始至终,刘天文一直倡导的便是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构成了软通动力“两院”的发展方向。